春節(jié)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對很多外鄉(xiāng)漂泊的人來講,一年恐怕也只有這一回,但今年因為疫情,很多人不得不留在原地過年,雖然錯失了與親人的團圓,但內(nèi)心對父母子女的掛念卻在電影《你好,李煥英》中得到慰藉。 內(nèi)容就不劇透了,只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三點感悟,也是我們應(yīng)該如何為人子女、如何為人父母的一些思考。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想好好奉養(yǎng) 01 這個電影讓我想起了認識一個朋友,她母親過世后,很長時間她都痛苦得不能自拔,就是因為母親是在一場意外中突然離世的,她覺得自己還沒有好好來得及孝敬母親呢,所以心里空嘮嘮的,后悔自己為什么不在母親活著的時候為她多做點事。 可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實為人間一大憾事!對于我們這些父母尚在的人,還在等什么呢? 那么具體怎么奉養(yǎng)呢?我認為在這件事上最好是理念先行,然后才是方法。 有一句話叫做“不知醫(yī)者,不足以當兒女”,每個人都想對父母好,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養(yǎng)生理念都沒有,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傷害父母的事情。比如過年過節(jié),很多人回家時都會給父母帶回來大量營養(yǎng)品、滋補品,甚至山珍海味,但卻不知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需要清淡的飲食。 這里我想講講元代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孝敬母親的故事。 朱丹溪像 朱丹溪很孝順自己的母親,他就是因為母親有病才立志學(xué)醫(yī)的,據(jù)說他母親以前有點痰飲,他在奉養(yǎng)母親時一直恪守飲食清淡的原則,母親過了七十歲后,痰飲居然沒有了。 后來因為有一次母親大便燥結(jié),朱丹溪就用了些牛奶和豬油混在粥里給母親喝,當時雖然大便滑利了,但是終究是膩了些,第二年夏天,母親的肋下長了一個瘡。朱丹溪認為說,這個可能是吃豬油的結(jié)果,因為吃進去的營養(yǎng)太多了。他覺得是自己的責任,非常自責,后來調(diào)了點藥,才算平安度過了。 當時別人都質(zhì)疑朱丹溪,很多人問他,說你這么做可不對,給母親應(yīng)該吃好吃的東西,怎么能給吃這么簡單的菜,這樣子做不好。 朱丹溪就跟大家說了有一個道理,如果給母親吃好吃的,讓母親一時口快,覺得特別舒服,但是日后有病了,這算是孝嗎?自己給母親吃清淡飲食,而母親的身體很健康,這樣子才是孝順,所以孝順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朱丹溪的母親確實是高壽,活到了八十幾歲,最后是無疾而終的,睡覺睡了三天以后去世。 這個故事里主要寫的是飲食,其實飲食只是中醫(yī)之道的一個方面,睡覺、穿衣、鍛煉、情志……都有很多講究,中醫(yī)其實就是教你生活的方法,為什么很多老中醫(yī)活到很大歲數(shù)還都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就是因為他們是真正把中醫(yī)之道落實到生活當中了。 所以我們?nèi)绻芏喽c中醫(yī),就能把奉養(yǎng)老人這件事落在實處,而不是一句空談。 除了理念,當然還有方法,這幾年在我們董氏特效穴的群里,有很多媽媽是真正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家里老人的健康,包括我自己也是。幾年前,我的父親得了場嚴重的大病,如果按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就只能接受化療,我知道化療對人體的傷害極大,為了父親的病,我到處遍尋更好的治療方法,也是在這個機緣下學(xué)到了董氏特效穴,后來用董氏特效穴給父親調(diào)理,現(xiàn)在他老人家恢復(fù)得非常好。所以我這幾年也盡我所能地推廣這個絕技,因為我知道,父母的健康是我們做子女關(guān)心的頭等大事。 有人可能會質(zhì)疑,真有那么厲害嗎?其實我告訴你,人如果得了大病,沒有任何一個方法能夠百分之百保證能夠治好的,我們學(xué)習(xí)這些方法不是為了起死回生,更重要的是在父母有一些慢性病的時候,能夠積極給他們調(diào)理,讓他們盡可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晚年。朱丹溪的母親是享有高壽,無疾而終的,沒有一絲痛苦非常平靜地離開人世,如果我們有理念有方法,相信我們的父母也能有這樣的福分。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去諒解他們 02 因為心理學(xué)這些年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有多大,的確,因為父母不是完人,他們的一些行為的確會傷害到當時年幼的我們,給我們造成痛苦,影響我們的性格形成,我們對他們有愛,也有怨和恨。 記得豆瓣上曾經(jīng)有一個叫做“父母皆禍害”的網(wǎng)絡(luò)小組,里面全是飽受家庭暴力和精神傷害的年輕人在里面傾吐自己對父母的怨恨,這個小組的成員竟有10萬人。 在2018年時,我們舉辦了幾期系統(tǒng)排列課程,有一個學(xué)員在課上說的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她說我來參加這個課,就是希望放下對父親的怨恨來孝敬他。 這個學(xué)員她的父親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厲苛刻,盡管她現(xiàn)在事業(yè)有成,也很孝敬父母,但從心理總是放不下對父親的怨恨,其實這種怨恨也是非常痛苦的,誰不想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父母好呢?但年幼時刻下的傷口是那么的年深日久、刻骨銘心、錐心刺骨,哪能輕易地說忘就忘呢? 但我還是想說,到了人生的下半場,很多事再不做就來不及了,如果我們放不下怨恨,不妨像賈玲一樣設(shè)身處地地回到父母年輕的時候,看看他們曾經(jīng)遭遇過了什么,是什么讓他們變成后來的樣子,多一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可能就會多一些釋然。 作家張愛玲從小被母親黃逸梵拋棄,在家中父親和繼母的虐待,這給她一生留下了深重陰影,在求學(xué)時曾因經(jīng)濟困窘而向母親求助,但卻受到了母親苛責和奚落,讓她十分痛苦,倍感屈辱,對母親十分怨恨。 黃逸梵臨終時曾寫信給張愛玲,希望能再見她一面,但張愛玲猶豫很久最終還是沒有去,只寄了些錢過去作為補償。 黃逸梵 但張愛玲到晚年的時候?qū)Υ朔浅:蠡?,有人曾去拜訪晚年的她,張愛玲說:“我在與我的媽媽說話呢。來日,我一定會去找她賠罪的,請她為我留一條門縫!我現(xiàn)在唯一想說話的人,就是媽媽!” 黃逸梵雖然出身名門,但從小都沒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她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雖在錦繡堆里卻不是金枝玉葉,從小飽受白眼和奚落,弟弟卻被送進震旦大學(xué),她卻必須纏小腳,在家里讀私塾,后來嫁的丈夫又是抽大煙、眠花宿柳的紈绔子弟。所以她的暴躁與乖戾不是沒有來源的。 我一個朋友非常怨恨母親的暴脾氣,印象中從高中起,她的母親經(jīng)常一點小事就能引起巨大的咆哮,有時連續(xù)火力十足地罵上兩三個小時都不帶停的,每次她都是關(guān)上房門戴上耳機睡覺,睡醒后竟然還在咆哮,有時她帶朋友回家玩,母親都不給她留面子,一通咆哮,朋友都會被嚇哭。她為此經(jīng)常埋怨母親。 但后來她回憶起高中時家里正面臨著一場變故,父親生意失敗,賠了很多錢,母親一人扛起了全家的責任,再加上她那時候懵懵懂懂,不好好學(xué)習(xí),高考失利,母親好不容易花了很多錢托人讓她上了大學(xué),好不容易混到畢業(yè)又想轉(zhuǎn)專業(yè),她說:“母親當時一定對她失望透頂了,如果我是母親,面臨這么多不如意,肯定也會變得十分暴躁。”想起這些,她忍不住淚流滿面,對母親的種種抱怨也在淚水中洗凈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辈灰鹊礁改覆辉诹?,我們再去放下心中的抱怨,趁他們還活著的時候,讓我們心無結(jié)締地真心實意地好好孝順他們吧! 不要等到孩子迷失,才回到生兒育女的初心! 03 賈玲最內(nèi)疚的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犧牲了自己很多快樂,這是做子女的想法,但她的媽媽可不這么想,她對這樣的犧牲甘之如飴。不為人父母,很難有這樣的體會。 不知道大家問沒問過自己,我們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到底是為了什么?難道是被長輩催婚催育不得已的結(jié)果?難道是為了和周圍人一樣隨大流?難道是為了讓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相信會有這樣的人,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為了愛。 因為心里的愛而結(jié)婚生子,讓我們與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刻的連接,雖然會做出很多犧牲,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為自己而活的瀟灑,要擔負起生活的重擔,但心里卻有一種沉甸甸的幸福,這不就是生活最真實的質(zhì)地嗎?就像那句歌詞所唱的: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憐資格都已沒有,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擔負著簡單的滿足; 有一天 開始從平淡日子感受快樂,看到了明明白白的遠方,我要的幸福。 所以雖然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看似是活得最悲催的階段,但內(nèi)心的充實富足卻只有這段經(jīng)歷才能給到。而且當父母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在這條路上所領(lǐng)略的風景,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智慧上的提升也是這輩子非常寶貴的財富。 看似是失去的自我,但與世界的深刻連接,其實是擴大了自我。 所以當我們在被生活碾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不妨想想當初走上這條路的初心,想想積極的一面,就能豁然一些。 我建議在適當?shù)臅r候,也跟孩子聊聊這個問題,父母生下你僅僅是因為愛,這樣孩子才能夠放下負擔,真正做自己,而不會像賈玲一樣背負那么沉重的內(nèi)疚。 龍應(yīng)臺曾在一本書中說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但我們都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幸福。希望這部電影帶來的不僅是眼淚,也能對我們今后生活有一些啟示。 近期導(dǎo)讀: 春節(jié)期間的解膩菜,還可減肥、排毒、祛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