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這兩種常見谷物,是《本草綱目》中的經(jīng)典消食藥

 谷山居士 2021-02-16

小編導(dǎo)讀

這個春節(jié)假期你都吃到哪些美食了呢?美味雖好,有時一旦控制不住卻可能吃得太多,引起積食,出現(xiàn)腹脹、食欲不振等表現(xiàn)。今天小編將與大家分享兩味《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經(jīng)典消食藥,很可能你在廚房或超市里就見過它們的身影。

麥芽
本品又名麥糵、大麥芽。為發(fā)芽的大麥穎果。產(chǎn)于全國各地。其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具有消食健胃,回乳之功效。主治食滯腹脹,食欲不振,乳脹。用法為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配伍應(yīng)用】

(1)配干姜,治脾胃虛弱,飲食不化。

(2)配雞內(nèi)金,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久病胃氣不和,不饑少納或毫無食欲。

(3)配神曲,治食積,脘腹脹悶,回乳。

(4)配谷芽,治食積,不思飲食。

(5)配生稻芽,治食積,嘔吐。

(6)配炒稻芽,治腹脹滿,食欲不佳,口臭。

(7)生麥芽配炒麥芽,研末,紅糖水沖服,斷奶回乳,治乳房脹痛。

(8)配山楂、六神曲,治飲食積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悶。

(9)配黨參、白術(shù),治脾虛不運,食欲不振。

(10)配山楂、陳皮,治肉、谷積滯,脘腹痞滿,噯腐吞酸,泄瀉等癥。

(11)配六神曲、陳皮,治食積不消諸證。

(12)配厚樸、陳皮,治食積,腹脹滿。

(13)配神曲、白術(shù)、陳皮,治一般消化不良。

(14)配黨參、白術(shù)、干姜,治脾胃虛寒,飲食不消等癥。

(15)配茯苓、山藥、黨參,治脾虛不運,食欲不振。

(16)配黨參、白術(shù)、山藥,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

(17)配黨參、白術(shù)、茯苓,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癥。

(18)配神曲、半夏、炒萊菔子、炒雞內(nèi)金、焦山楂、檳榔、蒼術(shù),治飲食積滯(包括米、面、果實、薯類食物等)。

【單味應(yīng)用】

單味生麥芽,微火炒黃,水煎服,治乳母斷乳后乳汁滯留,消除脹痛。

注:生麥芽消食偏于胃中有熱,兼能疏肝;炒麥芽消食偏于胃中寒濕,兼能退乳;焦麥芽消食積之力更大。

【配方選例】

(1)治快膈進食:麥芽120g,神曲60g,白術(shù)、橘皮各30g。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人參湯下30~50丸。(《醫(yī)學綱目》)

(2)五疳消食丸  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肚大青筋,牙疳口臭,或蟲積下痢,腹痛等癥:麥芽、使君子(炒)、炒黃連、橘紅、龍膽草、蕪荑各等份。上為細末,粟米糊為丸,粟米大,每服20~30丸,空腹米飲送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保和湯  治傷于飲食,心痛,心胸脹悶,手不可按,或吞酸噯腐,脈緊滑:麥芽、山楂、萊菔子、厚樸、香附各3g,甘草、連翹各1.5g,陳皮4.5g。水煎服。(《醫(yī)學心悟》)

(4)臌癥神效散  治臌證:炒麥芽、檳榔、甘遂各3g。上為細末,每服1.5g,黃酒沖服;忌鹽、醋百日,到80天用豬肝1付,去凈白皮,以竹刀切片,放砂鍋內(nèi)焙干為末,開水沖服;到百天吃鯽魚補養(yǎng)。(《揣摩有得集》)

(5)小兒傷食方  治米、面食積和果積而致的消化不良:麥芽、谷芽各6g,山楂4.5g,萊菔子3g,陳皮2.4g,連翹3g,神曲6g,白術(shù)3g。水煎服。(《中藥臨床應(yīng)用》)

谷芽

又名稻糵、谷糵、糵芽。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實經(jīng)加工而發(fā)芽者。產(chǎn)于全國稻產(chǎn)區(qū)。其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主治食滯腹脹,食欲不振。用法為內(nèi)服,煎湯,9~15g。

【配伍應(yīng)用】

(1)配陳皮,治胸脘痞滿,不思飲食。

(2)配雞內(nèi)金,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及久病胃氣不和,不饑少納等癥。

(3)配稻芽,治食積腹脹滿悶,不思飲食,口臭。

(4)配厚樸、陳皮,治食積脹滿。

(5)配陳皮、砂仁,治食欲不振,胸脘痞滿等癥。

(6)配麥芽、山楂,治食積滿痞,不思飲食等癥。

(7)配山楂、麥芽、六神曲,治消化不良,脘腹脹滿。

(8)配黨參、白術(shù)、山藥,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癥。

(9)配黨參、白術(shù)、砂仁,治脾胃虛弱,食欲減退。

(10)配白術(shù)、砂仁、甘草,治脾胃虛弱,食谷不化,食欲不振。

注:生谷芽和胃生津,炒谷芽健脾消食,焦谷芽消食化積。

【配方選例】

(1)谷神丸  啟脾進食:谷芽120g,為末,入姜汁、鹽少許,和作餅,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術(shù)(麩炒)各30g。為末,白湯點服之,或丸服。(《澹寮方》)

(2)谷芽露  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代茶飲。(《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3)外感風滯方  治小兒外感風滯,有嘔吐,發(fā)熱者:谷芽15g,藿香6g,蟬蛻、防風各4.5g,云茯苓9g,紫蘇梗15g,薄荷(后下)3g,川黃連2.1g。水煎服。(《中藥臨床應(yīng)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