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疫情,很多人選擇就地過年。因此,北京環(huán)路內(nèi)外,過往人流不見稀疏、夜間鞭炮持續(xù)入夜。正月初三,從秋到冬持續(xù)干燥的京城,總算見到一場潤物無聲的細雨,黎明時分,樓群路徑呈現(xiàn)難得的一份寧靜。眼看春的序幕將要拉開,我忽然生發(fā)冒雨尋梅之念。記得所住社區(qū)西南一隅,有幾株梅樹。每每立春前后,向上延伸的疏枝,便呈現(xiàn)為數(shù)不多的淡黃色梅花。因花小枝疏,不被行人關(guān)注。由此,開與落的過程無人打擾。
 我站在稀疏且嬌小的花瓣前,借助感覺,獨享新春第一縷清馨。與此同時,數(shù)十年職業(yè)生涯中多次與迎春之梅‘’不期而遇‘’的一段段過往,歷歷在目……我國大江南北,約有300多類梅樹。很多老梅,陪伴禪林高僧、一代大隱。寒來暑往、百代興亡,萬千英雄豪杰,悲歌笑詠,早被雨打風(fēng)吹去。而不少遒勁梅枝、傲雪梅朵,卻能飽賞古今流變。君不見,云南曹溪寺,一叢“元梅”迎風(fēng)搖曳。浙江國清寺,一株“隋梅”鐵骨柔情。湖北江心寺,東晉高僧支遁所植晉梅,堪稱‘’梅祖‘’。孤山半坡梅,至今仍憶林和靖……想到半生依戀‘’梅妻鶴子‘’的宋代大隱林逋,自然會憶起那年春節(jié)期間,在孤山訪林逋、賞春梅的情景。 杭州孤山,是漫游西湖之畔不可錯過的景區(qū)。山北麓那座放鶴亭,在雪后尤顯奇美。明代劉基,在此吟過“雪晴閑覽瘦筇扶。過西湖,訪林逋。湖上天寒,草樹盡凋枯。忽見瓊葩光照眼,仙格調(diào),玉肌膚……”說的恰如其分?!?/span>粗知北宋散淡派詩人林逋(字和靖)的人,都以為這是一位高才、低調(diào)、孤傲,樂享孤獨。不仕不娶者。卻不知老人家不僅在孤山種植大量梅花,而且把梅子放入布包、掛在門前,任由當(dāng)?shù)匕傩杖∽?、再植,直至西子湖畔半山梅景?!?/span>我依稀記得,孤山多見紅梅。大多開在陽坡一面,或曲徑之旁、小溪之畔。早春二月,一簇簇吐著縷縷清馨,掛著春雨雨珠的紅梅,為新春佳節(jié)帶來喜興意味。北宋時期,是諸多文豪一爭高下、曠世詩文噴薄而出、搶眼美文,或許能換來高官厚祿的年代,而享受燈火闌珊處的和靖先生,竟然把寫詩作文當(dāng)作純娛樂,甚至每每揮筆之后,立即燒毀,權(quán)當(dāng)一陣清風(fēng)送白云。算是一位奇人! 那年,我從杭州西湖之畔尋梅之后,游興未盡。于是,直奔與之不遠的紹興古城,來到滿目春色的沈園。沈園一隅、亭臺之側(cè),有幾叢古梅,有的已過千年。初春時分,梅香正濃。寒枝疏影自然記得,千余年春初,這里走來一代詩詞名家陸游。世界很?。∷尤磺捎龆嗄晡匆?、已是他人之妻的舊情人唐婉。一時間,才女心緒復(fù)雜,在自己夫君面前,用微顫的玉指,為曾經(jīng)的藍顏知己斟滿“紹興黃”。浸透淚水的手帕、凄涼無助的嘆息、凸顯失落的神情、摧花滿地的東風(fēng)、滿懷愁緒的題壁……誰還在意濃郁酒香?滿目春色……惟有墻邊那一叢叢嬌美的黃梅,在深情凝視有緣無份的一對戀人!梅花,每到綻放時,便預(yù)示春的序曲唱響開來。于是,古今蕓蕓眾生,始發(fā)尋春之念。 春究竟在何處?為何尋春的人真的遇到三春明燦,大多沉浸其中,淡忘春的真諦?此疑云,唐代一位高尼無盡藏早有解說。那日,冬末雪晨,老人家外出尋春。走了一天無功而返。忽然,在門前發(fā)現(xiàn)一株春梅迎寒吐芳,由此感悟,隨即低吟: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由此看來,真正的春意,不在視線內(nèi),不在嗅覺中,在乎于心也! 在本公眾號發(fā)布的作品,同時會在騰訊內(nèi)容開放平臺【企鵝號】、【360圖書館】等主流平臺網(wǎng)頁版同步刊出。敬請作者前往關(guān)注并收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