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探梅 楊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壺, 竟往西湖探老逋, 騎驢踏雪溪橋路。 笑王維作畫圖, 揀梅花多處提壺。 對酒看花笑, 無錢當劍沽, 醉倒在西湖! 宋代臨平人張功甫著《梅品》,其中記錄二十六宜:淡云,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 要說這品賞梅花的雅事,杭州有著深厚的梅韻,可惜今年不宜出游,小編羅列幾處,諸君且作屏上臥游。 孤山訪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是西湖上唯一天然形成的最大溯島,也是葛嶺的支脈。東連白堤,西接西冷橋,孤立在湖中,故名孤山,或孤嶼。孤山自唐代起就遍植梅花。白居易曾說過:蓬萊官在水中央。也有更上古的一種說法:人間蓬菜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 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游江淮,在他四十一歲的時候毅然移居在此。并且整整二十年不入城市。他在孤山上壘土為墻,結茅為室,編竹為籬,以為棲身之所。正是梅花迎霜傲雪、孤芳自賞的特點與他性格情趣相契合,林逋就從他居住的山閣開始種梅,繞屋依籬,高高下下,一路種來,直到湖邊,又依山傍水延伸開去。如此“不三四年個之間,而孤山景已非昔日矣?!爆F(xiàn)在的孤山探梅就是西湖盛景之一。 西溪尋梅 若此時要在浙江賞梅花,孤山賞梅也罷,探梅靈峰、置身超山香雪海亦可,但最優(yōu)雅的姿勢,只怕還是要一葉扁舟直入西溪尋梅才是。 坐上搖櫓船,緣溪而行,與水邊一樹一樹的白梅、紅梅不期而遇,疏影橫斜在水中,梅花獨特的香氣時遠時近,該多么美啊。 很久以前,已經(jīng)有人這么玩兒了。早在明代,杭州就已形成“西溪探梅”景色,衍至清代,更成為西湖十八景之一。 而今天的濕地,已可重現(xiàn)當日西溪梅林之盛。經(jīng)過十年經(jīng)營,西溪濕地內(nèi)現(xiàn)有梅花19000多株,梅林300畝,以梅竹休閑區(qū)內(nèi)梅竹山莊和西溪梅墅一帶最為集中。今天的梅花品種更為繁多,朱砂、宮粉、綠萼、玉蝶、美人梅、南京紅、長興紅等等,次第開放。 編輯:吾曰爾語;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