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面,說司馬懿。(1,別人想出名乘早,他卻裝病7年;2,奮青,最容易獲得信任的人設) 生于204年的曹睿,對年長他25歲的司馬懿,有種特殊的感情。 在自感不行時,他思念這位勤勉而忠心老臣。司馬懿平定遼東,率大軍回師,走到司隸的河內郡時,曹睿召他回京的詔書多達五封! 司馬懿接到的最后一封詔書上寫著: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面。 這讓司馬懿大驚,他回想曾在遼東襄平城做過一個夢,夢到曹睿枕在他的膝上,說“看我的臉”。 心想大事不好,司馬懿坐著追鋒車——一種輕便驛車、有兩位駕車人,一夜之間趕了400多里路,直接進入洛陽城嘉福殿內曹睿的御床前。 曹睿拉著司馬懿的手,眼睛看著齊王曹芳說:以后的事,就托付給您了。死是可以忍受的事,我忍著不死,是為了等您啊。我見著您了,也沒什么遺憾的了。 此情此景,皇上對大臣的敬重,大臣對皇上的忠誠,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物極必反,這條規(guī)律再次起作用。 生于232年的曹芳繼位之后,司馬懿面臨一大轉折。 239年,曹芳只是8虛歲的娃娃,什么也不懂,真正管事的是曹爽和司馬懿。 曹爽的年齡,和死去的曹睿差不多,不到40歲,正當年。 在60歲的司馬懿面前,無論是戰(zhàn)功,還是資歷,還是政績,曹爽都沒法比,唯一能比的,是他姓曹,是曹真的長子。而曹真是曹操的養(yǎng)子。 以顧命大臣的身份,擔任大將軍一職,曹爽剛開始小心謹慎。 盡管他和司馬懿一樣,都是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各統(tǒng)精兵三千人,共執(zhí)朝政。 但是,曹爽的食邑在239年就高達一萬二千戶,而司馬懿到241年才食邑萬戶。 曹爽視司馬懿為曹魏的心腹,司馬懿視曹爽為曹魏的肺腑。有事了,司馬懿總是請曹爽定奪,而曹爽以司馬懿名重,對他多多尊重。 兩人互相尊重,朝廷上下,一片和諧。司馬懿提出不少正確意見,比如說停止大興宮室,發(fā)展農業(yè),使得國力大增。 如果這樣和諧下去,曹魏統(tǒng)一天下,是遲早的事。 但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小人跳出來了。 曹爽的親信丁謐認為,司馬懿既有大志,又得民心,更有戰(zhàn)功,不可以信任。 實際上,這是丁謐等人,想獲得更大權力,享受更大自由。 司馬懿的存在,讓他們顧忌重重,不能胡作非為。 丁謐給曹爽出的招數是明升暗降,讓司馬懿當太傅,表面上地位更崇高了,但沒有了軍權,也沒有干涉尚書省的權力。 司馬懿的態(tài)度是,服從指揮,讓干什么干什么,他主動拒絕給司馬家子弟的官職。 國家遇到戰(zhàn)事,他雖然已看過花甲,仍然主動請纓——241年,孫權四路進攻曹魏,司馬懿請求出征,將吳軍擊退;243年,率軍出征,攻打吳國諸葛恪,諸葛恪棄城而走。 兩戰(zhàn)兩捷,這讓曹爽很郁悶。司馬懿這個老頭,像只剪去爪子的老虎,居然還是威風凜凜,威望持續(xù)上漲。 曹爽及其團伙,決定主動搞點事,來點戰(zhàn)績,攢攢人氣。 244年,曹爽聽從手下人的餿主意,決定伐蜀。 蜀國和吳國比,是個軟杮子。吳國的孫大帝還在,有主動進攻的能力。蜀國的諸葛亮早死了,主政的人沒什么名氣。 司馬懿從大局出發(fā),勸阻道:你們都知道,當年曹操在漢中都吃了大敗仗,現在蜀軍占據要害,尤其是你們的退路。如果進攻不能取勝,你們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你們將怎么承擔起這個失敗的責任? 在司馬懿那里看似簡單,每戰(zhàn)必勝的行軍打仗,到曹爽那里突然變得好難。 曹爽等人率領六、七萬大軍進攻蜀國,居然連糧草、物資的問題沒解決明白。 前進吧,有蜀軍防守,魏軍缺糧草、沒進攻工具;后退吧,蜀軍還占據后路。 曹爽經過一番苦戰(zhàn),將士死傷甚多,帶動的牛、馬幾乎耗盡。 兩勝對一敗,曹爽主動送司馬懿一分。 玩陽的不行,曹爽就玩陰的。 245年,他不顧司馬懿反對,將禁衛(wèi)軍全部掌握在他弟弟手中。 247年4月,司馬懿的老婆張春華死了。曹爽將郭太后遷出永寧宮,清理出權力核心,曹爽兄弟及其親黨,開始全面執(zhí)政,享受充分的權力自由。 第二個月,司馬懿借著老婆去世,開始裝病,不理政事。 這次裝病,離他上次裝病,整整過去了45歲。 上次裝病,裝了7年。 這次裝病,要裝多久呢? 躲在床上,司馬懿心情不會太壞,因為物極必反,好事快來了! 規(guī)律即大道,誰也逃不掉。 《三國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