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正常的,司馬懿是老鯊魚一個,一生中從曹大爺開始就在韜晦,不愿過分的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自己又是一塊戲精,各種的隱瞞,導致了今后三國歸晉的局面,他是知道的。本身當時他們家里在魏國就已經(jīng)被人嫉妒了,滅了蜀、吳,沒有了外敵,魏國曹家就會對付他們司馬家,那時候他們就成為死馬了(這就是鳥盡弓藏的成語的由來)。他不去滅蜀國,大家悠到走(偶爾弄點邊境摩擦),反正每個月都有工資拿,都有福利,自己也可以看看書耍耍小姐,除非等到自己的翅膀比曹家的翅膀硬了(曹家是在走下坡路),這是一種韜晦之計,這正是他老先生是老鯊魚的一種表現(xiàn)。蜀國經(jīng)過了老諸的各種折騰,已經(jīng)興不起風浪了(姜維已經(jīng)是不足為慮的了,蜀國已經(jīng)沒有淫才了,連廖化這樣的二流子老將都沒有退休,都還在繼續(xù)上班;蜀國內(nèi)部被宦官把持了的,劉禪純粹的就是翹腳老板。);吳國也不愿打仗了,但是不等于司馬懿就沒有用了,就可以離休了。只要有他老先生在,蜀國和吳國就不敢來侵犯的,即使曹家對他再不滿意,也不敢隨意的動他的,這樣就慢慢的把司馬家做大了。 司馬懿絕對是隱匿實力的高手,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可能展現(xiàn)實力,使出手段的。同諸葛亮斗,他知道蜀軍的弱點,死不出兵,把諸葛亮耗死;同楊修斗,他知道楊修張揚的缺點,不動身色,最后讓楊修和曹植失勢;同曹爽斗,被曹爽逼得快家破人亡了,滿朝大臣無不對曹爽群臣激憤時才發(fā)動兵變;作為四朝老臣,他不張揚、忍辱負重,不居功,平等待人;即使死對頭楊修和曹爽入了大牢,他都要進牢房和他們推心置腹的喝酒送最后一程;和老對手諸葛亮,也是惺惺相惜,在戰(zhàn)場上斗智斗勇的同時也有心靈上有神交。三國演義遇到這個人,歸晉是必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