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最后一叛是257年的諸葛誕之叛。 這次叛亂,諸葛誕手握20來萬重兵,實力最強。但面對司馬昭的26萬大軍,卻不堪一擊。 精細謀劃,兵力雄厚,仍快速失敗,為什么? 從諸葛誕個人性格來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太聰明了。 諸葛誕,和諸葛亮、諸葛瑾有關(guān)系,是他倆的族弟,但年齡要小不少。諸葛瑾生于174年,諸葛亮生于181年,諸葛誕應生于200年左右。 224年,他當尚書郎時,陪仆射杜畿試船的性能,突遇大風船翻,諸葛誕和杜畿都掉到河里,諸葛誕讓人先救杜畿。此前,諸葛誕還當過縣令,因此他不會太年輕,也不會太老。 諸葛誕的大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三兒子司馬伷。司馬懿的大兒子是司馬師,二兒子是司馬昭。 按理講,有這層關(guān)系,諸葛誕應鐵定是司馬陣營的人。 但是,他還真不是。 諸葛誕和夏侯玄、鄧飏等人的關(guān)系很好,被當時的人稱為“四聰”,即天下四大聰明。 239年-249年,曹爽當政時,任命他為揚州刺史。 251年,王凌叛亂,諸葛誕被司馬懿任命為為鎮(zhèn)東將軍,假節(jié)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這種信任,或許來自兒女親家吧。 255年,毌丘儉叛亂被平后,諸葛誕升為征東大將軍。 官越當越大,諸葛誕的心卻越來越寒——鄧飏在249年隨曹爽一同被司馬懿處死,夏侯玄在254年被司馬師處死,王凌在251年、毌丘儉在255年被處死。夏侯玄、王凌、毌丘儉都是被夷滅三族。 他在想:我諸葛誕的明天會怎樣? 于是,諸葛誕施舍財物,攏絡人心,厚養(yǎng)心腹之人和揚州俠士,組成一支數(shù)千人的死士。 諸葛誕養(yǎng)死士的做法,和司馬家頗為相像。在高平陵政變中,司馬師帶領的隊伍就是3000死士。 256年,東吳企圖進攻淮南,諸葛誕順勢請求增兵10萬,并沿淮河建筑城池。 這個時候,司馬昭剛剛掌權(quán),他派賈充去探諸葛誕的口風,知道諸葛誕要做曹魏的忠臣。 賈充建議,諸葛誕在淮南非常得人心,必須盡快召他回朝,這樣才能讓災禍最小化。司馬昭同意了。 257年,朝廷升諸葛誕為司空,令他回京城。 諸葛誕接到詔命后,立即發(fā)動叛變。他一方面殺死揚州刺史樂綝,一方面派親信和兒子諸葛靚到東吳作為人質(zhì),請求援兵。 而司馬昭早有安排,他挾持魏主曹芳親征,他集結(jié)26萬大軍,將諸葛誕重重包圍在壽春。 壽春城里,有諸葛誕10多萬軍隊,有揚州新歸屬的四五萬人,有東吳文欽、唐咨等援軍3萬人。 20萬左右,對26萬,完全有得一拼。 但是,諸葛誕這時犯了三個錯誤:一,壽春城里,準備的糧食夠10萬吃一年,如果是20萬人,只能吃半年,諸葛誕的謀士勸他速戰(zhàn),諸葛誕不聽,謀士知道他必敗,出城投降;二,文欽和諸葛誕有舊怨,面對司馬昭大軍,守城不利的情況下,諸葛誕因文欽對他不滿,將文欽殺死。文欽是吳軍主將,主將一死,吳軍再無戰(zhàn)斗力,文欽的兩個兒子出城投降司馬昭;三,壽春城一帶,每年都會下暴雨,可司馬昭圍困壽春城時,偏偏遇到少有的大旱之年。天時變了,可諸葛誕不知道變通,仍固守壽春。 這不是說諸葛誕不聰明,而是因為這是他自己的生死大事,關(guān)心則亂,不能想明白,早決斷和正確決斷。 諸葛誕從257年五月叛變,到258年二月,堅守9個月之后,壽春城被攻破,諸葛誕帶著數(shù)騎逃出壽春,被人斬殺。 諸葛誕部下有幾百人,在壽春城里被俘,堅決不投降,都被殺了,臨死前他們說:“為諸葛公而死,死而無憾?!?/p> 這些人,是諸葛誕的死士。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誕還有個好兒子諸葛靚,他和司馬炎是發(fā)小和表親。278年,東吳滅亡時,司馬炎找到諸葛靚,想和他敘舊,諸葛靚躲到廁所里,也不和這位皇上見面。 諸葛靚因為殺父之仇,不接受晉朝的官職,也不面向洛陽的方面落座。 這和聰明無關(guān)了,是一種氣節(jié)。 《三國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