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認識劉備的時候是在公元191年,兩人同在公孫瓚手下,當時劉備是別部司馬,協(xié)助田楷一起對付袁紹,當時趙云是軍中的騎兵將軍,這個時候趙云與劉備是同事關系,兩人共同效忠公孫瓚,但沒多久趙云離開公孫瓚回到冀州常山郡正定縣的家中了。 直到200年,官渡之戰(zhàn)期間,劉備投靠袁紹,趙云聽說后,在鄴城與劉備相會,這個時候趙云才算真正投靠劉備,這個時候趙云的身份是劉備的部曲,劉備投靠袁紹后,并未忘記發(fā)展自己的私人勢力,而趙云就是以劉備部曲身份在外秘密為劉備招兵,從此之后,趙云就開始跟隨劉備。 魏延具體是何時投靠劉備的,史書中沒有記載,魏延的記載是從公元211年隨劉備入川后才開始的,在此之前,肯定是投靠劉備了,劉備是在公元201年投靠劉表之后來到荊州的,最早是被劉表安排在新野駐守,而魏延的家鄉(xiāng)就是新野縣隔壁的義陽縣,因此魏延很有可能是劉備駐扎在新野期間招的兵。 當然這個沒有史書記載,只能是猜測,魏延投靠劉備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201年~210年之間,身份也是劉備的部曲,所以趙云和魏延投靠劉備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是兩人的身份是一樣的,都是劉備的部曲,所謂的部曲就是私兵,比如劉備幫助劉表鎮(zhèn)守新野,劉表可能撥了一部分士兵給劉備,這些士兵的所有權是歸屬劉表的,但是像趙云、魏延這樣的部曲永遠是歸屬劉備本人的。 再來比較一下魏延和趙云投靠劉備之后的官職和工作是什么? 趙云投靠劉備之后,事跡很少,從長坂坡的情況來看,趙云是幫劉備保護家屬安全的,因為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趙云不是直屬的戰(zhàn)斗部隊,而是劉備家屬的親兵,趙云保護著劉備的甘夫人和唯一的兒子劉禪一起回到劉備的身邊,趙云因為這個功勞而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這是趙云在劉備手下第一個公開的官職。 之后,趙云參與了劉備奪取荊州南四郡的戰(zhàn)爭,并且被任命為偏將軍兼桂陽太守,這算得上是重要官職,別看不起偏將軍,要知道在同一時間,周瑜的官職也是偏將軍,然后兼南郡太守,與趙云的官職地位是一模一樣的,雖然趙云對劉備的重要性比不上周瑜對孫權的重要性,但從官職上來看,趙云和周瑜一樣。 劉備入川前,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所謂的留營司馬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是指主將外出后,在后方負責留守的大將,并且負責軍事和治安,趙云當時鎮(zhèn)守南郡下轄的公安縣,公安可是劉備的大本營,相當于臨時都城,劉備的臨時政權和老婆孩子都在公安,如果公安算是劉備的都城的話,那么趙云就是首都衛(wèi)戍司令兼公安局長同時掌管劉備的內(nèi)室,保護劉備家屬,這個官職夠重要了吧! 當時關羽是襄陽太守兼蕩寇將軍,鎮(zhèn)守南郡江陵,張飛是宜都太守兼征虜將軍,先鎮(zhèn)守宜都,后回到南郡,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常駐荊南四郡,負責后勤與內(nèi)政,而劉備在荊州的核心是在公安,這就能看出趙云的官職和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后來趙云隨諸葛亮、張飛一起入川作戰(zhàn),趙云獨自率領一支軍隊攻克益州的江陽郡和犍為郡,后來與劉備一起包圍成都,拿下成都后,趙云被封為翊軍將軍,這是一個雜號將軍,隨后趙云參與了漢中之戰(zhàn),并在漢中一戰(zhàn)中英勇表現(xiàn),但是漢中之戰(zhàn)結束后,趙云跟諸葛亮一樣,沒有升官加爵,直到劉備稱帝后,趙云仍然是翊軍將軍,同時都督江州。 江州就是今天的重慶,劉備當時發(fā)動了夷陵之戰(zhàn),趙云所駐守的地方就是蜀漢的后方和二線,所謂的都督江州,就是指趙軍駐軍江州,相當于鎮(zhèn)守一方,之后,直到劉備去世,趙云應該都是擔任翊軍將軍而駐守江州,也算是鎮(zhèn)守一方的大將。 再來看魏延,魏延投靠劉備后,在入川之前沒有事跡被記載下來,魏延是在公元211年隨劉備入川之后開始有事跡記載的,只知道魏延與黃忠一起各自率領軍隊平定廣漢郡,因為前后的戰(zhàn)功加在一起,魏延被任命為牙門將軍。 魏延隨劉備參與了與劉璋的益州之戰(zhàn)和與曹操的漢中之戰(zhàn),魏延在這兩戰(zhàn)中具體立了什么戰(zhàn)功,史書沒有記載,但是,自漢中之戰(zhàn)結束后,劉備就破格提拔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兼漢中太守,要知道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劉備會任命張飛擔任此官職,劉備卻給了魏延,在劉備心目中,魏延的地位與張飛不相上下了,這就是破格提拔。 再說了,漢中是益州的北邊門戶,如果說益州有危險,那危險一定是來自北方,而漢中就是抵御北方威脅的第一道關口,劉備把這么重要的官職交給了魏延,算是對魏延的絕對信任,當時關羽鎮(zhèn)守荊州,荊州是前線,張飛鎮(zhèn)守閬中,閬中算是二線,在漢中的南邊,趙云鎮(zhèn)守江州,同樣算二線,而魏延鎮(zhèn)守漢中,漢中可是前線。 由此可見,魏延當時在蜀漢的作用與關羽類似,比趙云和張飛稍為重要,這是從地位上看的,如果從官職上看,魏延的鎮(zhèn)遠將軍與趙云的翊軍將軍都是雜號將軍,官職是一樣的。劉備在稱漢中王時,封了前后左右四將軍,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與趙云的官職是在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之下的。 劉備稱帝后,又封了魏延為鎮(zhèn)北將軍,漢中太守的職務則保持不變,鎮(zhèn)北將軍可是明號的四鎮(zhèn)將軍之一,比趙云的翊軍將軍要高,而劉備稱帝沒有加封趙云,因此兩人的差別出來了,魏延的官職和地位都比趙云高了一點,這個時間點是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 魏延的官職和地位只是在劉備稱帝后比趙云高了一點,實際上兩人只是受到劉備重用的時間點是不一樣的,趙云最受劉備重用的時候是在劉備入川之后,當時趙云是留營司馬,魏延最受劉備重用的時候是在漢中之戰(zhàn)后,魏延是鎮(zhèn)遠將軍兼職漢中太守。 劉備其實對趙云和魏延是同樣重視與信任的,想一想就會明白,劉備作為主帥,自己率軍出征后,趙云就是自己留守后方的主將,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劉備的入川之戰(zhàn),包括夷陵之戰(zhàn),劉備也是這樣安排的,盡管趙云反對劉備的夷陵之戰(zhàn),但是劉備仍然安排趙云當自己后方的留守,所以當夷陵之戰(zhàn)劉備戰(zhàn)敗后,第一個趕到永安的,就是趙云,這就是信任與重用。 只是劉備對兩個的信任與重用的地方不一樣,魏延作戰(zhàn)勇猛,敢打敢沖,所以劉備把魏延放在前線沖鋒,因為這是魏延的長處,而趙云的特點是絕對的忠誠、正直與善良,所以劉備敢把自己的家屬、后方大本營交給趙云,這同樣是絕對的信任與重用。 其實這只是劉備用人的不同,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根據(jù)才能不同,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劉備用魏延與趙云就是這樣,根據(jù)兩人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官職和地位,魏延與趙云在劉備眼中,是一樣的信任與重用,并無高低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