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治療胃病有四個經(jīng)驗(yàn)方,效果不錯,分別對治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現(xiàn)分享如下。 (一)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 〔組成〕 黨參,白術(shù),云苓,柴胡,佛手片,烏賊骨(或瓦楞子(煅)),甘草。 〔功效〕 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 〔加減〕 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研為極細(xì)末)。 肝氣郁結(jié)者加白芍、枳殼、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湯。 兼吐血便血者加側(cè)柏葉、白及、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二)治萎縮性胃炎方 〔組成〕 太子參,云苓,淮山藥,石斛,小環(huán)釵,麥芽,丹參,鱉甲(先煎),甘草,田七末(沖服)。 〔功效〕 健脾養(yǎng)胃,益陰活絡(luò)。 〔主治〕 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加減〕 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郁金等。 (三)治膽汁返流性胃炎方 〔組成〕 吳茱萸,川連,太子參,白術(shù),云苓,甘草,威靈仙,桔梗,枳殼。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嘔。 〔主治〕 膽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胃竇炎。 (五)治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方 〔組成〕 太子參,白術(shù),云苓,甘草,白芍,臺烏,威靈仙。 〔功效〕 健脾益氣,緩急進(jìn)食。 〔主治〕 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按語】 這幾首方劑特別平和中正,基本上都是在四君子湯基礎(chǔ)上加味,加入疏肝益氣活血化痰滋陰溫陽之品。四君子湯雖然是平和的方劑,但是確是治療元?dú)馓撊醯臒o上妙方,經(jīng)方以理中建中調(diào)理,然而對于理中建中不受者,脾胃虛而不寒,以四君子加減,妙用無窮。四君子六君子,與理中建中相比,又屬于王道之法。我以前跟診,師父常教患者以自制六君丸服用,去木香,少用半夏,緩緩圖功,療效非凡。#中醫(yī)# #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