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wǎng)絡) 1 從我的孩子中班起周圍就有很多家長一直在建議把孩子送去上幼小銜接班。我分析了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的家長,他們的目標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孩子本身對學習不抗拒。比如說父母是學霸,從小給孩子的學習習慣形成的比較好。孩子對幼小銜接的課程是不抗拒的,而且家長都比較忙,覺得幼兒園的教育不能夠滿足孩子放學以后的知識需求,所以把孩子送去上幼小銜班。這種情況下的家長多半是托育的目的,給孩子放學以后再找一個去處。如果孩子本身不抗拒,倒不用完全的反對。畢竟孩子練鋼琴或者練畫畫是打發(fā)時間,學習一些知識也是打發(fā)時間,是可以的。 第二種是家長為了孩子的目標小學去有針對性的做準備。私立校或者國際校有入學選拔的環(huán)節(jié),選拔的方式就是考試,會要求孩子提前具備一些符合他們考試內(nèi)容的知識。想進入這些學校的孩子就有必要去上學校所指定的幼小銜接課程班。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每一個家庭給孩子選擇小學,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都是根據(jù)自家的情況去為孩子選擇學校。學校的入學考試有知識點的要求,那么針對學校的考試去上對應的幼小銜接班也是有必要的。 對知識學習我們不主張搶跑,而且也不主張?zhí)崆叭W小學的課程,到真正上學之后孩子會對課程的內(nèi)容喪失好奇心和興趣。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跟不上,這是家長心態(tài)的問題。其實我對比過周圍的同事和朋友他們孩子上和沒上幼小銜接班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在上小學的第一學期。沒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可能會有一點點不適應,只要家長幫孩子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讓他跟著學校的節(jié)奏去學習,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完全適應學校的知識內(nèi)容。 2 相比幼小銜接的知識輔導班,我們建議家長針對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幫孩子選擇一些課程班,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適應“教學”——聽講,這樣的一個模式。大家都知道在幼兒園尤其是公立幼兒園是不主張教任何知識的。所以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聽講的習慣。我們在幫孩子進行升學準備時,聽講方式的訓練是有必要的。 聽講方式的訓練,不一定要通過幼小銜接的輔導班來完成。如果幼小銜接是小班授課,在課程方式上跟小學里的大班授課差別是比較大的。孩子如果適應了小班授課,上學之后對于大班授課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跟不上的情況。我們建議家長帶著孩子去上一些像聲樂或者朗誦,大概一個班十五個人以上有老師集中講的課程班。這會讓孩子們主動的記憶和演練老師講過的內(nèi)容。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這樣的課程中一些才藝的訓練,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適應安安靜靜先聽別人講、自己去消化知識,再去運用的一個學習過程。在所有的注意力或者專注力的訓練中,鋼琴或者其他器樂類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音樂天賦也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學樂器。這就需要家長針對孩子的天賦和孩子的興趣去幫孩子進行選擇。 要提醒家長們注意,在聽講模式訓練的興趣班中,繪畫手工類是不建議的,因為這些是以孩子的自主創(chuàng)作為主,孩子長時間習慣這種學習模式之后,上課就比較容易脫離老師所講的思路沉浸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當中。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3 最后跟大家再強調(diào)一句,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只要孩子健康上不上幼小銜接真的不重要,如果太早搶跑學習,耽誤孩子的身體健康,真的沒有必要。如果孩子什么課程班都不愛學,還不如帶他去跑步,游泳或者打打球。有一個好身體要好過上學之后每個月都生病請假。 本期親媽學堂就和您聊到這里,期待與您下次相遇。 “親媽學堂”致力于做好育兒的“最后一米”——將海量的育兒知識轉化為每天的“日常行動”。幫您既懂得育兒道理,又能過好帶孩子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更好的現(xiàn)在。 如果覺得有用,請果斷收藏和轉發(fā)給你身邊有需求的人哦! 更多精彩回顧: 作為一個經(jīng)常被老師“約談”的家長,你應該怎么辦?輔導孩子功課的正確姿勢,你get到了嗎?面對老師的“紅牌罰下”家長如何正確應對?家長和老師的“恩怨”,根源在哪里?孩子不愛做作業(yè),家長真的知道原因嗎?“犬咬人、人摔狗、母親被逼自殺”這個社會怎么了?小朋友被同齡人打,怎么辦?選擇學校的最優(yōu)解,你get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