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林下銀耳高效栽培技術(shù)

 摘文緣 2020-11-27

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是一種深受人民喜愛的食用和藥用真菌。它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每 100g 干銀耳中含有粗蛋白5g 、粗脂肪0.6g 、碳水化合物79g 、粗纖維 2. 6g 、灰分 3. 1g、鈣 380mg 、磷 250mg、鐵 30.4mg 等。在銀耳的蛋白質(zhì)中,含有 17 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林下養(yǎng)殖銀耳利用了林下空間,又增加了林農(nóng)收入。

1  林地選擇 拱棚搭建

1. 1   林地的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林木覆蓋率達 30% 以上,林內(nèi)空氣清新濕潤,遠離污染源,林木行間以4~8m 為宜。

1. 2   拱棚搭建

在林下行間搭建簡易的拱棚,拱棚規(guī)格為寬 4m,高2m ,長50m。建造時先搭床架,做3個床架,兩邊寬各0. 8m ,中間寬2m ,兩床架之間留70cm走道。規(guī)格是距地面高25~30cm ,每20cm 用14號鉛絲縱向拉緊,床架 4 、 10 趟鉛絲。兩端用地錨固定,用8m 長薄壁鐵管,做成拱形,插入地下基座上,每3m 設一根固定,用12號鉛絲連接,上覆8m薄膜,每棚造價3000元左右,可放入菌棒5000個。

2  銀耳的栽培品種和栽培季節(jié)

2. 1   銀耳栽培品種

優(yōu)質(zhì)銀耳品種,具體分為雪耳、腎耳、蓮耳、燕耳等品種。其特點是銀耳實體雪白,牡丹花型,直徑12~16cm ,朵鮮重 200g 左右,耳蒂白色帶有皺紋。烘干后,子實體仍潔白如雪,商品價值高。

2. 2   銀耳栽培季節(jié)

銀耳栽培季節(jié),銀耳實體發(fā)育正常溫度范圍18~28℃ ,子實體生長的最適宜溫度 22~24℃,溫度過低生長緩慢,溫度過高容易腐爛。一般建議春季、夏季栽培,室內(nèi)可以四季栽培。

3  銀耳栽培原料及配方

銀耳栽培原料常用棉籽殼、木屑、蔗渣、棉花稈、玉米稈、玉米芯、豆秸、花生殼和部分野草。輔助添加麩皮、食糖、碳酸鈣、石膏粉等。常用培養(yǎng)料配方:

3. 1   木屑培養(yǎng)料

干木屑 78% ,麩皮 18% ,石膏粉 % ,蔗糖 1% ,黃豆粉1. 5% ,硫酸鎂0.5% ,水適量。

3. 2   棉籽殼培養(yǎng)料

配方一:棉籽殼8% ,麩皮8% ,石膏粉2% ,蔗糖1% ,尿素0.2% ,硫酸鎂0. 3% ,過磷酸鈣0. 5% ,水適量。

配方二:棉籽殼91% ,麩皮7. 5% ,蔗糖0. 4% ,石膏粉1% ,尿素0. 1% ,水適量。

3. 3   蔗渣培養(yǎng)料

甘蔗 渣 75% ,麩 皮 20% ,黃 豆 粉 1.3% ,糖1. 2% ,石膏粉 2% ,硫酸鎂 0. 5% ,水適量。

3. 4   棉籽殼玉米芯培養(yǎng)基

棉籽殼 40% ,玉米芯 40% ,麩皮 18% ,石膏粉1. 8%,尿素0.2% ,水適量。

3. 5   棉花稈麩皮培養(yǎng)基

棉花稈(軋碎)70% ,麩皮25% ,石膏粉2% ,糖1% ,黃豆粉1. 5% ,硫酸鎂0. 5% ,水適量。

3. 6   玉米芯粉麩皮培養(yǎng)基

玉米芯粉 75% ,麩皮20% ,石膏粉2%,糖1%,黃豆粉1. 5% ,硫酸鎂0.5% ,水適量。

3. 7   木屑棉籽殼麩皮培養(yǎng)基

雜木屑4% ,棉籽売37.6% ,麩皮20% ,石膏粉2% ,硫酸鎂0. 2%,尿素0.2% ,水適量。

4  銀耳培養(yǎng)料的裝袋和滅菌

4. 1   裝袋打穴

拌好的培養(yǎng)料應及時裝袋。操作時,將未封口的一端全袋套入裝袋機的出料筒,踩下開關(guān),出料初要壓緊,讓封口一端不留間隙,再慢慢向后退,接近袋口 8cm 時,裝料量已足夠,取出料袋,豎直傳給扎口工序。扎口時,應將料袋豎起增減料量,四周拳擊數(shù)下,并清理袋口沾粘原料,然后把留有 8cm 的袋口合攏扭擰,最后用棉紗線捆扎袋口 3~4 圈后,再反折過來又扎3 圈即密封。填料標準是每袋裝濕料重 1.2kg 左右,裝緊裝實,不留空隙,袋面無皺褶為宜。填料過松易污染雜菌,過緊料袋易破裂裝好的料袋,用布擦去袋面上殘余物,平放在鋪有薄膜地上,防止地上砂粒磨破料袋。 55cm 薄膜袋裝料后(兩頭用紗線捆扎緊)實長為 43~45cm 。裝料后,轉(zhuǎn)入打穴,用直徑1. 2cm 打洞器在料袋正面打4個接種穴(也有打3個接種穴),穴口直徑1. 2cm,深2cm ,并用專用膠布剪成3. 3cm×3. 3cm 的小方塊,貼封穴口,穴口四周要貼緊密封,不能有縫隙。貼膠布的目的是保護接種口,防止雜菌污染。一次裝3600~4000袋要在5~6h裝完,裝好料的袋要立即上鍋滅菌。

4. 2   料袋滅菌

銀耳生產(chǎn)上多采用常壓滅菌鍋灶進行滅菌。福建省古田縣耳農(nóng)使用自制簡易常壓鍋進行銀耳栽培袋滅菌,適合農(nóng)村菇(耳)農(nóng)使用,一次滅菌4000袋左右,效果好。滅菌操作過程是:

4. 2. 1  加水。先在鍋底四周安放兩層寬8cm、厚5cm 、長與鍋底長度相同的木板條,中間安裝3條同樣厚兩層木板條,成為兩個相連“日”字,然后在兩個“日”字上安裝一層同樣規(guī)格木板條,板條間隙 2cm ,其間隙是蒸氣上升通道。料袋上鍋前,加入清水8~10cm 。

4. 2. 2  裝疊料袋。采用“井”字形橫豎交叉堆疊,人站在鍋中間疊料袋,疊袋時貼膠布一面朝上,以便上一層料袋壓著下一層料袋上的膠布,可避免蒸煮時膠布因受熱滑動。 280cm×230cm 的鍋一次可滅菌3500~4000袋,袋堆高出鍋沿90~100cm 。疊袋時中央幾行要多疊一些料袋,形成龜背形。

4. 2. 3  蓋薄膜和篷布。龜背形袋堆上用兩層6m寬幅的5m 長的農(nóng)膜進行覆蓋,再在薄膜上蓋一層舊汽車篷布,篷布要裁成6m×5m ,有破洞要補好。沒有篷布用新麻袋布縫制。

4. 2. 4  固定。蓋在料袋上的薄膜和篷布要蓋過鐵鍋12~15cm 的邊沿上,膜和布在邊沿上鋪放平整后,將鍋邊的鋼鉤拉起來,用厚楔木打入,以便將膜和布牢牢地固定鍋沿,一定要固定牢靠,以防漏氣。篷布外面用粗繩“井”字形捆綁,繩子兩端緊系在鍋邊支撐鋼條上。

4. 2. 5  燒火。在料袋裝鍋時就開始燒火,料袋裝完后,要燒大火猛攻,使鍋中水盡快沸騰上氣。加熱總原則“攻頭、控中、保尾”。一般 3500 袋一鍋要燒 2~2. 5h 才能上氣,氣上足時篷布會漲鼓起來,手拍打有“嘭嘭”響聲,這時鍋中溫度達100 ℃ ,溫度達100℃ 要維持 16~18h 。老食用菌生產(chǎn)區(qū),空氣中雜菌孢子密度大,要維持到 20h 。

5  栽培管理

5. 1  銀耳袋料栽培周期較短,從接種到采收只需40天左右、這個時期的栽培管理可分為菌絲體生長、子實體原基形成、子實體發(fā)育和子實體成熟期4個階段。各個階段的銀耳生長特點不同,所以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有一定差別,故應采取相應措施,滿足它在各個階段中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才能獲得高產(chǎn)。

菌絲體生長階段的管理接種后的1~12天,是銀耳菌絲體生長階段。室溫在23~28℃ ,菌絲體生長快,生長期短,約 10~12 天;室溫低于 23℃ ,菌絲生長慢些生長期長,約13~15天。這個階段包括菌絲體定植期和菌絲體生長期。栽培管理階段所說的菌絲體指菌筒內(nèi)銀耳純白菌絲和香灰菌絲混合體。

菌絲定植期接種后1~4天為菌絲體定植期,叫發(fā)菌期,其管理措施是:

① 溫度:發(fā)菌室溫度控制在26~28 ℃ ,此溫度可促使香灰菌絲迅速萌發(fā)定植和憂延生長。正常情況下,第四天香灰菌絲可伸長到接種口的膠布周圍。室溫不得超過 32 ℃ 否則會發(fā)生“燒菌”;室溫超過28℃ ,菌絲生長過快,細長無力,必須開門窗通風,把室溫調(diào)節(jié)到適宜范圍:室溫低于 24 ℃ ,則菌絲生長慢,延長發(fā)菌時間,得采取措施提高室溫。早春或冬季可用電爐或炭火加溫,用炭火加溫,應防止發(fā)菌室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須稍微通風換氣,使室內(nèi)空氣清新。

② 濕度:保持發(fā)菌室干燥,室內(nèi)空氣濕度維持70%以下,空氣度小,可控制雜菌生長緊殖,減少接種穴早期污染雜菌

③ 菌筒堆疊:早春和冬季氣溫低,果用每層4 ,橫豎交叉堆疊,堆高 1. 5m 左右,以提高堆溫;秋季氣溫高,采用每層2周,上下兩層橫豎交叉堆疊,堆高 1m 左右。

④ 光照:發(fā)菌階段一般要求弱光或黑暗的條件為宜,所以,發(fā)菌室玻璃窗用黑布檔蓋,免陽光直接照射。

5. 2  子實體成耳階段的管理接種后第 30 天前后,子實體長到直徑 12cm 左右,耳片由透明開始變?nèi)榘?,手觸有粘滑感,并彈射大量白色孢子,說明子實體進入成熟期。從進人成熟期到采收,通常需要6~8天。這段時期管理措施是:

(1 )停止噴水:進入成熟期,若濕度大,會爛耳,因此,必須停止噴水,空氣相對濕度為 80%~85%即可。停止噴水后,子實體還在長,子實體增重快,這時子實體的菌絲體從培養(yǎng)基內(nèi)加緊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給子實體,使尚未伸展耳片繼續(xù)發(fā)育長大,使整朵10多枚耳片長勢整齊,朵形圓正豐滿,耳片肥厚,產(chǎn)量大增。

(2 )加強通風換氣:成熟期仍需加強通風換氣,使室內(nèi)空氣保持清新。陰雨天,若通風不良,濕度偏高,容易爛耳;春、秋季節(jié)自然氣溫在23~25 ℃ ,整個白天開窗通風;晚間氣溫下降需閉門關(guān)窗保溫,同時,在保溫前提下,每天照常通風3~4次,每次20~30min 。

(3 )溫度:成熟期仍需保持室溫20~23 ℃ 。室溫高于 26℃ 以上,加上耳房內(nèi)濕度大,易發(fā)生爛耳;若室溫低于20℃ ,要燒火增溫。經(jīng)6~8天管理后,子實體可完全成熟。

6  采收和加工

銀耳從接種到采收,其周期為35~40天。子實體成熟特征:耳片全部展放,沒有小耳蕊;耳片呈粉白色,略有收縮,并有皺褶,變軟下垂,彈性變差;耳基變黃;子實體形似牡丹或菊花,直徑12~16cm ,鮮重150~250g ;菌筒薄膜有很多皺紋,菌筒變輕,約0. 45~0.5kg,表明大多數(shù)養(yǎng)料已被分解消耗。子實體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采收晚了,耳蒂變黑,子實體變質(zhì)或腐爛;采收過早,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

6. 1   采收方法

用手抓住耳基部位,往上一拔就采下來。采下后,用小刀刮去蒂頭帶有培養(yǎng)基的黑色部分,若有爛耳要刮去腐爛的部分。摘取和刮蒂時,動作要輕,切勿損壞朵形。若有菌糠粘附在耳片上,應放在清水池中漂洗清潔,再排放在竹篩上將附著的水分瀝干。

6. 2   干制

6. 2. 1  曬干法。用太陽光直接暴曬至干,無需特殊設備,成本低,節(jié)約能源,顏色白,質(zhì)量好。但占用場地面積大,干制時間長,只適用小批量生產(chǎn)。曬干時,將采下來銀耳經(jīng)刮蒂水洗后,一朵一朵地排放在竹上,耳向上、頭向下,不可重疊。曬場要選擇有草被地面或水泥場地、以防止塵土染臟銀耳。白天出曬,晚上連同竹篩搬回,置于通風處。出曬頭2天,晚上搬回時,不可收攏重疊,以免壓變形。經(jīng)過2天暴曬,銀耳呈半干時,需翻一面、讓頭朝上暴曬2天。然后再翻一次,又讓耳朝上曬 1 天。通常經(jīng) 4~5 天暴曬可達足干。

6. 2. 2  脫水機或自制脫水灶干燥法。脫水前將采下來鮮耳用小刀刮蒂,去掉蒂頭上培養(yǎng)基,放在清水池中漂洗、洗去附在耳片上菌糠,排放在竹篩上瀝干水。排放時不重疊、耳向上。當天采收的鮮耳要當天干制。將排在竹篩上的鮮耳,裝進干燥室篩架上,干熱空氣從下而上連續(xù)通過各層竹篩,將銀耳中水分帶走,使之逐漸干燥,帶有水分的空氣由排濕口逸出。在干燥過程要打開干燥室頂?shù)呐艥窨冢顾魵饽芗皶r排出。通風排濕一定要通暢,水蒸氣不能滯留在干燥室內(nèi),否則烘干的銀耳會變黃或烘焦。當干燥室內(nèi)鮮耳接觸干熱空氣后,熱量由銀耳表面逐漸傳向內(nèi)部,耳體內(nèi)的水分會不斷向外移動蒸發(fā),流動的干熱空氣帶走大量的汽化水。當耳體水分減少至內(nèi)部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菇體溫度與干燥介質(zhì)(這里指熱空氣)的溫度相等,水分蒸發(fā)停止,即成干品。

鮮銀耳在干燥室中脫水10h左右才能干。一個自制水灶一天能烘出干耳120~150kg 左右。干銀耳標準外觀良好,基本保持原來牡丹花型或菊花型。米黃色或白色,無焦化。耳片硬,耳心足干,帶頭干硬。

6. 2. 3  裝袋。曬干或烘干后,立即用塑膜袋、白鐵罐或內(nèi)襯有防潮紙的紙箱、木箱裝起來。包裝容器要密封、避光與防潮,袋和箱要放去濕劑,并及時更換去濕劑。成品要專倉保管,要經(jīng)常搞好倉庫清潔衛(wèi)生和滅蟲、鼠等。貯藏時間久要選擇睛天翻曬。批量和較長時間貯藏應選用專用冷藏庫,儲存溫度以7~10℃為宜,以確保貯藏的質(zhì)量安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