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淺談《京劇劇目伴奏提綱》【作
淺談《京劇劇目伴奏提綱》 【作 者】孔祥昌 一、《京劇劇目伴奏提綱》的由來說起《京劇劇目伴奏提綱》(以下簡稱《提綱》),大約距今要有上百年的歷史。它自清朝光緒年間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劇鼎盛時期,就一直在京劇場面(現(xiàn)稱樂隊)和樂師中流傳使用。因為,當(dāng)時的京劇班社很少有劇本、曲譜可供演員、樂師傳授技藝所用。演員、樂師學(xué)藝,全憑師傅口傳心授。“場面”先生中,會寫工尺譜、具有一定文字能力的人并不多見。所以,一些先生教授劇目,能以抄寫“工尺曲譜”、“劇目提綱”的形式進行,是難能可貴的。 二、什么是《京劇劇目伴奏提綱》 《京劇劇目伴奏提綱》是傳統(tǒng)的京劇樂隊,用來記錄文、武場如何進行音樂伴奏以及如何熟練運用各種演奏技藝的一種方法或手段。凡是樂師(主要是指鼓師、琴師和三弦樂師)在搭一個新班社或遇到生戲“鉆鍋”時即要請老先生或由自己抄寫一份有關(guān)的劇目提綱,演出時參照這份提綱,即能圓滿地完成這一劇目的伴奏任務(wù)。 這里還要講一講,為什么鼓師、琴師、三弦樂師在那時遇到生戲或新編演的所謂“文明戲”時,要有份“劇目提綱”才能胸有成竹地進行伴奏呢? 在傳統(tǒng)“場面”中,三弦樂師伴奏任務(wù)繁重,與當(dāng)時“場面”的人員編制、樂器配備有關(guān)。在京劇進入鼎盛時期之前,京劇“場面”的組成是:文場三人:胡琴、三弦、月琴;武場三人:板鼓、大鑼、小鑼。當(dāng)時,文場彈月琴的樂師要兼任鐃鈸;胡琴則兼笛子、嗩吶。其余的樂器如笛子、嗩吶、海笛、堂鼓,就全落到彈三弦的樂師身上了。據(jù)中國戲曲學(xué)院京劇音樂專家劉宗生、方瑞山老先生講,京劇進入鼎盛時期,京劇場面中的武場,開始是由武生演員俞振庭為豐富伴奏音響效果、烘托舞臺氣氛,自帶“專工”鐃鈸的樂師。后來,在場面的武場中才有了專應(yīng)鐃鈸的樂師。 三、《提綱》的內(nèi)容與記法: (1)書寫格式: 在三、四十年代以前,京劇音樂界的老樂師書寫提綱,全部是使用毛筆、宣紙,采用“豎行”格式。后來,到四、五十年代,有的樂師已改用鋼筆書寫劇目提綱,也不再使用宣紙了。采用“橫排”還是“豎行”書寫,是個習(xí)慣問題,這可以隨個人習(xí)慣而行,不必非要沿用老的格式書寫。 (2)書寫方法: 書寫提綱,一般有簡略提綱與詳細提綱兩種寫法。 先說說簡略提綱: 再說說什么是詳細提綱: 1.要標明在使用這些鑼鼓、聲腔、曲牌、效果之前的連接“蓋口”。 “蓋口”即是樂隊起鑼鼓、開唱、用曲牌、伴奏效果之前所依據(jù)的身段、唱詞、臺詞,這就是說,在每個劇目、每一場戲的演進過程中,舞臺上的演員在走什么身段、念什么臺詞之后,需要下什么鑼鼓、開什么板式唱腔、出什么效果等,這一空間(或稱為銜接點)就被稱為“蓋口”。所以,“劇目提綱”的所有內(nèi)容都要以“蓋口”為依據(jù),一一寫入提綱。 現(xiàn)舉例說明如何使用“蓋口”: (1)結(jié)合身段表演與念白使用各種鑼鼓的“蓋口”: 在這里只介紹一下“起霸”程式鑼鼓與程式表演是怎樣配合伴奏的。 “起霸”程式鑼鼓的順序排列: 一般在起[沖頭]之后—— 起[一錘鑼]接[沖頭]—— 再起[一錘鑼]接[沖頭]—— 起[四擊頭]—— 起[沖頭]—— [沖頭]收住—— 起[沖頭]—— 嘟…… 崩 登 倉 起[四擊頭]—— 起[沖頭]—— 兩個[回頭]:倉七—……0才倉 起[四擊頭]—— 起[三鑼回頭]—— 起[沖頭]—— 起[大鑼歸位]—— 如京劇經(jīng)典劇目《失街亭》頭場,四將“起霸”之后,奏嗩吶曲牌[大開門]。諸葛亮[大鑼原場]打上,走至臺口,手持羽毛扇,目視前方,鼓師開[大鑼歸位], 開[慢沖頭],奏嗩吶曲牌[水龍吟],……。 例如:某角色在邊幕內(nèi)所念的白口是這樣: (2)有關(guān)開唱(開各種板式唱腔)的鼓點與鑼鼓所依據(jù)的“蓋口”(或稱“白口”) 鐵鏡公主念:“……你若是說了真情實話罷了,如若不然,……我要你的腦袋!”就是用[大鑼快沖頭]轉(zhuǎn)[導(dǎo)板頭],開[西皮導(dǎo)板]楊延輝唱:“未開言不由人淚呀流滿面”一段唱的“蓋口”。在這里開[快沖頭]的節(jié)奏,也是要與公主所念“白口”的節(jié)奏相吻合。只要是接演員的“白口”開唱,就要遵循這一原則! (3)使用嗩吶曲牌的“蓋口”: 例如:升帳:用[點將]、[粉蝶兒]、[大開站]、[水龍吟]、[工尺上]; 凡是遇有升帳場面的戲,一般眾將起霸以后,念:“……元帥升帳,我等兩廂伺候?!奔刺崾竟膸熼_嗩吶曲牌[大開門]的“蓋口”,然后用[一錘鑼]或[四擊頭],把元帥打上;元帥走至臺口念[引子]或唱[點將]之后,再開嗩吶曲牌[水龍吟],一般按照程式,元帥歸大坐后,曲牌[水龍吟]收住,元帥念[對兒]四句。在元帥派將之后,念“……眾將官,起兵前往”為“蓋口”,用[大鑼住頭]開嗩吶曲牌[泣顏回]或使用其它嗩吶曲牌,將眾將、元帥打下。這里要注明嗩吶曲牌是否分段使用,因為有些曲牌可靈活分段使用。 這種“大帳”或“坐帳”的場面“提綱”,簡單的寫法是這樣: 《挑華車》 第×場:“坐帳” 眾將起霸,分唱[點將],[大鑼歸位],分別報名,念“……元帥升帳,我等兩廂伺侯?!贝底鄦顓惹芠大開門],元帥大鑼打上,念:[引子]或唱[粉蝶兒],接奏嗩吶曲牌[水龍吟],元帥歸大坐,嗩吶曲牌收住。念四句。接念……派將后,開嗩吶曲牌如[泣顏回]或[朱奴兒]等,將元帥、眾將打下。這是一般的套路記法。 (4)使用各種效果的“蓋口”: “小孩兒哭”的效果: “馬喚(嘶)”的效果: “鳥兒叫”的效果(含大雁、喜鵲、麻雀、烏鴉): “水聲”效果: “風(fēng)聲”效果: 這充分說明,準確無誤地使用各種“效果”,會在一個戲的劇情發(fā)展中起著承上啟下或承轉(zhuǎn)起合的關(guān)鍵作用。 總之,“蓋口”可以說是京劇樂隊為演員在舞臺所有的表演、演唱,或者說唱、念、做、打、舞,進行音樂伴奏的銜接點。當(dāng)然“蓋口”的作用還遠不僅于此,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傳達演員在表演時所具有的思想感情、內(nèi)心活動,從而讓鼓師與整個樂隊為劇中人物、角色打出感情、伴奏出感情。這就充分說明寫“劇目提綱”要確切地標明使用“蓋口”的重要性與作用。 2.書寫劇目提綱要寫出所使用的鑼鼓名稱、唱腔的板式與句數(shù)、曲牌名稱(是否分段)、效果名稱等。 3.書寫武戲的劇目提綱,要寫出武打場次與使用的“筋斗”“把子”“蕩子”名稱以及所使用的鑼鼓名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絡(luò)來源:CSSCI學(xué)術(shù)論文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