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鐘振振雜談詩詞創(chuàng)作(二):對《中華通韻》頒行一事的四點淺見

 小樓聽雨詩刊 2020-11-19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xiàn)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刊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對《中華通韻》頒行一事的
四點淺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做了幾件制訂國家標準的工作,如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等等。主觀上是為了鞏固他的中央集權,從政治、經(jīng)濟到文化等各個方面強化其統(tǒng)治,但在客觀上也給全國人民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有利于社會生產與生活。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語同音,他沒有做。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做不到。不但他做不到,后來的唐宗宋祖,直至清朝的康熙乾隆,任何“太平盛世”、高度中央集權、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做不到。因為中國的疆域實在太大,人口實在太多,而古代既沒有錄音設備,也沒有廣播電臺與電視臺,根本不具備“語同音”的技術手段。

只有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客觀條件皆已齊全,才有可能考慮并著手解決這一千古難題。但這也還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經(jīng)過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乃至幾十代人的持續(xù)努力,才能成功。不管如何任重道遠,我們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就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大力推廣普通話。只要腳踏實地一直走下去,我炎黃子孫終有“語同音”的那一天。

中國古代詩歌所用的聲韻,最早是沒有“國標”的?!对娊?jīng)》《楚辭》,漢魏晉南北朝隋詩歌,每個時代的聲韻各有異同,不盡一致。隋唐時期有了科舉,詩賦取士,特別是到了科舉制度定型的宋代,詩賦考試成為選拔官員的重要程序,這才需要制定“國標”,否則考生與閱卷官員便無所適從。今所謂“平水韻”者,便是應科舉考試之運而生的“國標”。雖然唐宋元明清歷代語音都不斷在變化,但這“國標”基本上沿用下來。一直到今天還在廣泛使用,是歷史慣性所致,雖然科舉考試已經(jīng)廢止了一百多年。

改革開放以來,繼承中國古代詩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中華詩詞蓬勃發(fā)展,詩詞作者隊伍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今已多達百萬甚至數(shù)百萬之眾。由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沒有入聲,與分平上去入四聲的平水韻差別較大,故日常語言接近普通話的地區(qū)(主要在北方),詩人們往往分不清平水韻里的入聲字,一寫近體詩,平仄便出錯。于是他們提出并呼吁廢止平水韻,改用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新聲韻。然而,日常語言中有入聲,保留古音較多的地區(qū)(主要在南方,特別是吳語、粵語、閩南語方言區(qū)),詩人們用平水韻寫詩反而駕輕就熟,如改用普通話新聲韻則困難重重。因此,他們多是平水韻的捍衛(wèi)者,新聲韻的反對者。兩派冰炭不相容,各自提出了種種理由來論證自己主張的正確性??墒牵徽撾p方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究其本質,都不過是在爭自己寫詩的便利權。這場新舊聲韻之爭,人數(shù)相當,勢均力敵,故曠日持久,迄無共識,恐怕永遠也不可能達成共識。對此,中華詩詞學會早就適時作出了一項明智的決定:不再進行無謂的爭論!新舊聲韻并行不悖,各從其便,各取所需,只要在同一首詩里不混用即可。

為了滿足用新聲韻寫詩者的需求,一些學者和詩人編寫了若干種以普通話為標準的新韻書。這些新韻書,大的方面相同,唯在某些發(fā)音相近之韻部或分或合方面有所歧異。孰是孰非,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它們都屬于私人編著,都不可能成為國家標準,都缺乏權威性和法律意義。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委托中華詩詞學會和首都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兩所高等院校,共三個單位,分別編纂了三部新的韻書。經(jīng)比較,選定了其中最好的一部,即中華詩詞學會編纂的《中華通韻》,提交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審議。2019年,《中華通韻》通過了國家語委的審查,并由教育部正式頒行。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了自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具有權威性的國家標準韻書。這是教育界、文化界、詩詞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賀。

作為中華詩詞學會聘請的專家,我參加了《中華通韻》的初審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作為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特邀專家,我參加了《中華通韻》的終審會議,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茲就《中華通韻》頒行一事,略談幾點淺見:

第一,《中華通韻》與此前私人編寫的各種新韻書相比較,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嚴格按照《漢語拼音方案》來劃分韻部。韻頭i、u、ü除外,只有韻腹的字,韻腹相同即視為同韻;兼有韻腹與韻尾的字,韻腹與韻尾完全相同方視為同韻。發(fā)音相近者,一律不予合并。這樣的劃分,更嚴謹,更符合學理,對基礎教育的具體操作與詩歌寫作的具體實踐來說都更加簡便易行。最重要的是,它更符合推廣普通話的基本國策。

第二,國家教育部在頒行《中華通韻》一事上,態(tài)度極為審慎,考慮十分周全。只是提倡與推廣使用,并未宣布廢止平水韻。也就是說,對于習慣并堅持用平水韻來寫詩的作者,充分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作自由,既不用行政手段進行干涉,也不用法律條文加以限制。

第三,《中華通韻》是適用于一切傳統(tǒng)詩歌樣式的國家標準新聲韻,包括古體詩、近體詩,也包括詞。它的適用范圍,遠遠大于平水韻。平水韻只適用于近體詩,不包括古體詩,也不包括詞。關于后者,我想延展開來,多說幾句。

現(xiàn)今有許多作者認為,古人寫詩用的都是平水韻。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对娊?jīng)》用的不是平水韻,《楚辭》用的不是平水韻,漢魏晉南北朝隋詩用的不是平水韻——一切古體詩用的都不是平水韻,而是各自時代大致能得到認可的韻。因為它們都不是國家考試文體,故不需要“國標”聲韻。只有近體詩——近體絕句、律詩包括排律,因事關國考,才須用平水韻。我們今天如用古聲韻來寫古體詩,參照古人用例,不失古人規(guī)矩為宜,完全沒有必要受平水韻的約束。

現(xiàn)今還有許多作者認為,古人填詞用的都是由平水韻相關韻目合并而成的《詞林正韻》。這個認知也是錯誤的。詞也不是國家考試文體,故歷代封建王朝不需要也從來沒有制訂過“國標”詞韻?!对~林正韻》只是清人戈載私人編制的詞韻,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明清人編制過許多種詞韻,相比較而言,《詞林正韻》只是其中“最不壞”的一部。為什么不說它“最好”?因為它當不起。如果我們用《詞林正韻》去檢驗宋詞,就會發(fā)現(xiàn),連周邦彥、姜夔、吳文英、張炎等當時公認的格律派大家,也是不合格的。這樣的詞韻,你也敢信?現(xiàn)今的各種詩詞大賽,各種詩詞刊物,各種詩詞平臺,每每聲明參賽或投稿的古聲韻詞作須用《詞林正韻》。作為主辦方,當然有權設定“游戲規(guī)則”,我們可以承認其“合法”;但懂行的人應該知道,“合法”不等于“合理”。從學理上來說,寫詞以《詞林正韻》為“金科玉律”,既不符合唐宋以來的創(chuàng)作實際,也沒有任何科學依據(jù)與法律意義。我們今天如用古聲韻來寫詞,同樣以參照古人用例,不失古人規(guī)矩為宜,連押方言聲韻都是可以允許的,完全沒有必要受《詞林正韻》的約束。

當然,如果你寫詩詞的目的是為了獲獎或發(fā)表,那就是另一回事,那還得遵循主辦方設定的“游戲規(guī)則”。有什么辦法呢?在這種情境下,只能屈從“合法”,放棄“合理”。

第四,無論用平水韻、《詞林正韻》還是《中華通韻》,寫出能夠傳世的好作品,永遠是硬道理。寫得好,用什么聲韻都可以;寫不好,用什么聲韻也無濟于事。將精力耗費在斤斤計較新舊聲韻之此是彼非,喋喋不休于新舊聲韻之此長彼短,以無益之事,遣有涯之生,實在得不償失。還是應當謀其大,扼其要,挈其重,奔其遠,唯創(chuàng)作真正的傳世精品是務!

一己之見,未必盡當,尚祈大方之家不吝賜正。


群內花絮:

編后語:

歡迎樓友們繼續(xù)在公眾號專輯后面,留言您想請教鐘教授的有關詩詞方面所有問題。答案會在本刊陸續(xù)公布。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