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張北一位女博友反饋說,她用威靈仙把腳后跟痛治好了。后來,筆者就對威靈仙重視起來了。 記得當時她在微博中留言說,右腳后跟疼三個多月,有時疼得走路不敢著地,醫(yī)院檢查后說跟骨骨刺。因為怕冷,用花椒泡腳半個月,實在扛不住了,就吃止疼藥。晚上貼上膏藥再穿上襪子包著,防止脫落。 她說,花椒泡腳只是身上覺得暖和一些,對腳跟痛基本沒有作用,鄰居說叫她加上蒜鞭子(就是大蒜像扎鞭子編起來的秸稈),也是不管用,問我有什么好辦法。當時,心里也沒底,就把威靈仙加醋泡腳的方法告訴了她。心里想,威靈仙這個名三個字每一個字都不簡單,既然有說能把魚刺化掉,難道不能治療骨刺嗎? 過了兩個月,她在給別人咨詢腿痛時,就順便把腳跟疼治愈的過程說了一下。 這位博友,是位有心人,做事很講究。不像有些人漫不經(jīng)心三心二意,反正就一種藥,她一次買了一個月的量,每天晚上7點準時泡腳,邊看電視邊泡,每次半小時,泡完后的藥液留著第二天早上再泡一次。 泡到半月的時候,基本上還是沒有什么感覺,只是覺得整個腳掌有些活泛了。她想,既然買了,就要泡完,或許泡完了就好了呢?于是,按部就班,繼續(xù)泡,等到20天后,走路明顯輕松了。原先走十幾步就疼,自從泡腳一周后,就試著走路,看看到底有無效果,有意地咬著牙多走幾步,半月時,盡管還疼,但是可以走50米,20天后可以走100米,也沒有那種刺痛的感覺,到快泡完了那幾天,居然輕輕跺腳也不疼了。 他覺得好了,就沒再買藥。心里是這樣考慮的,停10天觀察觀察,如果疼就再去買藥,不疼就不買了。結(jié)果一年多過去了,再也沒有疼,走路和正常人一樣。為了鞏固療效,建議她吃上一個月的桂附地黃丸。 用這種方法一共試驗了5個人,連這位女士,兩個治好了,三位沒有治好。沒有治好的一個原因是,最多泡了一周感覺沒效果就不泡了。其實,好多人都是這樣,有了病就想馬上治好,希望像打退燒針一樣。這是不切實際的。 關(guān)于堅持或者叫執(zhí)著,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個急于發(fā)財?shù)娜?,去挖金礦,挖啊挖,挖啊挖,一個月過去了,沒見一絲金線脈;再挖一個月,還是沒有。這時,心里灰了一半。別人鼓勵他,你再挖一個月,說不定就挖出來了。他咬了咬門牙說,好吧,再挖一個月要是還沒有就不挖了。挖到第三個月,金線脈還是沒影,他把鎬頭一扔:這個窮礦,天生沒有金子,白流一身臭汗,誰愛來挖誰挖,誰挖也白瞎。 后來,有個人看到這個別人廢棄的礦井,心想,前面別人挖了那么多,接著挖多省事。老婆嘮叨說,人家挖了這么深連金線脈都沒看見,你再挖,不是二嗎?他不聽,撿起前面那個人扔下的鎬頭,開始挖起來。老婆鼻子一哼,扭身回家去了。 人到了有運氣,那真是太行山都擋不住,他挖了不到半個鐘點,“撲棱”一個“狗頭金”滾了出來,一條明晃晃的金線脈有兩三根褲腰帶那么寬…… 病案說了,故事講了,再把腳跟疼是怎么回事嘮嘮。 西醫(yī)把老百姓說的腳后跟痛,起的名都很邪乎。把腳后跟痛稱作“跟骨骨膜炎”,又叫“跟骨骨刺”。特別是這個“跟骨骨刺”確實很嚇人,讓不懂醫(yī)學的農(nóng)村老頭老太一聽,就像得了大病,腳后跟上都長刺了,這還得了。 嗨,這病名,分明就是個魚餌嘛! 有的人走路趔趄趔趄的,別人問他怎么腿瘸了,他會說腳后跟上長了根刺。實際上,說到刺,他們腦子里就會出現(xiàn)魚刺、酸棗樹刺的影像。你說可怕不可怕? 西醫(yī)說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著的肌肉、韌帶隨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牽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 而在中醫(yī),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是足跟痛就叫足跟痛,腰痛就叫腰痛,沒有骨刺或者骨質(zhì)增生那種說法。 足跟痛,中醫(yī)屬于“骨痹”范疇,發(fā)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濕有關(guān)。 《靈樞·經(jīng)脈篇》:“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nèi)踝之后,別入跟中。”其發(fā)病與足少陰腎經(jīng)有關(guān),也與膀胱經(jīng)有關(guān),足太陽膀胱經(jīng)也是從腳開始沿著后背一直到頭上,而且,足少陰腎經(jīng)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又是表里關(guān)系。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外表看不紅也不腫,但當站立或行走時就會感到針刺樣疼痛。大多數(shù)是一側(cè)發(fā)病,以早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活動一會,疼痛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從發(fā)病率看,體型肥胖者比較多,這可能與體重的壓力過大有關(guān)。 大家最關(guān)心的是怎么治療,下面就說8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
|
來自: 指禪李的收藏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