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到“一年級小朋友需要養(yǎng)成哪些學習習慣”的時候,有位媽媽留言了一個問題:孩子寫作業(yè),我們要陪在身邊嗎?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為一位牛娃家長交流經(jīng)驗的時候說到,從孩子寫作業(yè)的第一天開始,家長就不要陪,不然會陪一輩子,家長只做一個學習的監(jiān)督者。但實踐下來的情況是,只做監(jiān)督者感覺遠遠不夠。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我也來寫一寫自己的觀點吧。 01 我理解不要陪作業(yè)的這個觀點,是擔心陪作業(yè)以后,孩子會產(chǎn)生依賴心理,只有等媽媽陪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才寫作業(yè),媽媽沒時間陪的時候就不做,這樣既不利于大人和孩子雙方的時間管理,也沒法建立起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但我不這么認為。 這個問題有點像我們初為人母時,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剛出生的小嬰兒,哭了要不要馬上抱? 一定有過來人給我們傳授經(jīng)驗,小孩子哭了不要抱,一哭就抱會把孩子慣壞,小孩子會一直要抱,大人會很累的。 現(xiàn)在回過頭想想,這種講法只是站在了大人怎么帶孩子更輕松的角度,卻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天性的差異。真實的情況是,有些孩子天生不需要太多擁抱,有些孩子則截然相反。對于不需要太多擁抱的孩子來講,即使哭了馬上抱他們,之后他們也不會因為嘗到抱的樂趣而經(jīng)??摁[求抱;而對于天生需要更多擁抱的孩子來講,用“哭了不抱,不哭才有抱”的方法來給他們做規(guī)矩,孩子那么小是不會懂的,這樣做只會讓他們更缺乏安全感,更加劇哭鬧,也更難度過這個階段。 小嬰兒需要多少擁抱,是由每個孩子不同的天性決定的,不是由帶孩子做不做規(guī)矩來決定的。高需求寶寶的媽媽一定會更辛苦。但我們的孩子現(xiàn)在都這么大了,肯定也都有經(jīng)驗:孩子再愛抱,那也只是一個階段,過了那個階段就好了。 為了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接下來更好地成長,只有大人辛苦一些,充分滿足孩子的需求。 回到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的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樣。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既有天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也有后天生理、心理發(fā)育快慢的差異。剛上小學的孩子,學習能不能獨立自覺,很大一部分是由這些差異決定的,而不是由陪不陪作業(yè)決定的。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要寫一頁練習。對有的孩子來講,只要給他們布置好任務,孩子自己就會自覺完成,字跡端正,不浪費時間;但對有的孩子來講,只是這樣布置好任務,把他們留在書桌前,一個小時再來看,孩子可能只寫了幾個字,問孩子這一個小時在干嘛,孩子很可能非常茫然,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對后面一類孩子來講,如果這一頁練習是學校作業(yè),爸爸媽媽不陪伴過程,只管最后的結(jié)果,那很可能的情況是,孩子的作業(yè)會拖到10點11點才能完成,晚上的睡眠時間不夠,第二天上課更加迷迷糊糊,回來作業(yè)效率更低,如此往復,進入惡性循環(huán)。別說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獨立自覺,恐怕很快看到學習就害怕了。 對這些孩子來講,作業(yè)陪一陪可能更好。陪著寫,孩子注意力分散了,有小動作了,及時提醒他們,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學習遇到困難了,就和他們一起學,幫助孩子跨過一個個困難。同樣一頁練習,可能半個小時也就寫完了。 那么我們最擔心的,陪作業(yè)會不會一陪就要陪一輩子呢? 我覺得完全不會。參考小孩子“一哭就抱”就知道了。 02 我記得群里貼過一個討論。
看完這個觀察結(jié)果,群里問,有解嗎? 說實話,我覺得可能并沒有立竿見影的方法。 首先,必須承認,孩子和孩子之間天生是有差異的。就“寫作業(yè)慢的孩子,在學校的時間除了聽課,其他時間就是玩或者休息”這一點來講,我覺得并不能說這些孩子有什么錯,有的孩子就是可以長時間高度集中精神地學習,有的孩子也可以專注學習,但他們可以持續(xù)的時間不能很長,玩或者休息是他們再次集中精神學習的準備工作,如果孩子特點是這樣,卻又要求他們抓緊課間和飯后的時間寫作業(yè),是會得不償失的。 其次,我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樣東西非常重要:一是天性,二是發(fā)育。低年級孩子的很多差異,除了天性確實不同之外,很多是因為發(fā)育早晚造成的差異。孩子發(fā)育得早、心理成熟度高,學習比較早就能自覺、高效;孩子發(fā)育得晚,心理成熟度比較低,體現(xiàn)在學習上效率就會低。 發(fā)育得晚,還不夠成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監(jiān)督和幫助。很多現(xiàn)在覺得無奈又無解的問題,隨著孩子大腦發(fā)育和心理成熟,是會自然改善的。只是在目前這個階段,家長要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納,也要給予孩子適當?shù)膸椭屗麄儽M可能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還不夠成熟的孩子,不要放手太早。 03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孩子寫作業(yè),家長要不要陪?我覺得現(xiàn)在應該能表達清楚我的觀點了:對于還不太會學習,或者學習效率不高的孩子來講,家長不妨陪一陪作業(yè)。 當然“怎么陪”是講究方法的。那種陪孩子寫作業(yè),一直盯著孩子寫的內(nèi)容,一有什么錯誤就馬上指出,要孩子馬上修改,這樣的陪作業(yè)一定不可取。 陪作業(yè),主要還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監(jiān)督孩子的讀寫姿勢;小朋友小動作多了、走神了,及時提醒他們,幫孩子拉回注意力;還有的時候,我們只要拿本書單純地陪伴就好,我們在孩子身邊,孩子就能更安心,心更定得下來。 還有的時候,陪作業(yè)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孩子作業(yè)或者學習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找原因的時候,看孩子寫作業(yè)是幫助找到原因的重要方法。 比如一年級孩子最容易出現(xiàn)的計算慢。一頁計算題,每次掐好時間,孩子總是完成不了或者準確率很低。與其提高嗓門指責孩子,不如坐下來看孩子刷一兩次計算,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在哪里,是某幾個算式不太熟悉,每次算到13-5都要卡住;還是計算并不慢,但是寫得慢;又或者是孩子的狀態(tài)不好,很疲憊或是有抵觸情緒。找到具體的原因,才能想出有針對性的辦法。 陪寫作業(yè)并不是洪水猛獸。孩子能力還不到的時候陪一陪,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或是解決具體學習上的問題,都是很好的。 等孩子長大以后,自己還不成熟時爸爸媽媽的包容和幫助,和爸爸媽媽坐在一張書桌前共同學習的溫馨,或許是他們砥礪前行很大的勇氣和動力。 |
|
來自: 范珍珍eqhdh05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