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勵杜訥行草書法 如果是舊絹上原有的破口,此紙口更易辨別。因為帛絹最易老化酥脆,破口一般都是參差不齊的,毛茬短禿,無抗拉力。一觸即碎,并伴有粉塵飛揚。又因為絲織物不能像紙那樣可用手隨意撕口,即使強行撕口,周邊絹絲的經緯線必定要受到影響,導致歪邪,不易于書畫。如果書畫后做裂口,裝襪質量又不佳,那么,畫意非變形不可。如果是托紙后做裂口,就顯得更假了。所以,要想在新絹上做出陳舊的裂口效果是非常難的。 看裝潢做工古舊字畫裝潢,不管是宮廷裝還是民間裝,做上都是很講究的。哪怕是用遜于綾絹的紙做鑲料裝裱的,也能從中看到裱工們的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做假人為了牟利,將做假的字畫一般都是請"半桶水"的裝裱匠裝裱,所以,時常看到裝裱的做假的字畫做工不精,具體表現在:用漿板滯、鑲料裁剪彎曲、鑲邊搭口寬窄不一、鑲料顏色搭配不當、甚至天、地頭的比例分配也不諧調。 鑒定書畫需要有文學知識。書畫家往往也是文學家。如果我們讀過書畫家的集子,熟悉他們的文學習慣和他們同時代的詩文,就會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風格有更全面的認識。遇到某一派的書畫時,對他們的了解就不僅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給我們的信息,還有較深刻、全面地理解,這對鑒定也是有幫助的。 掌握三種取向。自古迄今,在書 畫鑒定領域早已形成三種方法取向。第 一種是藝術風格比較,即比較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這是二十世紀六十 年代以來國內外專家提倡最多的方法,也最適用于有書 畫史素養(yǎng)的和書畫實踐經驗的人們。國內學者張珩、美 國學者方聞等許多專家都主要強調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流傳過程的考定,考定被鑒書畫完成后流傳于世的 全過程,凡屬流傳始末環(huán)環(huán)可考又分別有收藏印記、題 跋、觀款、著錄可加以證實的作品,即是流傳有緒的可 信作品。倘若流傳過程中有環(huán)節(jié)不明,即不能貿然認同 原題名中的時代與作者,這是一種避開風格著眼于作 品流傳印跡的方法,適用于較深入了解書畫收藏史的學 者。第三種方法是名物制度驗證,驗證的內容不是較微 妙的風格,而是在繪畫作品中出現的建筑形制、衣冠樣 式和器用形態(tài)的時代特征,這種特征至少可以幫助人們 確定作品不會早于什么年代。在書畫的題跋中,所需要 驗證的是可以支持斷代的稱謂方式與避諱用字等。這種 方法也避開了風格問題,是一種適合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專家們所用的方法雖然各有不同,其取向亦各有其長,但大多數是綜合使用上述三 種方法的。 樹立一個專門應對近現代書畫名家著作判定的專家人才庫,網羅一批對不相同門戶、不相同地域首要書畫家著作判定有公信力的威望判定專家,構成一種機制,創(chuàng)建一套規(guī)距,并使用現代技能樹立一個近現代名家名畫檔案系統,就能起到既推進藝術商 場繁榮,又沖擊了打亂中國書畫正常開展的制假、販假分子,營建一個杰出的藝術商 場環(huán)境的作用。究竟構成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威望專家系統,對近現代書畫判定應該是一個福音。不知這能不能也算一種處理書畫判定誰說了算的辦法。 鑒別印章的辦法是核對,怎樣來核對?先把已經被承認是真的印章作為范本,與即將受鑒別的印章,從它的尺寸、篆法、筆畫的曲折、肥瘦、白文或朱文來進行核對,要與范本的那方絲毫不差這就是真的,如有出入,這就是偽的。但是,這種核對所持的態(tài)度也有不同,因而原則也不同:一種是當被鑒別的印章在一方以上,其中只有一方與范本相符,那么,其他的幾方,雖然不符也被承認,理由是既然有一方相符了,其他幾方雖然不相符,也不至于是偽造;另一種是恰恰相反,一方符合,其他不符合,則那相符的一方,也判定是偽,理由是那一方符合的,只不過是足以亂真的偽造而已。一是以多數服從少數,一是以少數服從多數。 看書畫家本人的印章。凡是歷史上著 名的書畫作品,收藏的印章都很多。如果我們將一幅作品上的收藏印章按時代順序排列一下,就能看出它的流傳過程。有的收藏家具有一定的鑒定水平,他所鈐蓋的收藏印章,作為鑒定的輔證,可靠性就比較大一些。有的收藏家毫無鑒定經驗,他所鈐蓋的收藏印章,作為鑒定的輔證,所起的作用就很小,有的甚至只能起到確定作品時代的下限作用; |
|
來自: 新用戶3670525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