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滿西樓 中秋 從來以為中秋節(jié)是柔美的節(jié)日,應(yīng)該屬于女人。雖然張九齡也曾風(fēng)度翩翩站在岸邊深情凝望,捻須長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但是,總覺得在海的那一頭,竹影斜疏的小軒窗前,輕撥高燒紅燭---黯然銷魂的女子,才是真正用心愛著這輪明月的人吧。她要的不只是那輪滿月般皎潔的思念,該是桂花樹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 親手把盞、奉給身邊男人一盅飽含辛酸和淚水的相思佳釀。 節(jié)日,是給女人和孩子量身定做的華麗假期。男人是勞累和忙碌的,不管在忙什么,總是“離多聚少”地奔波著。于是,節(jié)日,就成了女人盼望兒子、等待丈夫最好的借口和時機---平日里你可以“志在四方”逍遙“獨活靈芝草”,今天是中秋,你總該 “當(dāng)歸首烏身”, 回家冒個泡了吧? 男人的中秋,應(yīng)該是天上的明月,而不是盤子里的月餅、葡萄、桂花膏。 李白是謫仙人,“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是他教會了千百年后,國人在中秋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因而明月于他,自然是可以舉杯相邀的朋友、玉碗盛來的琥珀,甚至兒子小名都叫“明月奴”,據(jù)說連死也是因為醉賞明月,失足墜江,果然是“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了,這大大的金樽滿盛了明月,盛滿了國人在中秋夜舉頭凝望、低頭憑吊的千年佳釀。 東坡居士浪漫豪放,密州平岡,聊發(fā)少年豪氣,左牽黃、右擎蒼,雕弓挽成滿月,西北射天狼,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高處不勝寒,而獨有明月,方能安撫他中秋無眠。只是哦,千里怎共得嬋娟?“書上說有情人千里能共嬋娟,可是我現(xiàn)在只想把你手兒牽”---小軒窗下,那正在梳妝的人兒喲,怎么不會突然想看看你醉入夢鄉(xiāng)的純真笑臉? 男人,是自由的,明月自然會被他們端入酒杯載了去,或還酹江月,或掛在東溪松,連寂寞也會因為這份灑脫而淡化了許多。 唯有女人,月滿西樓,雁字回時,那份尋尋覓覓的輕愁,如同桌案上雕花香爐里裊裊燃舞的青煙,可憐能懂雨后綠肥紅瘦,能提筆揮毫,吟唱“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易安居士,在這中秋月夜,也無計可消除,拋卻才下眉頭的寂寞,更添又上心頭的思念,只落得人比黃花瘦……學(xué)詩漫有驚人句又如何?平生學(xué)問想要傳于一女孩時,那女子卻蹙眉:“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明月亦應(yīng)有恨啊,恨這庭院深深,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罷、罷,欲語還休,這次第,怎一個“憾”字了得! 便是羽化,做了仙女又如何?“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蹦欠菟紤?,連懷里的玉兔也希望邂逅愛情,跑來天竺國掠了唐三藏做駙馬。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那嫦娥,是從未被人遺忘過的吧,只是,從后羿射日到唐僧取經(jīng),歷經(jīng)輪回,她依舊凄美似落櫻,眉間輕蹙,猶如吳剛斧頭下的桂花,深藏著伐不盡的憂傷---她是連重先回到后羿身邊的自由也沒有的哦,就如當(dāng)年的李商隱,青年時期曾經(jīng)在玉陽山修習(xí)道術(shù),愛上了公主身邊那個叫宋華陽的女侍,而這侍女是連玉兔的自由都沒有的,當(dāng)她回到深宮,面對凄涼如水的天階月色,流螢荒草,銀燭冷屏,縱使心里千萬遍唱盡“愿逐月華流照君”,奈何鴻雁長飛,怎么飛得到西樓滿月? ---想來,羽化飛仙,也不過是中秋月夜一滴亮晶晶的淚珠,掛在枝頭供人敬仰罷了。 月滿西樓,此生此夜不長好,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乘月幾人歸? 因而中秋,唯愿執(zhí)子之手,焚香輕禱: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文字凝固時間鄉(xiāng)土永連心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