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東方文化論壇于6月11日至15日在浙江杭州和湖州舉行,共有3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專家學者與茶業(yè)領軍人物參加了本次論壇。6月14日在湖州舉行的“茶圣陸羽與湖州茶文化”分論壇上,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楊金土會長、浙江大學龔淑英教授、中華茶道文化研究所馬守仁研究員、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茶道》雜志社楊巍先生、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茶文化博士后章傳政(茶史研究室)主任、禪藝文化叢書純道主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吳晶研究員共七位學者作了大會交流發(fā)言與演講?!抖U藝會》主編純道先生在論壇上發(fā)表論文:“茶界雙圣:皎然與陸羽”。以下為純道先生的現(xiàn)場演講內(nèi)容:“茶道的傳承”,現(xiàn)發(fā)布于此,以饗讀者。 各位專家、各位學者: 這幾天我們在浙江杭州和湖州參加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動,話題涉及到了絲、瓷、茶等諸多方面。就茶的話題而言,就足以讓人興奮不已,一言難盡。 浙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曾經(jīng)是世界茶文化的至高地,但是,比起古人來,現(xiàn)在的我們似乎又做得太少太平凡了些。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茶道”概念的,是中唐時期的浙江湖州僧人皎然,他的一句“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本涂梢宰屨麄€日本茶道界肅然起敬。但是,正當日本謀劃申請茶道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際,中國卻在討論要不要廢除茶藝師國家職業(yè)資格的問題。(【禪思】日本茶道申遺 中國如何應對?) 世界上第一本茶學著作《茶經(jīng)》,是得到了皎然全力資助的陸羽所著,盡管對這本歷史著作的成書地點各有爭議,不論是在湖州的妙喜寺,還是余杭的徑山寺,亦或其他的地方,但兩個基本事實卻是一致的,一是都在浙江境內(nèi),二是都與佛教寺院有關。 日本茶道被認為發(fā)源于浙江的徑山茶宴,日本曹洞宗祖師道元禪師在徑山修禪后在日本編修的《永平清規(guī)》中,按照徑山茶宴的儀規(guī)對禪院茶禮作出規(guī)定。之后,日僧圓爾辯圓又從徑山帶回大量中國茶書、茶具、包括著名的天目茶碗,這讓日本人一再認識到:徑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這些重要的茶文化中的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浙江境內(nèi),并不是偶然的,在唐宋之后,這里日益成為中華文明的最重要陣地。這是我們可以引以為驕傲的過去,但是,審視如今的中國茶文化,卻單薄得有些讓人扼腕嘆息。 在與日常的“茶人”交流中,大家似乎更關注的是一種茶的產(chǎn)區(qū)(山頭)、年份與價格,而對于茶文化的深層內(nèi)涵,諸如茶道的精神、美學與哲學層面的話題興趣則并不大,所謂茶人其實都還停留在 “茶商”的層次(【禪思】茶客、茶商與茶人),如同他們可以在商鋪中高掛 “禪茶一味”字幅一樣,卻從來不修禪,也不禮佛,他們也可以掛上 “日日是好日”的條幅,但只要今日沒做成生意,就不再是 “好日”了。(【禪思】句句是好句) 中國茶文化的傳承,面對豐厚的歷史遺產(chǎn),在進行學術研究與探討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有一批有識之士的高位布局和大膽創(chuàng)新,為此,我們可以作多方面的探索: 一是茶道生活化。茶文化的生活化,不僅指生活中人人喜歡吃茶,用茶宴代替酒宴,用品茗代替勸酒,更要讓這些內(nèi)容進入學校、寫入教材,讓更多人愿意以茶為業(yè),用茶道滋養(yǎng)生活,用生活創(chuàng)新茶道,盡快建立起茶道傳承的體系。日本茶圣千利休靠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千道安,千少庵)、一個孫子(千宗旦)和三個重孫(二子宗守創(chuàng)立武者小路千家、三子宗左創(chuàng)立表千家、四子宗室創(chuàng)立里千家),建立起了日本茶道的主流:三千家茶道;同時又依靠“利休七哲”把茶道的美學思想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茶道的精神4】日本茶圣千利休)中國的皎然是一位僧人,當然沒有子孫可以繼承;陸羽終生未娶,也不會有子孫傳承茶道的記錄,但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些祖先的后人,我們有責任將中國的茶道發(fā)揚光大,讓中國的茶道后繼有人。 二是茶道大眾化。在日本的書店里,你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千利休及其茶道的書箱,用各種方式演繹著日本茶道之美。關于千利休生平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shù),還有影視片不斷推出新品。反觀我國,對于皎然、陸羽、盧仝,以及柏林禪寺、夾山境、徑山茶宴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幾乎是一個空白。當日本的動畫電視劇《聰明的一休》在我國放映后,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小沙彌,其實他是一位禪宗大德:一休宗純。當《禪》上映后,道元禪師的故事就在日本家喻戶曉,如果我們的學術界與文化界人士也能走出象牙之塔,多多創(chuàng)作與拍攝一些有關茶圣、茶人、茶僧的文學作品,大眾才能更多接觸到茶文化的精髓。(【電影】《尋訪千利休》) 三是茶道美學化。茶道能夠被廣大民眾接受并熱愛,其中的美學因素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茶葉的形態(tài)美加上茶湯的色澤美,構(gòu)成了茶道之美的氣質(zhì);茶具的質(zhì)地美配以茶席的設計美,營造了茶道之美的氣氛;茶室的空間美附之環(huán)境的布置美,匯聚了茶道之美的氣勢。在這樣的茶道氣場中,更容易收斂住人們的世俗凡心,讓人回歸到一種追求至善至美的念頭當中,如果剛好還是一位禪修者,則更能體會禪茶一味的精神所在。因此,所有的茶人,包括茶學研究者、茶道教學者、茶會組織者、茶業(yè)經(jīng)營者、茶書編著者,都應該在自己的職業(yè)行為中注入努力展現(xiàn)茶道之美的熱情,成為茶道美學化的引路人。(禪茶一味與一期一會) 四是茶道精神化。當人們已經(jīng)習慣將中國茶道稱為“茶藝”、日本茶道稱為“茶道”、韓國茶道稱為“茶禮”時,是否意識到了是我們自己貶低了中國茶道,只能在一種“藝”的水平中游離,卻不敢在“道”的水準上更進一步。其實,有皎然在先,作為茶道后人的我們,更應理直氣壯地去發(fā)揚光大中國茶道,而非重在表演的技藝性茶藝上。中國茶道必須挖掘更多的精神、思想與哲學方面的內(nèi)涵,才無愧于首先提出“茶道”概念的先人皎然。當中國人和韓國人將炎帝神農(nóng)氏奉為“茶祖”,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都敬稱陸羽是“茶圣”,日本人又將千利休稱為“日本茶圣”時,我們必須要為皎然在世界茶文化中給出一個最合適的稱謂。(【茶道的精神1】陸羽與他的《茶經(jīng)》)為此,我強烈建議,我們可以奉皎然為“茶道祖師”,不僅僅是中國的“茶道祖師”,而是全世界的“茶道祖師”,以推崇他在茶道精神方面給后人作出的深邃定位。(【茶道的精神2】皎然與他的茶道)唯有這樣,才能重新確立中國茶道的自信心。(【茶道的精神8】中日茶道的直觀比較) 江浙一帶雅道文化底蘊豐厚,蘇州是中國花道的重要策源地,湖州可謂中國茶道的重要發(fā)源地,在確立了皎然的“茶道祖師”地位后,浙江應該在建立中國茶道的流派制度方面先行一步,在中國茶道的傳統(tǒng)大旗下再形成各有特色的茶道流派,以更好地傳承中國茶道,最終讓中國茶道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謝謝大家! 在專家發(fā)言與演講開始前,湖州市副長施根寶為論壇致辭。 展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