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中旬,上市公司一季度業(yè)績預告披露逐漸密集,截至4月17日發(fā)稿,已有1532家上市公司進行披露。 同花順數據顯示,其中931家業(yè)績預喜,585家業(yè)績預減,另15家不確定。從一季報預告凈利潤最大同比增幅來看,報告期內,聚隆科技凈利潤有望實現同比增長66倍以上,達66565.26%。 預喜的企業(yè)主要扎堆在銀行、商業(yè)貿易、非銀金融、食品飲料等四類行業(yè)。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對比近年來一季度業(yè)績預告情況,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預喜率創(chuàng)2016年以來的新低。 下面我們挑選幾家一起看看。 華燦光電預虧 股東精準減持 首先當屬“技巧性”選手,華燦光電(300323. SZ)。 4月10日,華燦光電發(fā)布一季度業(yè)績預告,凈利潤預虧逾1.45億-1.50億元。受此消息影響,當日公司股價直接跌停,報收8.34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告前不久,華燦光電多位重要股東精準減持,其一股東還一度減持超過計劃數量。據統計,自3月以來減持套現金額約3.82億元。 4月12日,該事項受到監(jiān)管層關注,深交所向華燦光電下發(fā)關注函。要求華燦光電說明一季度大幅虧損原因及股東減持動機和目的。 由于減持時間過于精準,在預虧信息公告之前,對于股東是否知悉一季度將大幅虧損情況,是否有利用內幕信息提前減持的情況,也受深交所重點關注,并要求報送此次業(yè)績預告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 據Choice數據顯示,自3月8日開始減持,3月22日-25日減持數量猛增,華燦光電董事、副總裁吳龍駒及其一致行動人吳康、吳龍宇、劉瓊華累計減持978.2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0.8904%。 另外,作為華燦光電持股5%以上股東,上海燦融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義烏天福華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3月25日完成減持635.5萬股。此外,華燦光電持股5%以上股東浙江華迅投資有限公司在3月22日減持1300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吳龍宇減持91.08萬股,超過其減持計劃1.08萬股,構成違規(guī)減持,吳龍宇表示為操作不慎。 這個手抖的解釋,顯然無法說服監(jiān)管層及股民。 4月17日,華燦光電對于深交所關注函進行回復,稱虧損主要是源于LED芯片行業(yè)產能集中釋放,供大于求,競爭急速加劇,且行業(yè)已進入整合洗牌期。2019年一季度占公司銷量較大的中低端白光芯片價格觸底。 同時華燦光電否認存在內幕交易,所有減持均合規(guī)。 截至4月17日,華燦光電股價為8.08元/股,較股東減持時有所差距。大行業(yè)正在洗牌,華燦光電優(yōu)勢較弱,面臨價格競爭,若不想被淘汰,如何突破比如何精準套現,重要得多。 長安汽車一季度大幅虧損 位居榜首 第二個是長安汽車(000625. SZ),暫時位居虧損榜首。 一季報預告顯示,長安汽車第一季度整體虧損17億-2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3.92億元,業(yè)績下降主要源于整體業(yè)績下滑,主要受銷量下滑影響。 長安汽車2018年業(yè)績快報顯示,其2018年全年營業(yè)收入為662.98億元,同比下降17%;實現凈利6.54億元,同比下降90.83%。 長安汽車擁有福特、馬自達、標致雪鐵龍等多個合資品牌,歷年財報顯示,長安福特是長安汽車的利潤主要來源。 2018年長安汽車整體銷量為213.78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25.58%,距離年初定下的310萬輛的銷量目標更是相差甚遠,這也使長安汽車第二年總體銷量下滑。 在合資品牌中,長安福特累計銷量達到37萬輛,同比下滑54%,直接導致長安汽車的整體下滑。 單看2018年12月長安汽車銷量,更是與2017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44.25%,而長安福特12月銷量,同比下降80.30%。 單月、全年產銷量均同比大幅度下滑。長安福特已長達幾十個月沒有新產品推出,也是原因之一。 2019年1-3月,長安汽車頹勢依舊,銷量依舊處于下滑趨勢,一季度共銷售44.88萬輛,同比下滑31.8%。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產品規(guī)劃失當是主因。 支撐多年的長安福特風光已不再,目前還沒有一款足能支撐起銷量的爆款車型。創(chuàng)立40年的長安汽車,面臨如何突破自身的挑戰(zhàn)。 牧原股份業(yè)績墊底 股價飛天 第三家,牧原股份(002714. SZ),一季度轉盈為虧,虧損數額為位居前列。 一季報顯示,牧原股份實現營業(yè)收入30.48億元,同比增長10.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5.41億元,2017年同期盈利1.36億元,同比下降497.64%。 牧原股份2018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33.8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33.3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2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78.01%。 也就是說2019年一季度,已將2018年一年凈利全部虧掉。 報告期內,牧原股份主營業(yè)務未發(fā)生變化,仍為生豬的養(yǎng)殖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和種豬。虧損理由為銷售價格下降,銷售成本增高及非洲豬瘟影響。 雖然2019年春節(jié)后國內生豬價格已開始企穩(wěn)回升,但牧原股份依舊不見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業(yè)績的不如意,并未影響牧原股份的股價。2018年8月至今,牧原股份從最低20.4元/股,漲至69.25元/股,最大漲幅近250%。 業(yè)績與股價背道而馳,豬周期的理論真的正確嗎?還是只是炒作? 在一季度大幅虧損的情況下,多家券商研報卻均表示,隨著2019年第二季度可能到來的豬價上漲,公司未來銷售將量價齊飛。 當然業(yè)績不佳除了不影響其股價飛漲,還不影響牧原股份擁有充沛的現金流,3月26日,牧原股份公告稱,將使用30億元閑置資金進行委托理財。 同為風口上的企業(yè),溫氏股份(300498. SZ)同是如此,一季度預虧4.58億-4.63億元,卻也阻止不了飛升的股價,不得不服。 |
|
來自: 全球財說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