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陳家祠首進正廳留影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lián)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陳家祠堂的建筑結構可分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以大門、聚賢堂和后座為中軸線,通過青云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組成建筑群體,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lián)接起來, “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筑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huán)繞。 陳家祠的建筑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于世。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遍布在祠堂內外的頂檐、廳堂、院落、廊廡之間。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瓏的小作品,裝飾風格或粗獷豪放,或精致纖巧,各具特色,特別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廣羅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風物,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風格獨具。 灰塑陶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灰塑大多為人物、花鳥、走獸、山水、建筑等題材,并施彩繪,看上去相當艷麗。陶塑則以故事長卷、粵劇曲目、民間傳說等為題材。陶塑上不僅人物形象、場景鮮明傳神,且燒制年份,甚至制作者清晰可見??傞L達1800米的灰塑陶塑,其體量、長度、精美度均為廣東之冠。 石雕大多集中在立柱、欄桿、基座、平臺等處,聚賢堂前的月臺石雕欄桿,融洽了圓雕、高浮雕、減地浮雕、鏤雕和陰刻等多種技法,以各種花鳥、果品為題材,用連續(xù)纏枝圖案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雕飾。又把雙面鐵鑄通花欄板嵌入欄桿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欄桿在色調深沉的鐵鑄欄板映托下,對比鮮明,主題突出,極富裝飾效果。大門前的一對石獅形體活潑、神態(tài)祥和,是廣東地區(qū)石獅造型的代表。 磚雕大多集中在廳堂外墻。有六幅畫卷式的大型磚雕,每幅磚雕長達4米,是用一塊一塊的青磚雕刻好了以后再連接成一體的,立體、多層次的畫面里有神話傳說、山水園林、花果禽獸、鐘鼎彝銘等等,是現(xiàn)存廣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磚雕作品之一。 鐵藝,在清代流傳開來。陳家祠堂的鐵藝集中在中路中廳云臺的石欄鑲嵌。工藝精湛,構圖精美。 木雕的范圍更廣,可以說除了廳堂立柱,只要有木頭基本都有雕飾。 陳家祠堂規(guī)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筑。是反映嶺南建筑裝飾藝術以及民間建筑加工工藝的一個杰出代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陳家祠了,在這樣一座美不勝收的藝術殿堂面前,我依然興奮和驚奇!中國民間工藝的博大精深在這里得以完美展示,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認真地拍攝,這些藝術瑰寶,與大家共同分享這頓視覺盛宴. 陳家祠,一座精美絕倫的藝術殿堂!令人嘆為觀止!
 1陳家祠
 3中進聚賢堂
 4后進正廳
 5中進東廳
 6中進西廳
 7后花園
 8中西院走廊
 9首進正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0首進正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1首進西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2首進東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3首進東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4首進西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5首進西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6首進西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7中進東廳屋脊上的灰塑陶塑
 18中進東院廊上的灰塑陶塑
19首進西廳堂外墻上的磚雕
20首進東廳堂外墻上的磚雕
 21首進廳堂外石獅
 22首進廳堂外石獅
 23中進東廳立柱石雕
 24月臺欄桿石雕
 25月臺欄桿石雕鐵雕
 26月臺欄桿石雕鐵雕
 27木雕
 28導覽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