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逸翰林 譚念宗近照 大美術專刊 譚念宗,男,1957年生,廣西武宣縣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來賓市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來賓市書畫院副院長。建筑高級工程師。現(xiàn)為廣西來賓市人大城建環(huán)保委主任委員。 譚 念 宗 書 藝 撰文:韋守德 看了念宗書法作品清樣,我很為他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高興。昔人論作書曰:“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用功勤?!笨芍^度人之金針。 念宗從小酷愛書法。孩童時代臨寫柳公權、顏真卿的楷書就頗有悟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來末,一次偶然機會,他結(jié)識了回鄉(xiāng)探親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老書法家黃吳懷。黃吳懷先生對他說:“廣泛習貼,博攬眾長,方可成功?!焙喲砸痪?,卻激發(fā)了他走上臨習書帖的漫漫探索之路。 漢魏碑刻,二王閣貼,張旭、懷素、山谷、王鐸的草書,無一不臨。 1986年,已工作十年的他,不甘停滯,背著書包到縣中找他當年的數(shù)學、語文老師為他輔導,并以全縣文科高分的成績考取了廣西大學經(jīng)濟系。1995年,又考讀中南財經(jīng)大學投資專業(yè)。他硬是通過自學熟練掌握了建筑工程專業(yè)技術。1992年,憑著他的建筑技術特長,被任命為柳州地區(qū)建筑工程總公司第一任建筑工程預算科科長。1997年,我和他同在柳州地委辦工作,柳州地區(qū)公開選拔建設局副局長職位,他在眾多竟聘者當中脫穎而出,最終折冠。他每天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要做,外人看來應當很難得坐下平心靜氣地臨帖、創(chuàng)作??上攵?,念宗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探索的時間,都要靠超人的毅力和勤奮,每天一點一滴擠出來。我覺得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但是,念宗早期的書法作品還是沒有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子。作品仍屬于“自由體”之列,缺少內(nèi)涵。正如一些前輩書法家說的,每個人都可以拿起毛筆寫字,但并不是每個人寫出來的字都是書法,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書法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淺雅于形,深雅于意,體現(xiàn)的是視覺和神韻,難怪,有人一生揮毫潑墨,也還是徘徊于書法藝術之門外。他也曾迷茫,甚至想放棄,但他最終還是執(zhí)著地追求下去。 經(jīng)過多年的反復探索,念宗選定了自己喜愛的,與自己性情、風格相近的明代書畫家八大山人的書法作為主攻方向。為此,他搜羅有關八大山人的資料,還遠赴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探訪八大山人書畫真跡,感悟八大山人的藝術人生。與此同時,他嘗試將理性思考與創(chuàng)新理念結(jié)合,臨貼與創(chuàng)作結(jié)合,很快就嘗到了甜頭。2003年,全區(qū)第一屆中青年書法展上,他以八大山人筆意創(chuàng)作的作品獲得了三等獎;2004年,全區(qū)“路文化”書法大賽獲得了一等獎,同年,又入選了全國首屆大字展;2008年獲中國書壇中青年“百強榜”;2009年入選全國第六屆楹聯(lián)展;2010年獲全國“康有為”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2011年入選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百人精品展……來賓市唯一一名連續(xù)四屆獲市政府文藝創(chuàng)作最高獎———“麒麟獎”,并以書法成果和特殊貢獻被評選為來賓市第二批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 在廣西來賓藝術界,念宗是第一個以書法入選國展的人,現(xiàn)在又是第一個出版?zhèn)€人書法集的作者。念宗的書法立足傳統(tǒng),楷、行、草、隸各種書體功底扎實。這次念宗出版的書藝作品,有兩幅是臨王鐸的草書,其線條、形式、質(zhì)感皆十分接近,頗顯古人用筆之趣,說明他臨帖用功之深,一絲不茍。不同之處,是念宗在臨帖過程中引入了創(chuàng)作的理念,使整幅作品更具有靈動和創(chuàng)意。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線條雄厚,結(jié)體和諧,通篇古樸典雅,耐人尋味。細觀他出自“二王”一路的作品,或嚴謹規(guī)整,或率意暢達,或行草相間,或行人流水,流暢飄逸,自然天真。以八大山人筆意創(chuàng)作的作品,筆畫圓潤渾厚,字形收斂夸張,方筆圓筆并用,更注重用筆的虛實頓挫和墨色的枯潤變化,尤其注重作品的氣息和整體效果,筆沉墨實,線條圓勁有力度,章法有變化。 應該說,念宗近年來書法藝術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得益于立足八大山人一家開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乒壤先舜嗽姡家夂赀h,意味深長,令人豁然開朗。八大山人以篆書的筆法去寫行草書,用筆簡潔,氣息高古、淡雅,字形結(jié)構奇特巧妙,中鋒圓潤,又婉約多姿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八大山人書法的成就,在書法史上是一座高峰,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師一人。八大山人的學養(yǎng)甚高,而且心態(tài)特征和審美追求甚為冷清,甚為超凡脫俗,簡直到了一種不食人間煙火,與世無爭的寂凈之境,這正是高僧書法難學之因。我希望念宗在書法道路上,不為時風所誘,堅定自己的追求。 ![]() ![]() ![]() ![]() ![]() ![]() ![]() ![]() ![]() ![]() ![]() ![]() ![]() ![]() ![]() ![]() ![]() 結(jié)語 我的追求不是夢 撰文:譚念宗 學習書法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追求。 小時候,正值大鳴大放大字報的“文革”年代,每當看見別人在街上、在大隊部里寫大字報,總想著哪天我也要寫出一手好字。高中畢業(yè)了,主動到大隊文藝宣傳隊幫用毛筆抄寫歌曲,甚至在挑秧時,在還未插上秧苗的田里用扁擔畫字,那是以田間為紙,以扁擔為筆的最早的“書法創(chuàng)作”了。 記得當年在南寧讀書,糧校舉行書法比賽,我拿出舍不得上街吃粉的錢到文具店里買了兩張做作業(yè)本用的白紙,按照比賽內(nèi)容書寫、投稿,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書法比賽,當然是榜上無名。 中專畢業(yè)那年,我被分配到桐嶺公社糧所,看見別人在街頭寫春聯(lián),我想,有朝一日,我寫出的對聯(lián)一定比他們的好,于是,我又拿了糧所包面條用的紙,學寫春聯(lián)。 真正對書法感興趣的是1984年元旦的那天。偶然看見縣里燈光球場上的現(xiàn)場書法比賽,我心血來潮,一時沖動,現(xiàn)場報名參賽,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獲了二等獎。 我在《張遷碑》、《禮器碑》、《石門頌》、《張猛龍》中吸取古樸,在二王、顏真卿行書、孫過庭《書譜》中吸收傳統(tǒng),在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的草書里感受情趣…… 然而,興趣歸興趣,在書法的海洋蕩漾,自己還未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每當心血來潮,或在酒過三旬,立馬操筆弄墨,品味懷素那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的意境,直到臨完一本帖或一刀紙,可就是天生的悟性差,怎么也悟不出一個道理來。當我?guī)е俺晒Α钡南矏偅弥淮缶怼白髌贰毕驎伊_方龍先生請教時,才知道自己離成功是那么的遙遠。難怪前輩這樣說:每個人都可以拿起毛筆寫字,但并不是每個人寫出來的字都是書法,更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書法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淺雅于形,深雅于意,體現(xiàn)的是視覺和神韻,有人一生揮毫潑墨,也還是徘徊于書法藝術之門外。當時的我就屬于這一類。 一次偶然的朋友敘舊,我的一件往事改變了我的書法追求。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一個伸手不見掌的晚上,我拿著捕捉工具,打著電筒,獨自走到荒郊野外捕捉青蛙,不甚電筒里的小燈泡被燒掉了,無奈只能踏著布滿雜草和荊棘的小路,沿著高低不平的田坎,在漆黑中摸著回家,二十多分鐘的路,一走就是兩個多小時,沿途還摔了十多跤。 學書無不一樣,如果沒人指點,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也許還會走很多的彎路。 于是,我報讀了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函授高級班,經(jīng)常請書法成功人事指點作品中需要糾正的問題。經(jīng)過反復探索,我選定了自己喜愛、與自己性情、風格相近的明代書畫家八大山人的書法作為主攻方向,還遠赴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探訪八大山人書畫真跡,感悟八大山人的藝術人生。八大山人生長于書畫世家(明朝宗室),一生坎坷,八歲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畫。八大山人書畫齊名,但書法的成就往往被其畫所掩蓋。細品八大山人書帖,那獨特的結(jié)字,沉斂的用筆,左收右放,夸張得體的感覺,令我心無旁騖、學而不厭。我選準路子,還嘗試用當今藝術展覽與理念創(chuàng)新、臨貼與創(chuàng)作相結(jié)合,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并經(jīng)常入選全國展。 是的,廣臨貼,取眾長,專研一家,吸取精華,變?yōu)榧河?,繼而創(chuàng)新,張揚個性,才是學書成功的關鍵。 近年來,我重溫二王的信扎和《閣貼》,重溫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的草書,把二王的方圓、細膩、使轉(zhuǎn)與八大山人的造型、渾厚、夸張結(jié)合起來,與八大山人畫的空間和質(zhì)感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更加感到書法藝術的廣闊天地。走不完的道路,寫不完的意境。正如前人所說:初學三年,大話連篇,再學三年,啞口無言。 我的追求不是夢,是人生快樂,是邁向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