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國古代的書法,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東晉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以及生死無常的感慨。是中華歷代最為出名的行書字帖,被歷代各大收藏家珍藏??上У氖牵豸酥孥E在唐朝時期就流失,流傳的是摹版。 其實,在《蘭亭序》出世的一千年前就有了一件非常著名的書法文物,這就是位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毛公鼎”。這個毛公鼎的珍貴程度不亞于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后母戊鼎,而且還是世界上最為出名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文物之一。 毛公鼎是周代晚期的文物,之所以被成為毛公鼎是因為作器者毛公而得名。這件重達34.7公斤的周代文物上面有銘文接近五百字,記敘了:周宣王即位之初,為了振興朝政于是請叔父毛公輔佐他治理國家的大小政務(wù),毛公因而鑄了此鼎作為傳家之寶。 毛公鼎并不是現(xiàn)代考古才發(fā)現(xiàn)的,是在清代道光二十三年被陜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來的。這個農(nóng)民挖到寶物的消息不久便傳遍了當?shù)?,一些古董商人聞名而來,?00兩白銀買下;但最終沒有得逞并被兩江總督端方所得。之后在多次輾轉(zhuǎn),最終在遷到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許有人會問:毛公鼎不是青銅器嗎,怎會是一件書法類文物呢?其實這并不矛盾,因為它既是一件周代的青銅器文物,又是一幅先秦時代不可多得的金文書法的典范。不懂書法的人看到毛公鼎上的文字也會感覺到非常的端正、整齊,而且筆法精嚴,結(jié)構(gòu)勁健,疏密有致。 在書法界有一句話——“學(xué)書不學(xué)《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不用多說,這足見毛公鼎在書法界的地位。除此之外,還為夏商周斷代史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jù)。不愧是青銅器與書法結(jié)合的絕世文物,更佩服中華古代先民的智慧以及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