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儒學大師——揚雄 謝靈慧 揚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人。西漢著名經學家、辭賦家、思想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史學家。中國無神論思想家的先導,魏晉“玄學”的淵源,中國方言學研究的鼻祖。 漢代人認為,揚雄是西漢兩百年中最杰出的人才,道德和學問可以和孔子媲美,稱他為“西道孔子”;晉朝人認為,他堪與先秦諸子比肩,稱他為“揚子”;現代人以他的學術成就涉及的領域眾多,說他是“百科全書式人才”。王安石贊他“儒者陵夷此道窮,千秋止有一揚雄”;楊升庵詩云“何時一棹穿巴峽,得就楊雄問太玄”;劉禹錫的《陋室銘》將他與諸葛亮并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生平簡介 班固所撰《漢書·揚雄傳》記載: 漢宣帝甘露元年(前53),揚雄降生在蜀郡郫都五陡口亭白鶴里一個“有田一廛,有宅一區(qū),世世以農桑為業(yè)”的家庭。 廛,顏師古注引晉灼日: “一廛,一百畝也”,《周禮·地官?司徒》載: “夫一廛,田百畝。 ”擁有百畝之田,在西漢屬于典型的農耕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到揚雄的時候,揚家的境況更為拮據,“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右之”。 雖然家境窘困,但揚雄自幼好學,且志向遠大。 《漢書·揚雄傳》載: “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話通面已,博覽無所不見。 ”“不為章句,訓通而已”,說明揚雄在博覽各種典籍時,不像漢代經生們一樣嚴格按師法、家法理解,而是力求讀懂弄通,掌握精神實質; “博覽無所不見”是說揚雄的學習興趣廣泛,涉及面非常廣,這為他以后在眾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漢時期辭賦家、思想家揚雄(圖片來自網絡) 書卷人生 揚雄好學,小時候拜當時學者臨邛 (今邛崍市)林閭翁孺門下學習3年。這3年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在語言文字上,他后來精通“古字奇字”、著《方言》,受這3年學習的影響很大。3年后,揚雄15歲時,又拜蜀中大儒郫邑嚴(字君平)門下,這一學,就是6年。嚴君平為其系統(tǒng)教授了《周易》《老子》等典籍和自己的哲學思想。嚴君平對揚雄的影響很大,除了哲學思想觀念,還有政治思想。如“無為而治”“修身正法”“隨時循理”的主張,對揚雄哲學思想的形成、政治觀念的構建影響極大。揚雄發(fā)展了嚴君平“隨時循理”的思想,演變?yōu)椤耙蜓锘钡恼軐W理論,不僅代表了他的哲學思想體系,而且代表了他的歷史發(fā)展觀。揚雄還將嚴君平傳授的新道學用于儒學研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門新儒學——玄學。他的《太玄》《法言》,都是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儒學大作。 嚴君平(圖片來自網絡) 漫游生活 古代許多杰出人物都是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漫游生活。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年輕時就獨自游覽至周國,向老子問禮。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也是為了“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彌補讀書學習的不足,到名山大川、歷史圣地去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可靠的歷史資料。 漢成帝建始四年(前29),25歲的揚雄開始了在蜀中的漫游生活。他到過成都、綿竹、汶山(今汶川、茂縣一帶)等地,之后又游歷了犍為、越(大約相當于今川南和西昌一帶)。在蜀中各地考查山川名勝、風土人情,為他后來撰寫《蜀王本紀》《方言》打下了良好基礎。 著述豐碩 漢成帝陽朔四年(前21),33歲的揚雄來到京城長安,在老鄉(xiāng)楊莊引薦下,揚雄在侍中王音府中做“門下史”(相當于王音的私人幕僚)。 這段時間的揚雄很是清閑,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鉆研學問和拜訪名人學者上,并啟動了他長達27年的“殊方異語”調查整理。 按照漢朝的制度,各郡和各諸侯每年都要派使者進京匯報工作,將全年人口、錢糧、治安等情況上報朝廷,稱“上計”。另外,臣服漢朝的四方少數民族酋長,每年也要派使者到長安納貢或朝見天子,稱“朝聘”或“朝覲”?!吧嫌嫛被颉俺P”的使臣(使者)來自全國各地,說著不同的方言。每逢“上計”或“朝覲”時,揚雄便帶著筆和油素(當紙用的一種絹帛)趕往使者們下榻的驛館,向使者們詢問“異語”,并把這些“殊方異語”進行記錄整理。這一工作他堅持了27年,直到晚年,他才將這些資料和早年師從林閭翁孺時所得的《方言梗概》一并進行整理,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方言研究著作——《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后代簡稱《方言》,在語言學研究方面為后代留下了寶貴遺產。 揚雄的仕途始于向漢成帝獻賦?!稘h書·揚雄傳》載:“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陰后土,以求繼嗣,召雄待詔承明之庭。正月,從上甘泉還,奏《甘泉賦》以諷?!淙?,將祭后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上《河東賦》以勸。……其十二月羽獵,雄從……故聊因《羽獵賦》以諷?!?,揚雄的四篇大賦皆誕生于這一時期。漢元延二年(前11)至元延三年(前10)的這一年多時間里,揚雄以“待詔”的身份,伴隨漢成帝參加了規(guī)模浩大的郊祀、游獵活動,留下了“四賦”《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四賦”都以勸諫為主題,是希望成帝“輟觀游,弘仁惠”,結果不僅沒有阻止觀游,反而第二年又“觀獵長楊”,規(guī)模更大,更擾民。“四賦”勸諫失敗,徹底改變了揚雄對賦的看法,甚至認為賦是“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于是轉而研究哲學,專心著述。融會儒道兩家思想,擬《易經》完成《太玄》,擬《論語》完成《法言》,兩部著作的完成,創(chuàng)建了一個嚴謹而精細的哲學體系,它們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漢成帝劉驁(圖片來自網絡) 揚雄一生孜孜以求,著述豐富,除了《太玄》《法言》《方言》外,還有《蜀王本紀》一書傳世。盡管流傳至今的《蜀王本紀》只有1333字,但它是古蜀歷史最原始、最直接的文獻資料,是關于古蜀歷史“現存最可靠之纂緝文字”,其中關于古蜀“五王”、大禹為汶山郡廣柔縣人、蜀首李冰做石犀等史料,對今天研究古蜀史、大禹與夏史、老子與《道德經》、李冰與都江堰等歷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蜀王本紀》 辭賦創(chuàng)作是揚雄最具有影響力的成就。據《漢書·藝文志》載,揚雄所作辭賦12篇,為《甘泉》《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解嘲》《解難》《反離騷》《廣騷》《畔牢愁》《綿竹頌》《蜀都頌》《逐貧賦》。揚雄的辭賦數量不多,都是他50歲以前所作,但成就和影響很大。歷代文人在其作品中常常稱引揚雄辭賦?!段男牡颀?詮賦篇》在評價漢代賦家時,將揚雄同漢賦的代表作家枚乘、司馬相如和王褒并稱,并且認為揚雄、王褒發(fā)展了漢賦:“枚、馬同其風,王、揚騁其勢。”,與司馬相如、班固、張衡合稱“漢賦四大家”。 揚雄在史學評論方面也頗有建樹。據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史通?古正史》記載,揚雄、劉歆等人都曾續(xù)撰《史記》。按照王充《論衡?須》的說法,揚雄著有記載漢宣帝到漢平帝近80年間歷史事件的著作:“司馬子長紀黃帝以至孝武,揚子錄宣帝以至哀平。”另一方面,揚雄在《法言》中提出了自己的史學見解,表現了史學家的卓越眼光。揚雄在《法言?重黎》中評論幾部史書時,提出了撰寫歷史著作應堅持的三條基本原則:一是“立事”,認真記述歷史事件;二是“品藻”,客觀評價歷史人物;三是“實錄”,堅持秉筆直書、實事求是。揚雄的著史原則對后世的史學研究影響深遠。 明末清初刻本《法言》 唐詩宋詞贊揚雄 揚雄作為一位中國文化史上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歷史人物,其形象深入唐宋諸多詩人、詞人心中: 揚雄閉門空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 不加拂農且歸去,世上浮名徒爾為。 ——戴叔倫《行路難》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亭。 ——李白《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蕤》 子云清自守,今日起為官。 ——杜甫《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柳巷向陂斜,回陽噪亂烏鴉。 農桑子云業(yè),書籍蔡邕家。 ——耿湋《題楊著別業(yè)》 子云嘗燕居,作賦似相如。 閑成考課奏,別貢賢良書。 ——權德與《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生。 ——(韓意《閑游二首》) 路通元亮宅,門對子云居。 ——牟融《題朱慶余閑居四首》 草生元亮徑,花暗子云居。 ——王勃《田家三首》 暮雨揚雄宅,秋風向秀園。 ——李郢《園居》 夜臺今寂寞,猶是子云居。 ——高適《哭單父梁九少府》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盧照齡《長安古意》 何當醉酒揚雄宅 ——韓淲《賀新郎·又見年年雪》 待好好歸來,協(xié)筒載酒,同訪子云去。 ——吳泳《摸魚兒·郫縣宴同官》 收拾錦囊詩,要寄揚雄宅。 ——辛棄疾《生查子·山形寄楊民瞻》 王莾新朝天鳳五年(18),揚雄走完了他輝煌而艱辛的一生,享年71歲??v觀揚雄一生,著述豐富,成就杰出,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作出了卓越貢獻。成都的洗墨池和墨池書院,郫都區(qū)的揚雄墓,綿陽的子云亭,無不顯示出后世對這位西漢儒學大家的敬仰之情。 1933年成都縣立中學(成都七中前身)禮堂后的洗墨池舊址(圖片來源:方志金牛) 綿陽子云亭(圖片來源:掌上綿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