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5/28原創(chuàng)首發(fā)◆ 北宋末年有一個人曾經(jīng)被新法派領(lǐng)袖王安石列為天下僅有的三個宰相之才之一,同時又被司馬光和呂公著舊黨的兩根頂梁柱青睞有加,他就是在北宋末年四度為相的權(quán)臣--蔡京。提到蔡京,我們眼前一定會浮現(xiàn)出一副奸詐小人的模樣。確實,他是所謂的“六賊”之首,是誤國的奸臣。但是,蔡京能夠同時得到新舊兩派的高度認可,說明蔡京的確實有真才實學(xué)。那么,這樣一位治世之才,為什么卻把北宋王朝一步步送上了“斷頭臺”呢?
一、假新政濟其私欲蔡京,字無長,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zhèn)東宅村)人,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同時和弟弟蔡卞進士及第。在中央任起居郎時,奉命出使遼國,回來后任中書舍人,后改任龍圖閣侍制,知東京開封府。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四月,在童貫的極力推薦下,加上蔡京善于見風(fēng)使舵,投宋徽宗之所好,因此得到宋徽宗的賞識。之后任相四起四落,最后一次罷相時被貶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省儋縣),未到貶所,途經(jīng)潭州時病死,年八十。蔡京早年就是個心術(shù)不正、善于鉆營投機的人。當(dāng)初王安石實行變法時,他見到神宗皇帝支持變法,于是就削尖腦袋投入變法派,支持新政,想從中向上爬。后來王安石失勢,反對新法的司馬光上臺,他見風(fēng)轉(zhuǎn)舵,便向其靠攏。保守派的司馬光由于對新法有偏見,不管新法是利民的還是不利民的統(tǒng)統(tǒng)被一律罷免,恢復(fù)原狀。宋朝初年原實行差役法,弊多利少,王安石于是改為免役法,上下執(zhí)行得好,就利多弊少,并且在王安石罷相后仍然實行。但司馬光上臺執(zhí)政后就罷去了免役法,恢復(fù)原來的差役法,并且限定五天完成。朝廷大臣們都認為時間太緊迫了,而蔡京接到命令后,卻認為是討好新執(zhí)政的大好機會,雷厲風(fēng)行地在五天的限期內(nèi)把這事辦了。蔡京便到政事堂向司馬光報功,因為這時只有蔡京如期完成了任務(wù),見到這樣一番情形,司馬光也高高興興地夸獎他說:“要是朝廷上下個個都像你這樣執(zhí)行命令,還有什么事情辦不好呢?”不久有人上書揭發(fā)蔡京“挾邪壞法”,于是被貶到了地方去做官。曾經(jīng)參加變法的章惇要罷差役法恢復(fù)免役法,讓有關(guān)部門討論,但是很久還擬不出具體的方案。蔡京就對章惇說:“按照熙寧年間的成法施行便可,何必還要議論?”蔡京就是這樣投機于新舊兩派之間,唯上級意志是從,司馬光要罷免役法恢復(fù)差役法,蔡京第一個完成任務(wù);十年之后,章惇罷差枚法恢復(fù)免役法,又是蔡京第一個附和,積極的想辦法使之實施。等到宋徽宗即位后,因有人彈劾蔡京被貶到杭州,怏怏不樂。這時,宦官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來到三吳地區(qū)(即蘇州、常州、湖州)為宋徽宗搜集“書畫奇巧”,善于鉆營投機的蔡京當(dāng)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便極力地巴結(jié)童貫,不舍晝夜地與之伴游了幾個月。蔡京擅長書畫,便精心作屏障,扇帶畫拜托童貫呈給宋徽宗,一并附上論奏,宋徽宗也工于書畫,對蔡京的書畫十分的贊賞,于是就想提拔蔡京入朝為官。不止如此,蔡京還結(jié)交宋徽宗的左右,如左道徐知常和宮妾、宦官等,他(她)們也就眾口一詞的贊譽蔡京,徐知常還對宋徽宗大力推薦蔡京,說如果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任用蔡京為相不可。1072年,宋徽宗正式任用蔡京為宰相,宋徽宗對他說:“神宗創(chuàng)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事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蔡京當(dāng)時就趴在地上不斷磕頭感謝,表示愿效力至死。于是他便標榜要繼承發(fā)揚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變法精神,公開冒充變法派,通過以行新法為幌子,上以挾制宋徽宗,下以威懾臣民,干的都是其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dāng)。王安石變法的宗旨,是為富國強兵裕民,當(dāng)初之所以會出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用人不當(dāng),操之過急,措施不善,然而新法到了蔡京手里,已完全變了質(zhì),是為了斂聚財物以取悅宋徽宗和滿足其私欲,想方設(shè)法的去盤剝和勒索人民。二、誘君王腐化享樂宋徽宗最初即位的時候,其實為政也還算清明,宋朝的“積弱積貧”從宋仁宗的時候已經(jīng)是很嚴重了,到宋徽宗時就更為嚴重,不止軍隊上老弱病殘一大批,財政上也出現(xiàn)了嚴重危機,如不變革后果不堪設(shè)想,因此,宋徽宗想繼承“父兄之志”恢復(fù)新政,就打算任用曾經(jīng)參加變法派的蔡京來推行,希冀國事有所振作,但是結(jié)果卻所托非人,適得其反。宋徽宗后來不理政事,享樂腐化,雖咎由其負,但跟蔡京等人的誘導(dǎo)也大有關(guān)系。有一次,宋徽宗舉行大宴會,他叫宮人拿出玉盤子和玉酒杯給大臣們看,說:“我想用這些東西,但恐怕外人說太奢侈了?!币姶耍叹┚驼f:“臣昔日出使遼國,餐具都用玉器,還以此向臣自夸,說南朝沒有此物。今用之上壽,于禮無嫌。”宋徽宗接著說:“先帝用玉制一小臺才數(shù)尺高,上奏進諫的甚多,朕甚畏其言。這些玉器存之久了,因怕人說奢侈,有口難辯。”蔡京說:“做事情只要合理,多言又有什么可畏呢?陛下您應(yīng)該受天下的供奉,用一些玉器,算得什么??!”蔡京要宋徽宗“應(yīng)該受天下的供奉”,除了取悅于宋徽宗外,還有其深算:宋徽宗為了享樂向天下要的多,他就可以盤剝勒索于民更多,就可從中大撈一把。而事實也確是如此。他想方設(shè)法、肆無忌憚地去斂財,實行“方田均稅”,“免役法”,豪強地主只要行賄就可以瞞田,使稅少役少,賦稅和役錢都轉(zhuǎn)嫁農(nóng)民身上;政府壟斷鹽的專營,并更改鹽鈔法,要鹽商交錢給中央,換取“鹽鈔”到地方買鹽,這樣,鹽利便歸中央所有。他還屢屢發(fā)行新的鹽鈔,使得舊鈔變成廢紙,持有舊鈔的大受其害,有的富商原存舊鈔幾十萬繒,“一旦化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縊死?!?/strong>還鑄當(dāng)十的大鈔,提高茶稅,讓普通勞動人民大受其害。又借無主田為名強占農(nóng)民的肥田沃土。并且要全國各地貢“羨余”,把地方財政全部都集中到京師,將全國金銀礦冶所產(chǎn)之利,都納入皇帝主管的內(nèi)藏府。在蔡京的“新政”的搜刮下,皇家的錢庫是盈溢了,蔡京也掠奪到大量財富。另外,蔡京還提倡“豐、享、豫、大”之說,說什么“處于太平盛世,君主要盡情享樂。”一開始的時候宋徽宗用玉器于宴會還怕人言,漸漸地,在蔡京的鼓勵下,這個原來就“輕佻”的皇帝,他的二流子本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酒、色、財、氣都齊全了。先是鑄九鼎、建明堂以夸富表功,接著擴大修建的皇宮,他建筑了一座規(guī)模巨大的人造風(fēng)景山——艮岳,還派人四處搜集奇花異草、珍鳥寶獸安置其中,以供君臣游玩取樂。大宋王朝的君臣們幾乎天天飲宴取樂,甚至還粉墨登場和優(yōu)伶一起演戲嬉鬧,或者微服外出尋花問柳。由于君臣窮極奢侈,盈溢的錢庫花了個精光,財政又陷于空前危機之中。三、陷窮途悔之已晚蔡京標榜是繼承新黨反對舊黨,而事實上不管新黨還是舊黨他都反對,以蔡京為首的六賊(即蔡京,王已。童貫、梁成師。李彥,朱匡)是名副其實的“刮民黨”。他們?yōu)樗位兆谒崖悠婊ó惒?、珍鳥寶獸,永無巳時,并且派遣徭役運往京城開封,每十船組成一綱,就像《水滸傳》里面所描寫的“花石綱”一般,使得人民負擔(dān)深重不堪,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派往搜掠這些東西的官吏,只要誰家有奇花異草,便登堂入室奪取,或借“違反皇帝意旨”之類的大帽子壓人,從事敲詐勒索。受害最慘重的尤以東南地區(qū)的人民為最,因而激起方臘發(fā)動群眾起義。雖然被童貫率十五萬禁軍鎮(zhèn)壓了,但人民起義遠遠沒有停止,一直到北宋滅亡。在這樣的情形下,人民憤怒地說:“打破筒(指童貫),拔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span>蔡京為宋徽宗斂財?shù)耐瑫r,自己也大撈一把,單單霸占的田地就至少有五十多萬畝。蔡京還公開賣官鬻爵,官位還有定價:“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他占地周圍幾十里以建東園,毀民房幾百間以建西園,供其享樂。對這東西兩園,被人們譏笑為:“東園如云,西園如雨”?!叭缭啤笔钦f嘉木繁茂,望之如云;“如雨”是說被毀房的百姓,無家可歸,淚下如雨。由于蔡京剝民斂財,君臣縱情享樂,朝綱紊亂,人民厭棄,國勢日弱,在金人南下后,宋徽宗為了保命就傳位于其子欽宗,便倉皇南逃。欽宗即位后,人們認為國事至此罪由蔡京,侍御史孫覲等人上疏揭露其奸惡,于是欽宗皇帝下令抄家,而蔡京也被貶往儋州。蔡京在赴貶所途中,要買食物,人們知道是蔡京都不愿意賣東西給他,甚至指其唾罵。蔡京見人恨己如此,也不禁嘆息說:“我失人心,竟一至于此”。他經(jīng)潭州(今長沙)病死前寫一詩說:“八十一年往世,四千里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回命相,肜庭幾度宣麻。只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strong>蔡京看到人民對他極其厭恨,雖然有所悔,但是還認識不到其犯罪的最深層原因,竟說“只因貪此榮華”。如果蔡京能像范仲淹所說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將國家建設(shè)好了,讓人民富裕了,享一下“榮華”又有何妨。但蔡京卻恰與此相反,他是剝民斂財,“先天下之樂而樂”,結(jié)果從“榮華”至“如今流落向天涯”,死于潭州。萬貫家財成泡影,臭名昭彰傳萬世,這是罪有應(yīng)得!古代史說明,總理天下朝政的人,如果無才難于治好天下,但有才而缺德,同樣會把天下攪亂,蔡京就是后一種人,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蔡京居相位達十七年之久,他理財?shù)褂幸惶妆臼?,向人民盤剝和勒索了不少財物,以供徽宗和以他為首的“六賊”揮霍享受,人民不堪其苦,鋌而走險,于是江南河北,遍燃起義烽火,北宋的喪鐘敲響了,蔡京的末日也到了。蔡京的這些所作所為,使得早已搖搖欲墜的北宋王朝加速了崩潰,他雖然死在了貶謫的半路上,但是天下上至朝官下至普通百姓仍以“沒立即處死他”為恨。后來盡管有一些人寫了為蔡京翻案的文章,對他的經(jīng)濟才能和書法等藝術(shù)才能進行了正面評價,但是在致使北宋王朝加速滅亡的前提下,蔡京的這樣一些才能有起什么作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