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作、生活等,無一例外地受自信的影響。自信心強的人不僅可以減少憂慮,且在努力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人是在過程中慢慢成長的,自信也會在實踐的磨礪中不斷成長。缺乏自信的人,受到挫折一蹶不振;而自信心強的人卻能面對挫折遇挫愈強。---正如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span>什么是自信 自信在心理學中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估價。自信與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 通俗的理解,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沒有相應的能力,還相信自己叫做自大;有能力但不相信自己叫做自卑。沒有自信的學生,往往伴隨著畏難情緒。 要想自信,首先得提高能力。能力是自信的基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藝高人膽大。自信又反過來會影響能力的體現,沒有自信,學習考試時會心里沒有力量,遇到問題不能深入,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能堅持深入思考,導致解決不了,不能體現出真實的能力。 培養(yǎng)自信的方法 由于自信心來自于個人的主觀評價和判斷,因而可以通過后天的實踐和鍛煉樹立培養(yǎng)。下面提供幾個主要建議,來說明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信。 1.建立“虛擬”自信 “虛擬”自信是指經驗豐富或心理學專業(yè)的老師,通過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引導孩子摒棄掉心目中沒辦法學習好的理由,幫助孩子建立起“我可以學習好”的信心;或是通過專業(yè)的認知心理訓練系統(tǒng),利用心理學的實驗范式強化專注、自信、堅毅的心理品質。這種信心的建立是通過心理交流、心理狀態(tài)反饋訓練的方式建立的,能較快達到調整孩子心理狀態(tài)的作用。當然,這種“虛擬”自信也需要與現實的學習及生活場景結合、遷移。新智注意力大腦認知力訓練,除了腦電反饋訓練,老師們也要借助多種心理工具,將訓練的效果遷移到學習及生活中。 2.提升學習能力 很多老師和家長發(fā)現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都期待著先提升孩子的自信,再幫助孩子好好學習,其實這2個過程是相互影響的。自信是一種大腦基礎認知能力,大腦認知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更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反過來,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能讓自信更加堅實,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要引導孩子學習專注、思維靈活、反應迅速、記憶牢固。具體的是要分析孩子的行為狀態(tài),評估出孩子處于同齡段怎樣的水平,積極尋找出孩子處于弱勢的原因,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亦或是通過專業(yè)科學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3.現實中磨煉自信 自信也來自學習和生活的真實的磨煉,多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引導、鼓勵ta找出犯錯的原因;帶ta去完成一些有挑戰(zhàn)的任務,不管是像腦波拔河這種腦力運動,還是徒步類的身心運動,都能鍛煉孩子堅毅的品質,提升自信。 不管是提升自信改掉畏難情緒,還是提升學習能力,我們建議以孩子當前的實際能力為起點,在逐步提升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如一下子制定一個過高很難達到的目標,可能會使產生孩子一次次的挫敗感,反而不利于建立自信;可以想象健身運動,是基于當前身體狀態(tài)逐步訓練,通過運動累積達到重構肌肉群,如果短期內焦躁過猛反而會破壞肌肉群,訓練自信就是在訓練大腦神經元鏈接的韌性與強度,同樣也是需要點滴積累。 自信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態(tài)度,當一個人建立了自信,思想上會變得樂觀、豁達生活也會隨之變得美好。有句名言:“一個人,從充滿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無形的手在幫助他。” 注明:本文由新智注意力整理,文中個別語句源自李子勛的《自信與自尊》,圖片源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