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猜測,林黛玉死后,薛寶釵與賈寶玉喜結(jié)良緣,因為婚后生活不如意賈寶玉出家,薛寶釵獨守空閨;也有人猜測,賈寶玉出家后,薛寶釵被逼嫁給了林如海。脂硯齋給出的猜測是,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寶釵很愛寶玉,但仍無法與寶玉相知相愛,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薛寶釵的結(jié)局到底如何?其實曹雪芹還是給世人留下了蛛絲馬跡,通過劉姥姥的一個故事早已透露給眾人,可惜無一人能懂。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曾講了一個女孩雪中抽柴的故事,當(dāng)眾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故事戛然而止,因此大家很容易忽視這個場景,其實這恰恰是點睛之筆。 原文如下:就像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還沒出房門,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著必定是有人偷柴草來了。我爬著窗戶眼兒一瞧,卻不是我們村莊上的人……“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說來奇怪。老壽星當(dāng)個什么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biāo)致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 首先,“薛寶釵”同“雪抱柴”。故事中那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其實是暗喻薛寶釵,只有寶釵穿過大紅襖,曹雪芹在寶玉與寶釵初會時已經(jīng)寫得清清楚楚。第八回中,寶玉去寶釵房中探病,聽說寶釵有一塊神奇的金鎖后便要觀看,寶釵被他纏不過,因說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鏨上了,所以天天帶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兒?”一面說,一面解了排扣,從里面大紅襖兒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摘出來。 其次,假作真時真亦假。“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是太虛幻境的對聯(lián),暗示所有一切看到的真相都是浮云,而那些虛無縹緲的浮云才是真相。根據(jù)原文描述,劉姥姥講的這個故事是憑空捏造,此篇章的回目也寫的是“村姥姥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這個故事看似憑空捏造、毫無根據(jù),其實恰恰蘊藏著真相。 在大雪紛紛的冬天,薛寶釵為何會在窗戶外偷別人的柴火,很有可能是薛家即將陷入落敗,薛寶釵急于想找開一個溫暖的庇護所, 才找上了賈家。賈家雖然也搖搖欲墜,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比尋常人家究竟高出一等,為了讓薛家不至于任人魚肉,寶釵打算犧牲自己的顏面保全家族,因此才有了“雪中抽柴”的舉動。 寶釵原以為自己找對了庇護所,沒想到還是被有心人發(fā)現(xiàn),不僅柴火沒抽成,反而引起了一場大禍。寶釵費盡心機接近寶玉,意圖促成金玉良緣,沒想到還是被人橫加阻攔,金玉良緣最終沒有結(jié)成,薛家在大局勢的危機下也很快陷入衰落,寶釵在大雪紛紛的冬天被凍死,埋在了雪里,竟無一人為其收尸,與判詞“金簪雪里埋”相吻合。 《紅樓夢》全文沒有一句虛筆,曹雪芹利用局外人劉姥姥的一個故事,將薛寶釵的結(jié)局公之于眾,可惜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也迷,經(jīng)歷故事的人一無所知,看故事的人也未必能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