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通過科學教育學生,你就要熱愛自己所研究的科學,并且精通它,那么學生就會愛你,也會愛科學,你也就能夠教育他們;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熱愛科學,無論你怎樣強迫他們學習,科學也不會起任何的教育作用。——[俄]列·尼·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全集》第八卷  這個暑假末,星海小學應我們的“點餐”,送來了“科學”課,因為我們絲路小學的科學教學方面還比較欠缺,需要他們送來能量,幫助我們成長。 下面是周明星老師教學片斷的視頻,看著孩子們上課時的表現(xiàn),我們對“科學”教學還有信心了。這不由得使我引發(fā)一些聯(lián)想,小時候我們的“科學”課程不叫“科學”,叫“自然常識”(我小學時期在七十年代末)。 于是,我查了一些資料,了解到小學科學課程設置的歷史變化如下——1929---1936 低年級:自然, 高年級 :常識1965—1966 常識(包含歷史、地理、動物、植物、生活和物理、化學方面知識);1967—1978 工業(yè)基礎知識、農業(yè)基礎知識(各省市不同);作為父母,我們有理由對著今天的玩具搖頭、嘆息,我們有理由對完滿孩子們書架和生日禮物單的種種游戲感到不滿,因為,當玩具上總是附有說明,孩子們只需根據他人的計劃去游戲時,有一些東西已經失去了。在我小的時候,我會用木塊、粗鐵絲和鐵皮等做成一把槍,我會用電池、電線和線路板板做成自己的“遙控節(jié)日燈”,我還會把柳條編織成偽裝的帽子,加上土制地雷,和伙伴們玩起“打日本鬼子”的游戲……當世界已被創(chuàng)造,角色已被指定,故事的情節(jié)也被你想出來后,很難想象孩子們如何成為游戲的“主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