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常識 兒子馬上就小學畢業(yè)了。近日與他一起整理小學課本時發(fā)現(xiàn),他的語文課本中,竟有許多我們已經(jīng)忘卻、曾經(jīng)忽略,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常識。現(xiàn)記錄如下: 三年級上冊 第7課《李四光》: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是上千里,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 第13課《花鐘》:因為一日之中,溫度、濕度、光照變化的不同,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也不相同。 第15課《玩出了名堂》:荷蘭的列文虎克玩放大鏡,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第17課《孔子拜師》:當年,孔子為拜老子為師,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專程趕往千里之外的洛陽。 第20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528厘米,高24.8厘米。畫中有500多個人物。 第28課《獅子和鹿》: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美麗往往也會成為負擔。 四年級上冊 第2課《雅魯藏布大峽谷》:雅魯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峽谷最深處達6009米。 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魏格納《大陸與海洋的起源》提出了關于大陸漂移的假說。 …… (未完待續(xù))。 |
|
來自: 無盡金剛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