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人人都有,可是大腦的特點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了解,那么我們的大腦有什么特點呢? 大腦是一個重量僅占體重2%,卻消耗著身體20%能量的“大胃王”;大腦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器官,可是大家卻用它來記憶事情,而它又記不住,因為大腦的內(nèi)存有限;大腦喜歡做簡單的事情,喜歡做有截止日期的事情;大腦每時每刻都有無數(shù)的想法涌現(xiàn)出來;大腦很容易疲勞,也需要休息和恢復(fù)。 針對大腦的這些特點,我們從五個方面進行時間管理,效率可以提高4倍以上:1、充分利用早上的大好時光,那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早上起床后的兩三個小時里大腦最為清醒,也不會疲勞,而且經(jīng)過一晚上的休息,處于非常有條理的狀態(tài),是一天中頭腦機能最好的時間段,所以稱為黃金時間。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理論性強的工作,比如學(xué)習(xí)外語、練習(xí)聲音、練習(xí)演講、寫作文章以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 2、腦袋里只能裝一件事,那就是下一步行動。我們接到一個項目或者從清單中取出一個任務(wù)的時候,需要把任務(wù)分解成若干“行動”,然后再去找到“下一步行動”,最后再去執(zhí)行它。執(zhí)行完以后,再執(zhí)行下一步的“下一步行動”,就這樣,整個任務(wù)在“下一步行動”的驅(qū)動下順利完成了。同時我們設(shè)置好完成每一個“下一步行動”的截止日期。 3、大腦是CPU,是用來思考問題的,不是用來記憶事情的。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清空大腦的習(xí)慣,隨時進行記錄。在工作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雜念浮現(xiàn)在腦海中,這些雜念基本上都是關(guān)于日程、該做的事等還沒有決定或者還沒有完成的事情,只需要拿出紙和筆,把這些雜念記下來,寫進待辦清單、日程清單、行動清單里,只要把心里惦記的事情全部都寫出來,它們就再也不會干擾我們的思路了。 4、進入心流狀態(tài)被打擾后,重新恢復(fù)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至少需要15分鐘。當人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某一項工作時,別人的電話、搭話等都會使注意力被打斷。如果被打斷2至3次,至少會損失45分鐘的高效時間。我們工作的時候可以采用關(guān)上門、到會議室、別人打擾時先記錄下事情告訴對方稍后再去處理等方式,集中精力進行高效工作,每個人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防止被干擾。 5、注重勞逸結(jié)合,讓大腦得到恢復(fù)。大腦具有可塑性,堅持用正確方法去休息,我們將會擁有一個不易疲勞的大腦。其一,每工作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工作分輕工作和重工作,工作15分鐘、25分鐘、45分鐘、90分鐘等再去休息都可以,因人而宜的把握好專注力的起伏,高度專注時努力工作,專注力下降的時候就去休息。其二,每天中午保證30分鐘至40分鐘的休息。休息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其三,利用冥想進行休息。那冥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從字面上看,“冥”就是泯滅,“想”就是我們的思維連在一起,冥想就是去除我們思維中的妄想和執(zhí)著,幫助我們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也讓大腦能夠放松和休息。其實冥想的門檻很低,你只需要坐在地上或者椅子上,閉上眼睛,如果采用睜著眼睛的方式,則雙眼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關(guān)注自己的呼吸就可以了,至于腦海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不要去控制,隨它去想。每天在辦公室、家里、地鐵上、公交車上等隨時隨地都可以休息,每次3分鐘以上。 自律改變生活!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中轉(zhuǎn)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