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古文探奇】游青山記-李澄中

 高山仙人掌 2020-06-30

READ

游青山記

余既客姑孰,聞拾遺太白墓在青山,乃偕詩僧息機攜酒一樽,命舟泛姑溪往奠之。于時風日清美,淥水垂楊相映。三里為白紵,雷峰諸山,不及登。再十里為龍山,晉參軍孟嘉九日落帽處。復五里,舍舟登岸,行稻塍上,逶迤二三里,至太白祠。祠三楹,荒廢已久,牛溲馬勃滿之。其后即太白墓,碑鐫“名賢李太白之墓”八字。祠內外松、柏、槐、檀皆數百年物。昔太白歿,殯于龍山東麓。其后范傳正觀察宣歙,命當涂令歐陽縱訪得其女孫二人,始知伯禽止一子,出游不知所之??v遵公遺令,改葬青山之側。蓋公平生最慕謝宣城,其詩曰:“臨風懷謝公”,又曰:“宅近青山同謝朓”。公之蛻骨究與謝公青山結異代之德鄰,謂非其積誠為之歟? 復入舟,約八九里,東南陟山麓,時斜日將暝,下映萬頃湖,窈窕如鏡矣。及巔,兩童子相扶掖,幾不辨門徑所在。聽鐘聲自高林達澗底,為凄慟者久之。是日,宿山中,曉起登樓,湖山一氣,如在幾案間。下出山門,觀所謂謝公池者,池闊半畝許,中有赤鯉長三尺,每將雨,則躍出水面,寺僧以為驗也。舊為謝公宅,故土人號謝公池。亦曰謝公井云。嗚呼玄暉,五馬雙旌往來于湖山杳靄之中,迄今近千年,遺跡僅存。而拾遺之墓亦荒穢不治,即賢士大夫間有起而修葺之者,安必其久而不廢乎? 予以乘興來游,瞻眺祠墓,不禁風流堙墜之悲。故人祝子駿公適宰是邑,聞予說,亟捐俸補其頹缺,并悉數墓門之樹,勒石壁間以告來者。人患不砥行立名耳,豈患無知己哉! 予既高駿公之義,而平生向往乎公者,亦借以少酬也已。

作者簡介

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生息之地,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多少杰出人物為此燦爛的文化寶庫增輝添彩。他們的英名,贏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對他們的無限景仰與追慕。歷代統(tǒng)治階級雖也口口聲聲對先賢表示紀念,可是他們終日忙于一身一家的享樂,哪里還顧得上那些為祖國文化做出杰出貢獻的優(yōu)秀人物的“寂寞身后事”呢! 就連風流一時的六朝名詩人謝眺及唐代大詩人李白也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厄運。當后人瞻仰他們的廬墓時,見其墳臺冷落荒涼的情景,怎能不臨風感嘆、愴然淚下呢! 清初散文家李澄中寫的《游青山記》,正是這樣一篇發(fā)人深思的作品。

這不是平常的描繪湖光山色的游記,這里沒有吟風弄月的搔首弄姿,作者只就其所聞所見,通過對充滿地方色彩的深層文化積淀的發(fā)掘,來抒發(fā)自己悲古憫今、抨擊當道的激憤情懷,文章很有骨力。從結構上看,它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記游,二是議論。第一部分記敘拜謁太白祠墓及觀覽謝公池的景況和心情。此段又可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寫泛舟前往太白祠墓。作者選擇一個“風日清美”的佳日,偕一僧攜酒命舟,溯姑溪而上,往奠詩魂。開篇點出一個“奠”字,已定下全文基調,曰“僧”曰“酒”,又將“太白遺風”隱含其中,自是妙筆。“青山”位于安徽當涂縣境內,與龍山隔河相望。南齊詩人謝朓常游于此,故又名“謝公山”。李白仰慕謝朓其人其詩,兼慕其地,曾在此營宅以居,臨終有安葬于青山的遺愿。至于敘寫沿途風光,僅取五個閃掠鏡頭:“淥水垂楊”、“諸峰迭翠”、“晉代衣冠”、“舍舟登岸”、“逶迤山道”,就概括出這一帶的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風光,益見精采。白紵、雷峰,皆有典故; 點出“晉孟嘉落帽處”的龍山,使人油然想起李白的名句:“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贝嗽娊杈把詰眩少澘蓢@。第二層,寫李白祠墓。祠三楹,“牛溲馬勃滿之”,不禁令人晞噓感嘆。墓雖碑石尚存,亦僅存“唐名賢李太白之墓”八字而已。然四周之松柏槐檀,蒼翠勁道,則“皆數百年物”。這一浮雕式的筆觸,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睹樹思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風骨卓然可見。第三層,用插敘方法,寫太白安葬與遷葬經過。太白病死于安徽當涂,始殯于龍山東麓,后來宣歙觀察使范傳正令歐陽縱尋訪詩仙后人,并遵太白遺愿,將其“蛻骨”改葬青山之側,這已是太白歿后五十年的事了。作者摘引李白詩句,勾畫出一個偉大詩人“一生低首謝宣城”的風貌,令人仰慕。第四層,寫登山所見。行文至此,陡起波瀾。既寫出斜日將暝時萬頃湖面“窈窕如鏡”的絕美風光,又寫出自己在兩童扶掖下登及山顛時“幾不辨門徑”的尋幽之趣,可謂生花妙筆。此時,“聽鐘聲自高林達澗底”,情含鐘聲之中,意在鐘聲之外,尤妙。第一天游蹤至此而止,文章脈絡井然。最后一層,寫第二天的游覽。黎明登樓眺望,湖山一氣,天水一色,有如大筆淡掃的一幅水墨畫,混茫一片,氣象不凡,給人以心胸開闊之感,精神為之一振。這“湖山一氣”四字,把謝脁這位善寫山水的詩人風采是完全突現出來了。但作者在此只說“池”“宅”“井”三者同為一物,大有“江山故宅空文藻”之感慨。這既暗示其地之荒涼,也為下文展開大段議論蓄勢,如箭待發(fā),力在其中。

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嗚呼玄暉”一語領起下文,隨即放開筆墨,暢抒所懷。既嘆謝脁當年以太守之尊,“五馬雙旌往來于湖山杳靄之中”,遺跡千年僅存; 復悲李白祠墓之“荒穢不治”,“不禁風流堙墜之悲”,讀之令人淚下。文章至此,感情達到高潮。情蘊于衷,而發(fā)之于外。如果不是出于對詩人李白和謝朓的由衷仰慕之情,何能如此? 在這里,作者輕點老友祝公慨然捐俸修墓一事,從而引出“人患不砥行立名耳,豈患無知已哉”這一警語,更使文章精神升華到一個極高極美的境界。是的,人民是不會忘記那些民族精英的。千古知已,永記永存,作者生平向往李白的一片誠心,也因修墓一事的完成而可少酬了。文章一氣呵成,至此戛然而止,如水之當行當止,恰到好處。

這篇游記不同凡響。敘事簡要,議論精采,敘事是議論的基礎,議論是敘事的升華。作者不只是前來憑吊古跡,而是有所為而發(fā)的。因為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清初大興文字獄之時,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殘,知識分子的思想被禁錮得如同鐵桶一般,沒有一絲活氣。作者往奠古人,正是悲憫自己。他在《青山拜太白墓》一詩結尾寫道:“白星翰林我與君,但恨獨遜君聲聞。君譴我遷同失意,世上豈無高將軍! 我去還山葺茆屋,脫屣富貴輕浮云。俯仰異代結知己,喬松謖謖迎斜曛。”這是把自己的悲憤表達得再明白不過了?!皭澩镆粸I,蕭條異代不同時?!边@才真是作者此次游覽青山的目的和他寫作這篇游記的動機呢。

全文結構謹嚴,氣脈直貫到底,語言也很平實,雖簡而不枯。作者只隨游蹤所至,信筆寫來,并不刻意求工,然而自有一股熱力涌蕩其間,活潑清新,給人以親切之感。無論粗筆細筆,或濃或淡,或實或虛,很多都是耐人尋味的。如寫游蹤,多次計算里程,三里是什么,五里又是什么,巧妙地表達出瞻仰者的急迫心情,細思即覺非常動人。又如寫謝公池數句,著力細寫游魚,似是閑文,卻很有趣。這既寫出一幅“鯉魚跳水”的風景畫,也刻畫出一幅“山僧迷信”的風俗圖。若非大手筆,何能如此?

作者不愧是一位散文大家,也不愧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散文清新流轉,已如上述; 他的詩作也可與清初名家宋琬、王士禎等相抗衡。他這次來游青山,就寫下不少出色的詩篇。至于他的這篇游記,因昔時交通不便,前人來此瞻仰者少,沒有寫出類似的作品,可算填補了一個歷史的空白,這在我國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磨滅的美學價值,在旅游事業(yè)不斷開發(fā)的今天,那就使得青山這一名勝之地更加增光添彩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埋了詩仙“蛻骨”的青山將永遠令人神往,永遠值得人們留戀!

李澄中(1629.8.7—1700.6.22)字渭清,號雷田,又號漁村、怡堂,晚號“秋水老人”、“艮齋老人”。山東諸城箭口鎮(zhèn)辛莊子村人,后遷居縣城超然臺下。諸城無忌李氏十世祖。康熙版《東武李氏族譜》主修人。生于明思宗崇禎二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年七十二歲。清初著名文人、史學家、詩人、藏書家。一生著作頗豐。其詩、賦墨跡部分珍藏于諸城市博物館。




品讀好詩詞

品讀經典 品讀好詩詞

品讀、鑒賞經典詩詞歌賦

分享、交流精美原創(chuàng)文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