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行 塞外暑天,久旱無雨,日日驕陽似火,努力炙烤著大地。山頭裸露著灰白脊梁,只有低洼處有些微綠,莊稼們低垂著葉片,路邊的大樹依然伸展著枝桿,對抗著炎炎烈日。
7月9日下午2點,我們一行12人乘一輛中巴,沿呼滿通道一路向東北去。車是新的,路寬闊而平坦,赤日高照,大有化銅溶鐵之狀,小司機悠然駕車,呼嘯間已過商都,直奔化德縣境。 我是后旗人,離商都縣很近,但從未去過商都縣境及商都以東任何地方。對商都,我只是聽說而已。大概屬綏東五縣之列。在我的影響中這里是老縣城,民風淳厚,然而過去也曾以貧困著稱。今天乘車經(jīng)過,在車窗里所見,縣城建設別致,平整寬闊的馬路,綠樹成蔭,商鋪林立,一切在蓬勃發(fā)展中。 元上都附近花草 過了化德地界往東,更是一片荒涼,這個時節(jié),原來淺淺的湖泊早已干涸,寸草不生,露出白晃晃的像餓漢肚皮一樣的堿地,煞是難看。遠望的山坡上黑的是石頭,黃的是沙土,只是少了些綠意。偶爾路過村鎮(zhèn)時才能看到一些老樹和新栽的小樹苗,當然也有些噴灌之類的農(nóng)田但長勢極差,向日葵才一尺來高,且葉子低垂,沒有一些精神。是呀,七月的大旱,人類無能為力。這樣的旱情一直到白旗境內(nèi)仍然滿目滄涼。當然現(xiàn)在的城里人對干旱與炎熱,只是覺得炎暑難耐,而我作為一個農(nóng)民出身且在農(nóng)村長大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莊稼怎樣生長,牲口吃什么,農(nóng)民這一年的收成咋辦這一類問題。不過許多人會說我杞人猶天了,現(xiàn)在到處打井抽水,有的是噴灌滴灌??墒悄阋矐撝赖叵碌乃彩怯邢薜?。 終于看到了一些沙丘,同行者告訴我,這里就是渾善達克沙地。我好象聽說過。從車窗望去,不遠不近的有些老榆樹堅強地挺立在炎炎烈日下,它們盡管有些彎腰曲背老態(tài)龍鐘,卻堅守在沙丘上,保持著渾善達克沙地的特有地貌。是的,渾善達克是它們的家園,盡管苦些,但這些老者還在堅守,我贊美它們堅強的生命力,更崇敬它們那貧賤不移的高尚品格。 元上都遺址 晚上六點半,車子停在旅社院內(nèi),我們到站了。當?shù)氐耐緜儫崆檎惺?,自不必說。夕陽現(xiàn)出一抹紅色,給小鎮(zhèn)罩上了神密的色彩,人們感到一陣清涼爽快。 下午兩點半,參加這次活動的朋友們坐車,從五一收場出發(fā),在新建的柏油路上飛馳,此時我的眼球已不夠用了。遠處是無際的草原,是我從未見過的。草原更遠處則是連綿起伏的淡綠色的群山,如顫動的五線譜,那些或遠或近的大小樹木,便是這五線譜上的音符。這時我的耳邊似乎隱約聽到蒙古族歌手那嘹亮悠遠的歌聲,使人心曠神怡。在導游的引導下,我們先參觀元上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建在一座敖包山的半坡上,遠望如一大木箱插入山體,設計者想法新奇。人們通過長長的臺階進入館內(nèi)。 導游用標準的普通話滔滔不絕地講解元上都及忽必烈的英雄業(yè)績,以及草原的知識。言語間流露出無限自豪。此時我看到了館內(nèi)陳列的有限的石雕人像、雕花的飲馬槽,以及銅器、瓦當、孔雀藍的琉璃瓦等等當?shù)爻鐾恋奈奈铮斎贿€有一些精美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介紹。到此我已經(jīng)覺得這元上都似乎不是空談,不過我想要看到的是真的遺跡。 在導游的講解中我了解到,元上都是蒙元文化的發(fā)祥地,1256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此建都,史稱上都,與元大都(北京市)構成元朝兩大首都。每年春分時皇帝便從大都移駕上都,到秋分又返回大都,實際上上都便是元之夏都。 我佇立在大安閣臺基上,不禁向四面望去,我感嘆那些統(tǒng)治者們的眼光。整座皇城北依龍崗山,南面有閃電河作護城河,穩(wěn)穩(wěn)地座落在金蓮川草地上,四周是五彩斑瀾的草地。草地上長滿花草,一尺多高的青草,間生著地榆、威靈草、干枝梅(即蒼蠅花)等上百種花草,這時節(jié)花們開得煞是熱鬧。當然,最著名的是金蓮花,每年7月20日是金蓮花盛開之時,當?shù)剡€把這個時段設為金蓮花賞花節(jié),我們來的雖早些,但大多金蓮花已經(jīng)開了,金燦燦的美,色彩迷人好看,象金色繁星灑滿草原。金蓮花不僅好看,她清涼敗毒,效果極好,乃草原一寶。是呀,宮殿、草原、野花、森林、溪流及遠處的山巒,構成了這座都城的美麗和神秘。英國詩人曾為其賦詩《忽必烈汗》,使之更名聲大噪,引起了歐洲貴族、雅士的向往,歐洲的天文學家還用它給土星的第六顆衛(wèi)星命名。 在大安殿上,忽必烈接見了馬可.波羅。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說:“上都,現(xiàn)在在位的大汗建也,有大理石官殿,甚美。其房間內(nèi)都涂上黃金,繪種種鳥獸花卉,技藝之佳,精美之極,讓人嘆為觀止”。 遙想當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祖孫,揮元朝鐵騎,橫掃六合,所向披靡。征服了歐亞40多個國家,讓天下人紛紛來此朝拜。這輝煌,繁華,熱鬧,恐怕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據(jù)說當時常住人口有十多萬,最多時達上百萬。各種工匠、商賈、牧人、僧侶、各國史節(jié)、游人云集于此。如今值身于此,廢城淹沒在草叢中,昔日輝煌威風的都城在哪里呢?只如今“荒冢一堆草沒了?!睔v史的更迭,有多少叫人嗟嘆不已的憾事。 雖然上都之威盛早已遠去,但內(nèi)蒙古人民發(fā)掘保護了這一珍貴的古城遺址,保護了古人厚積的智慧的結晶與民族的藝術的瑰寶。它也是中華民族及至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chǎn)。2012年9月29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進行的第36屆委員會上,討論并通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也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
該文寫到這里算是結束。由于本人對歷史知識的缺失,再加上年紀大了,記憶力又差,文中只談了自己這次耳聞目睹的一些事與物及感受,有些數(shù)據(jù)和所見事物表述若有不準,敬請諒解! |
|
來自: 新用戶0686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