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xué)留言要看葡萄,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藥材,請在文末留言告訴我,給您安排哦!別名 李實、嘉慶子、玉皇李、山李子、嘉應(yīng)子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酸、性平。歸肝、脾、腎經(jīng)。 功效主治 清熱生津,消積。主虛勞骨蒸,消渴,食積,腹水。根: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帶。種仁:活血祛瘀,滑腸,利水。用于跌打損傷,淤血作痛,大便燥結(jié),浮腫。 ![]()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者,生食,每次100-300g。 注意 不可多食,多食生痰,助濕發(fā)瘧痢,損傷脾胃,脾弱者尤忌之。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果實。7-8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鮮用。生于山坡灌叢中、山谷疏林中或水邊、溝底、路旁等處。海拔400-2600米。我國各省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為重要溫帶果樹之一。 性狀 果實呈球狀卵形,直徑2-4cm,先端微尖,基部凹陷,一側(cè)有深溝,表面黃棕色或棕色。果肉較厚,果核扁平長橢圓形,長6-10mm,寬4-7mm,厚約2mm,褐黃色,有明顯縱向皺紋。氣微、味酸、微甜。 ![]() 復(fù)方 ①治骨蒸勞熱,或消渴引飲:鮮李子搗絞汁冷服。(《泉州本草》) ②治肝腫硬腹水:李子鮮食。(《泉州本草》) 文獻(xiàn)摘錄 1.《泉州本草》 清濕熱,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勞熱,消渴引飲等證。 2.《本草求真》 《素問》言李味屬肝,故治多在于肝,正思邈所謂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熱不調(diào),骨節(jié)間有癆熱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則熱得酸則斂,得苦則降,而能使熱悉去也。 3.《飲食須知》 味甘酸,性微溫。多食令人臚脹,發(fā)痰瘧虛熱。同蜜及雀肉、雞肉、雞子、鴨肉、鴨子食,損五臟。同漿水食,令霍亂。勿同麋鹿 肉食。李味苦澀者,不可食。不沉水者有毒,勿食。服術(shù)人忌之。妊婦服之,子生瘡疥。 4.《滇南本草》 味甘、酸。治風(fēng)濕、氣滯血凝。葉治金瘡,水腫。不可多食,傷損脾胃。 ![]() 5.《醫(yī)學(xué)入門》 李子苦甘治肝病,骨間勞熱須臾凈,核仁消瘀通小腸,根皮止痢奔豚定。無毒。肝病宜食。去骨節(jié)間勞熱,除痼熱,調(diào)中。久食令人虛熱,臨水食發(fā)痰瘧。又不可與白蜜、雀肉同食。核仁,苦,平,無毒。主僵仆躋,瘀血骨痛內(nèi)傷,利小腸,下水氣,除腫滿及女子小腹脹滿。入藥泡去皮尖。根白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煩逆氣,奔豚香港腳,熱毒煩躁,女子卒赤白下,男子赤白痢。去粗皮,炙黃色,水煮服之?;ǎ?。主小兒壯熱痼疾,驚癇,作湯浴之。 本內(nèi)容主要參考《中華本草》等文獻(xiàn)資料,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若需用藥,請遵醫(yī)囑。 小編水平有限,圖片文字難免錯誤,歡迎留言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