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 《殷本紀(jì)》是漢代史學(xué)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記》第三篇。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了約600年的時間,期間經(jīng)歷過兩次從極衰到極盛的生死考驗,最終亡于商紂王之手。 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商朝是一個充滿了魔幻色彩的朝代。 一方面,是因為商朝人對鬼神的崇拜,和對占卜的癡迷。 上至達(dá)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小到個人今天運(yùn)勢如何,孩子生了病什么時候能好,大到今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能不能豐收、君王帶兵打仗能不能取得勝利,等等,無一不占,無一不卜。 當(dāng)然了,如果是影響家國未來的大事,占卜完后肯定是要把給它們給記錄下來的。于是,商朝人們便以「象形」的方式,把這些卜辭給通通刻在了甲骨上,成為了我們?nèi)A夏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另一方面,是因為《封神演義》這部古代神魔小說,對商朝末代天子商紂王入木三門的刻畫。 在《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中,商紂王因為寵愛美人蘇妲己,犯下了,如,濫用酷刑、殘害忠良、囚禁西伯侯姬昌等種種罪行,讓人恨不得沖進(jìn)書去,把他給挫骨揚(yáng)灰。 那么,史書上真實記載的商朝又是怎樣的?商朝人是否真如后人所說的那樣信奉鬼神?商紂王是真的因為寵愛美人蘇妲己,才使得殷商六百年基業(yè)毀于一旦的嗎? 來和靈遙一起讀讀這篇司馬遷寫的《史記·殷本紀(jì)》,一起走進(jìn)司馬遷筆下的商朝吧~ 01.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不同于《五帝本紀(jì)》和《夏本紀(jì)》中規(guī)中矩的開端,司馬遷一上來,便給我們講了一個魔幻故事: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記·殷本紀(jì)》 傳說,商朝人的始祖叫契(xie,4聲),他的母親是「五帝之一」帝嚳(ku,四聲)的側(cè)妃。有一天,簡狄和另外兩個好姐妹一起出去洗澡,看見玄女掉了一枚蛋。于是,簡狄便把這個蛋給來撿吃了,不久后,便懷孕生下了契。 初讀這一段文字時,靈遙便十分地驚訝。 你想呀,一位天子的側(cè)妃,在與好姐妹外出沐浴時,莫名其妙地因為吃了一個蛋懷孕了。 這種明目張膽給天子頭上扣綠帽子的行為,居然一沒有被逐出宮門,二沒有被問斬,實屬罕見。 后來,靈遙想了想,覺得司馬遷之所以會這么寫,可能有兩個方面的用意: 一個是為了告訴我們商朝始祖契的不凡出身,呼應(yīng)《商頌》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二一個是為了告訴當(dāng)時人們對神靈的崇拜,暗示了契是「天選之子」。 果然,挈在長大后,便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為「司徒」,主管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種人倫的教育。 后來,舜又把契給封在了商國,賜姓子氏。 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xùn),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子氏。《史記·殷本紀(jì)》 而后,天乙帝(即,成湯)掌權(quán)的時候,因為當(dāng)時的天子夏桀(jie,2聲)推行暴虐的統(tǒng)治,荒淫無度,諸侯們便先后起兵反抗。 于是,成湯便在丞相伊尹的輔佐下,帶兵出征,先是消滅了諸侯昆吾氏,然后,順應(yīng)上天的旨意,滅了夏朝,登上了天子的寶座。 回顧成湯滅夏這段歷史,靈遙發(fā)現(xiàn)了兩個有趣的點(diǎn): 一個是他的左膀右臂,丞相伊尹是如何來到他的身邊的。在史記《殷本紀(jì)》中,司馬記載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一個說的是,伊尹本來是一個奴隸,為了給成湯提建議,便以「有莘氏陪嫁廚子」的身份,主動來到了成湯身邊,然后用烹調(diào)的滋味比喻為政的方法,來勸說成湯行王道。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有莘氏媵(ying,四聲)臣,負(fù)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妒酚洝ひ蟊炯o(jì)》 另一個說的是,伊尹是一個有德有才,卻隱居不做官的人。于是,成湯便聘請人去迎他出山,總共去了5次,才成功請到他出來做宰相。 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妒酚洝ひ蟊炯o(jì)》? 這兩個故事,無論你更認(rèn)同哪一個,都說明了一件事,成湯是一位能夠為了天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君主,更聽得進(jìn)去賢能之人對他的建議。這樣的為政方式,與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有著天壤之別,后面我們會詳細(xì)說到。 二一個是他在滅夏朝時的「戰(zhàn)前動員」。 匪臺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 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史記·殷本紀(jì)》 這短短的幾句話里,靈遙一共讀到了兩層的意思: 一個是出兵討伐夏桀的原因,自己并不想謀反,但是,夏桀作惡太多了,天下已經(jīng)容不下他了;二一個是自己是奉了上天的旨意,才出兵討伐夏桀的,如果有誰不配合,那么便要要對方好看。 由此可見,在夏商更迭時期,天下依舊是有德者居之。也就是說,當(dāng)朝天子如果不能夠履行自己的義務(wù),那么,其他得到諸侯們擁護(hù)的人,便能夠替天行道,輪流坐莊。 02. 怪樹生朝堂,野雞登鼎鳴 好景不長,雍己帝登位的時候,殷朝因為政治衰敗,有的諸侯已經(jīng)不來朝拜了。(殷道衰,諸侯或不至?!妒酚洝ひ蟊炯o(jì)》) 而后,到了他的弟弟,也就是太戊帝繼位的時候,朝堂上更是發(fā)生了一件怪事。 ![]() 根據(jù)《史記·殷本紀(jì)》記載, 一夜之間,國都毫的朝堂上,出現(xiàn)了一棵桑樹和一棵谷樹。這兩樹緊緊地環(huán)抱彼此,一夜之間長成了兩手合抱那么粗。 于是,當(dāng)時的天子太戊帝,便害怕地問丞相伊陟,到底該怎么辦。 然后,丞相伊陟便回答道:「我聽說妖怪是不能夠戰(zhàn)勝有德之人的,君王的政令大概是有什么缺憾了吧?君王還是修養(yǎng)德行吧。」 結(jié)果,太戊帝聽從了伊陟的建議,開始勤政修德,勵精圖治,衰落的商朝竟因此再度興盛,各路諸侯紛紛來朝納貢,并尊稱太戊為「中宗」。 中宗個人也因為修德而長壽,穩(wěn)坐天子之位長達(dá)75年,成為了歷史上少數(shù)歲數(shù)過百的帝王。 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鞆闹?,而祥??菟蓝??!妒酚洝ひ蟊炯o(jì)》 ![]() 那么,司馬遷為什么會把這個聽起來更像是野史的故事,給編進(jìn)這樣一部正統(tǒng)史學(xué)著作中呢? 我們不妨帶著這個疑問,再來看一下另一個《史記·殷本紀(jì)》中記載的商朝「由衰轉(zhuǎn)盛」的傳奇故事吧。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武丁帝時期的故事。 他在祭祀先帝成湯的第二天,有一只野雞飛到了鼎耳上,放聲鳴叫。于是,武丁害怕不已,問祖己道,這是什么情況? 祖己便開導(dǎo)他說:「上天監(jiān)視下名,以其道義為典范,上天賜給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使人的壽命夭折,是人自己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有的人不遵道德,不服罪,上天便降下符命來糾正他的德行。因此,大王要順應(yīng)天命,按照常規(guī)來祭祀,不要信奉應(yīng)該拋棄的方法?!?/p> 而后,武丁帝與太戊帝一樣,都聽從了賢臣的建議,勤修德政,迎來的商朝的第二次中興。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xùn)王曰:“唯天監(jiān)下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鳴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于棄道?!薄妒酚洝ひ蟊炯o(jì)》 ![]() 小插曲:有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去河南安陽殷墟看看武丁時期商朝的輝煌。 ![]() 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個故事給放在一起來看。 首先,它們講述的,都是在君王德行不夠的時候,身邊出現(xiàn)了亂象。而后,君王聽從了賢臣的勸誡,勤修德政,順應(yīng)天命,亂象消失,國家二次興盛。 ![]() 因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司馬遷記錄下這兩個故事,是為了勸誡漢武帝(和后世的帝王們),要時時反省自己的過失,小心謹(jǐn)慎地治理國家,不得有違上天的旨意。 ![]() 其次,這兩個故事里,都有賢臣出面來為點(diǎn)撥君主。 這既與后面的商紂王多次誅殺賢臣起到了鮮明的對比,也是在以古喻今,告誡當(dāng)朝天子漢武帝(和后世的統(tǒng)治者),要親賢臣,遠(yuǎn)小人。 最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商朝人們還是崇拜鬼神,重視祭祀的。而,在上天的約束下,即便是帝王將相,其一言一行,也是符合制度規(guī)范的。 于是,商朝的兩次「由衰轉(zhuǎn)盛」,也是情理之中了。 ![]() 03. 武乙射日,紂王亡商 然而,武乙帝繼位的時候,一切都發(fā)生了180度的大逆轉(zhuǎn)。 不同于以往君主的勤修德政,盡心侍奉鬼神,武乙帝不僅性情暴虐,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為「天神」的偶像,與他賭博。一旦天神不能取勝,他便侮辱他,令人造了一個皮袋子,袋子里面盛滿了鮮血,武乙帝朝上射它,命名為「射天」。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昂而射之,命曰“射天”?!妒酚洝ひ蟊炯o(jì)》 ![]() 結(jié)果,觸怒了天神的武乙帝,成了一個「短命鬼」,在黃河、渭水間打獵的時候,遇上天上打爆雷,活活被雷給劈死了。 武乙獵於河渭之閑,暴雷,武乙震死?!妒酚洝ひ蟊炯o(jì)》 于是,他與王后生的小兒子辛,繼承了他的皇位,天下封他為「商紂王」。 一提起商紂王,靈遙相信,很多朋友都會一下子想起《封神榜》里那個貪戀美色,寵愛狐貍精蘇妲己,建造刑具炮烙、酒池肉林,剖比干的心,囚禁周文王姬昌于羑里的暴君。 ![]() 那么,《史記·殷本紀(jì)》中的商紂王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君王呢?他最終亡了600年殷商,葬身于鹿臺火海之中的根源,真的只是因為寵愛美人蘇妲己嗎? 想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便要先去了解,商紂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及他從父親和先祖的手里,繼承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商朝。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商紂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史記·殷本紀(jì)》中,司馬遷寫道,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妒酚洝ひ蟊炯o(jì)》 這段話中,最為重要的是最后半句「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翻譯過來便是,紂王他以自己的才能夸耀于臣下,用自己的聲望抬高自己在天下的地位,認(rèn)為別人都在自己之下。 由此可見,商紂王是一個極度自負(fù)的人。 在他看來,他才是全天下最厲害的人,哪怕是神都要靠邊站。誰要膽敢出言糾正他的過失,那便是自尋死路。 ![]() 于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位列三公的西伯昌、九侯、鄂侯,還是比干,都沒能夠拉得住他,死的死、傷的傷、被囚禁被囚禁。 更為夸張的,紂的臣子祖伊在聽聞諸侯們紛紛投奔了西伯侯姬昌,跑來勸誡紂王,說從占卜結(jié)果來看,如果繼續(xù)施行暴政,會有亡國之災(zāi)時,他非但充耳不聞,還告訴祖伊說,「我生下來做國君,難道不是天命所歸嗎?」 及西伯伐饑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史記·殷本紀(jì)》 由此可見,經(jīng)由帝武乙和帝紂兩朝天子后,商朝已經(jīng)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凌駕于鬼神之上,不守規(guī)矩,肆意妄為。 而,與此同時,商朝還不幸處在一個內(nèi)外交困的時代。 一方面,自從中丁帝以來,因為時常廢除嫡長子,改立諸弟兄和他們的兒子為繼承人,諸弟兄和他們的兒子們常常會有爭斗,進(jìn)而造成了長達(dá)九世的混亂。 期間,再加上多位國君多次遷都,遠(yuǎn)離出生地的舉措,不僅勞命傷財,還失去了民心,時常惹得天怒人怨。 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fù)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妒酚洝ひ蟊炯o(jì)》 ![]() 另一方面,當(dāng)時的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因為勤修德政,得到了諸侯們的紛紛擁護(hù),以至于周武王在起兵向東討伐商朝時,得到了八百余個諸侯的大力支持。 ![]() 因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商朝之所以會從極盛走向極衰,商紂王寵愛蘇妲己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還有更多制度上的原因。 以上,便是我對《史記·殷本紀(jì)》的解讀。 這篇文章里,我們從「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開始,一步步地還原了《史書》中商朝的原本面貌,揭開了600年殷商從興盛,到衰落,再到二次復(fù)興,最后亡于紂王的原因。 靈遙個人看來,任何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偶然的?;赝麣v史,我們總能從中找到些許端倪。 比方說,成湯興商,既有諸如,伊尹之類賢臣的輔佐之功,又有他對天地外物的仁慈,和對上天的順應(yīng),而,紂王亡商,既有諸如,妲己、費(fèi)中堂、惡,等小人從中作祟,又有他剛愎自用,聽不進(jìn)去納言的性格缺陷。 ![]() 因此,我們在解讀歷史的時候,不妨也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把一件事放到一個長久的時間里去看。這樣,我們才能夠離真相更進(jìn)一步,離偏見更近一步。 靈遙想,這也許也是司馬遷耗費(fèi)整整14年的光景,寫出《史記》這部大作的初心吧? 以上。 希望你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