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遇見木香花,是在十多年前一個春末的黃昏。當(dāng)時我正從校園湖畔的紫藤長廊下穿過,還未從如云似霧的紫藤花海中回過神來,又不知不覺地沉醉在一股馥郁的甜香之中。循著香味抬頭望去,只見在廊架的盡頭,有無數(shù)團團簇簇的白色小花綴滿枝條,如飛瀑般垂掛而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此后在我的記憶中,那一架木香花足以用驚艷二字來形容。 繁花滿枝,淡雅芬芳的木香花。圖片:蟄伏的蛇 不止我愛這如瓊似玉的木香花,歷史上的不少文人墨客也對它青睞有加。 南宋詞人姜夔在《洞仙歌》一詞中,不僅以“鵝兒真似酒,我愛幽芳,還比酴醿又嬌絕”,來形容黃木香鵝黃如酒和嬌艷可愛。還要親自將黃木香種于古松之下,待玉龍騰起直上松髯,再請辛棄疾做詩品評一番。他借著清雅高潔的黃木香,表達了對辛棄疾伐金壯志的欽佩之情。宋人張元干以“比似雪時猶帶韻,不如梅處卻緣多”,來贊美木香繁花似雪,冰清玉潔與梅同格。而汪曾祺先生則在《昆明的雨》文末的短詩中,回憶起抗戰(zhàn)時期昆明的木香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這是他在經(jīng)歷了人生苦難和挫折后,內(nèi)心依然平和曠達的寫照。 恣意爛漫的黃木香花。圖片:Abrahami / wikimedia commons 你見到的是哪種木香花 木香花(Rosa banksiae)是薔薇科薔薇屬的常綠攀援灌木,它原產(chǎn)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在山間灌叢或是路邊溪畔都能一睹芳容。比起薔薇和月季這兩位同屬的親戚,木香花的美貌也是不遑多讓,加之芬芳馥郁,因而得名木香。 氣味芳香,玲瓏素雅的木香花。圖片:Cillas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中國,木香花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大約在唐朝末年,它走出了山野,進入了花園。到了宋代,淡雅芬芳的木香花成了深受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甚至與蘭花、牡丹等并列為花中一品。 簇簇小花縈繞枝條,點綴著暮春風(fēng)光。圖片:蟄伏的蛇 其實,木香花究竟所指何物,古人也經(jīng)常搞不清楚。根據(jù)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考證,木香本名為“蜜香”,是一種草本植物。由于名字中帶木香的植物實在太多,而且當(dāng)時的人們還將一種藤本植物也混稱為木香。于是,就連李時珍也忍不住在書中吐槽,說木香真是越來越亂了。但他認為木香花是一種薔薇的觀點,與如今的植物分類系統(tǒng)竟不謀而合。 《本草綱目》中的木香,多是指菊科植物云木香(Saussurea costus)。圖片:Dinesh Valke / wikimedia commons 19世紀(jì)初,植物獵人威廉·克爾將他從中國采集的木香花送往了英國,這種來自東方的美麗植物很快受到了人們的喜愛。1811年,英國植物學(xué)家艾頓以著名植物學(xué)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夫人的名字命名了木香花。在木香花的學(xué)名中,種加詞banksiae就是了紀(jì)念多蘿西婭·班克斯(Dorothea Banks)。而木香花的英文名Lady Banks' Rose,也可直譯為“班克斯夫人薔薇”。 垂花如瀑的黃木香花,深受園藝愛好者們的喜愛。圖片:Cillas / wikimedia commons 根據(jù)《中國植物志》記載,我國常見栽培的木香花共有5種。除了白色重瓣的木香花R. banksiae var. banksiae,還有單瓣白木香R. banksiae var. normalis,黃木香花R. banksiae f. lutea,單瓣黃木香R. banksiae f. lutescens,以及雜交種大花白木香R. banksiae × R. laevigata。不過在古人看來,這些小花分黃白兩色,單瓣或重瓣,外形近似薔薇的植物,都可以籠統(tǒng)地稱之為木香花。 木香花的原變種白色重瓣,氣味芳香。數(shù)朵花聚集成簇,托葉(圖中橙色圈的部分)線狀披針形。圖片:老勿大 單瓣白木香是木香花的野生原始類型,香氣非常濃郁,有著“七里香”之稱。圖片:張一 黃木香花為木香花的變種,花重瓣色鵝黃無香味,遠看有金銀相間之感。圖片:江南蝶衣 ![]() 單瓣黃木香為木香花的變種,花色明亮脫俗,遺憾的是幾乎沒有香味。圖片:uleli / wikimedia commons ![]() 花大且白的大花白木香,是木香花與金櫻子的雜交種。圖片:Malcolm Manners / flickr 如今,木香花在國內(nèi)外普遍栽培,成了優(yōu)良的觀賞園藝植物。或許在園藝學(xué)家看來,木香花的花色太單調(diào)了,于是還培育出了木香花的粉色品種R. banksiae 'Rosea Plena'。 ![]() 少女粉色的木香花,十分接近粉色的薔薇。圖片:promessedefleurs ![]() 一言不合爬墻上樹 木香花的枝條細長、葉片繁密,生長迅速又擅長攀爬,往往要借助籬垣、花架、墻壁攀援而生。一旦當(dāng)它爬滿棚架,就有無數(shù)的翠葉綠枝垂掛而下,仿佛巨大的綠色帷幔一般。作為一種漂亮的庭園棚架植物,木香花不僅兼具觀花、遮陽的效果,還非常適合園林造景和綠化。 ![]() 爆花的金拱門,你值得擁有。圖片:虹越園藝家 每年春末夏初,又到了木香花盛開的時節(jié)。短短數(shù)天之內(nèi),如瓊似玉的花朵就會綴滿庭院花架或是矮墻籬垣。一時間白的宛如香雪、黃的燦若錦緞,團團簇簇玲瓏可愛。因此,人們還給木香花起了“錦棚兒”這個生動形象的別名。 ![]() 一架清香,垂蔓過墻。圖片:柏淼 而一些年份久遠的木香花,就連垂下的枝條上也綻滿了萬簇瓊英,幽幽地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明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曾以“香馥清遠,高架萬條,望若香雪”,來描述木香花盛放的壯觀景象。 ![]() 南京玄武湖的黃木香花,每年花開時節(jié)都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前來觀賞。圖片:蟄伏的蛇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湯姆斯通的玫瑰博物館,生長著一棵世界上最大的木香花。1885年,一位來自蘇格蘭的新娘在這里種下一株白色重瓣的木香花。時至今日,這棵木香花的樹干周長已近4米,枝條庇蔭約836平方米,開花時如皚皚白雪頗為壯觀。每年春夏之交,這棵木香花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一飽眼福。 ![]() 世界上最大的木香樹。圖片:tombstonerosetree 在人們的精心栽培和定期修剪下,木香花總是一派歲月靜好的乖巧模樣。不過,疏于養(yǎng)護的木香花很快便會暴露它狂野的本性,一言不合就來個上樹爬墻。 ![]() 別小看了木香這種攀援灌木的爬墻能力。圖片:Derek Harper / geograph.org.uk ![]() 這棵長勢狂野的木香花,竟長成了開在大喬木上的花瀑布。圖片:楊心寧 ![]() 開到荼蘼花事了 立夏已至,酷暑將近。木香花在絢爛地綻放之后,凋謝的花瓣如飛雪般紛落。只余下一架濃密的綠蔭,給盛夏酷暑增添了幾分清涼。北宋張舜民在《木香花》一詩中寫道:“庭前一架已離披,莫折長枝折短枝。要待明年春盡后,臨風(fēng)三嗅寄相思。”暮春時節(jié)凋謝紛飛的木香花,常被文人用來寄托傷春的思緒。 ![]() 過了盛花期,開始凋謝的黃木香花。圖片:柏淼 其實,木香花在古代還與一個深受文人墨客喜愛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它就是荼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他在詩中曾以荼蘼自喻:“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不妝艷已絕,無風(fēng)香自遠。”《紅樓夢》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想必很多人對其中的情節(jié)印象深刻。在寶玉的慶生宴上,群芳歡聚熱鬧非凡。席間麝月掣出了一根題著“韶華勝極”的荼蘼花簽,上面寫著宋人王琪的詩句“開到荼蘼花事了”。這句本是描寫春日繁花將盡的感傷詩句,似在隱喻著群芳樂極悲生、曲終人散的結(jié)局。遺憾的是,荼蘼具體指的是哪種花,自古至今并無定論。 ![]() 日本畫譜中的酴醾花。 古時,荼蘼亦稱作“酴釄”。“酴釄”原是指一種重釀酒,其色醪黃,酒香醇厚。由于古人認為荼蘼花與酴釄酒的色香相近,因而《群芳譜》中稱荼蘼“色黃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單從花色上看,鵝黃色的黃木香花,倒與書中描述的荼蘼頗為相似。也有學(xué)者考證認為,荼蘼乃是白色重瓣的大花白木香。此外,還有一些薔薇科植物也與荼蘼的特征相近,故而有人認為荼蘼是重瓣空心泡(R. rosifolius var. coronaries),有人說荼蘼是懸鉤子薔薇(R. rubus),還有人稱荼蘼是俗稱黃酴醾的香水月季(R. × odorata)。 ![]() 重瓣空心泡雖然顏值高,卻無法結(jié)出美味的果實。圖片:daniablr / wikimedia commons ![]() 懸鉤子薔薇。圖片:efloras.org ![]() 香水月季。圖片:Cliff / wikimedia commons 不過,我們從眾多古籍的描述中可以推斷出,荼蘼花應(yīng)是春末夏初開花的灌木或藤本植物,它的外形近似木香花或是一種薔薇。至于哪種花才是人們心目中的“荼蘼”,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今,木香除了作為觀賞植物外,人們還從花中提煉精油,用于制作化妝品或者熏香。但由于木香花性不耐寒又擅攀爬,來年春天只有在華北以南地區(qū)的花園長廊或是庭院花架上,才能體會到那滿架清香、繁花似錦的美景了。 本文是物種日歷第6年第129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歷作者@江南蝶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