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注釋①木芙蓉:即芙蓉花。 賞析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可確考。從詩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風格來推測,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計而奔波或是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時所作?!洞扒澳拒饺亍肥且皇准淳霸佄镌?。一般來說這類詩在創(chuàng)作中帶有更多的主觀隨意性,往往是某一偶然的情境觸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此詩的觸發(fā)點是窗前爛漫開放的木芙蓉花,它觸發(fā)了范成大的創(chuàng)作激情。范成大生長在亡國的悲歌聲中,十多歲時,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貧寒,孤獨無依,這一些都恰似詩人所描寫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這一原因,當詩人看到霜風秋寒中的芙蓉時,難免要勾起自己的滿懷思緒。 詩一破題便講“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詠之物推入了一個特有的氛圍之中。芙蓉秋季開花,清麗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種意義上卻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點:艷麗大方,綻開于百花凋零之時,秋風小寒,自是風姿依然。所以詩人講“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間實際上重重疊疊了多種意蘊。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無依,同時也暗襯花開之不易;以“小寒”點明時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應花開之不易;中間貫之以“破”,使得原本對立的雙方出現(xiàn)了某種傾向。但就全句來看,破則雖破,但并未泯滅其“辛苦”,未擺脫其“孤”,因而這句所提示的氛圍,依然帶有明顯的凄清冷落的色調(diào)。接下第二句“花心應似客心酸”,就是在這種基調(diào)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進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內(nèi)部,講花“心酸”。當然,這里花之所以“心酸”,歸其始因,也還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這兩句在內(nèi)蘊上是緊緊相連的,二者同承一脈,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狀,從而加深其內(nèi)心所潛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隨后兩句,整體地看,既可以視為是前兩句的連續(xù),又可以當作是前兩句的承轉(zhuǎn)。如果說前面講“心酸”已由表層而潛入內(nèi)心,那么這兩句則是從內(nèi)心所激蕩上來的主觀意愿。它不僅反映了詩人所詠的芙蓉之情,而且也表現(xiàn)了一種骨格,一種氣質(zhì)。 “更憑青女留連得”,似乎是一種驕傲自豪的宣言:霜風秋寒,你隨意盤桓吧!其中的潛臺詞也就不言自明了。芙蓉又被稱作“拒霜”,觀其名就知是不畏霜寒的花木,因而此處呼喚霜神,恰巧突出了其堅強的個性,同時也與那些爭勝斗妍的春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拔醋鞒罴t怨綠看”,“愁紅怨綠”是指在風雨摧殘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無奈的情狀,暗示了春花雖然艷麗,但其本質(zhì)上卻是那樣地柔弱,那樣地經(jīng)不起風雨。這樣的寫法,不僅帶有一種理性的說明,而且在視覺和感覺上仿佛也創(chuàng)造出了具體可感的形象體。 實際上,這首詩作為即景詠物之作,除了對詠寫對象的描述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深潛在詩中的詩人自身性情的流露,并能從自然雋秀中品測到作者的稟性特質(zhì)。講“花心應似客心酸”,就是以己意而度花情,頗有花憐人,人惜花的味道。當然,生活的困窘和坎坷固然帶來無數(shù)的艱難辛酸,但它同時也砥礪和磨煉人的意志,造就人的氣格。這種氣格貫注于作者本身,形成其人生原則,進而自然地流溢于言行之中。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作者對芙蓉的描述不僅在其辛苦孤單的外觀,而是進一步揭示它堅強的品質(zhì)。 名家點評姜劍云《名家選集卷:范成大集》: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木芙蓉的傲霜斗寒與此時其他花的凋零殘敗進行了對比,木芙蓉的形象從而更加豐滿,木芙蓉的精神更加得以展現(xiàn),由此達到了歌詠木芙蓉的目的。在歌詠木芙蓉的同時,作者也寄寓了自己的情感,當他看到木芙蓉歷經(jīng)艱辛才得以開放時,滿懷的思緒被勾起,它和自己辛苦的生活何其相似,由此寄寓了作者少年時昂揚的精神和志存高遠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