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里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
首先,注意一下本詩的標(biāo)題'墨梅',即用水墨畫的梅花,那么其實,這是一首題畫詩。 作者王冕是誰? 他生于1287年,卒于1359年,大概活了72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了。這首王冕最著名的詩作——《墨梅》,差不多寫于1350年左右,此時的王冕已經(jīng)63歲左右了。 王冕年少家貧,卻發(fā)奮苦讀,最后終于成為著名畫家、詩人。因為不滿權(quán)貴,輕視功名,他最終拒絕為官,隱居山林。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我家洗硯池邊的那株梅樹,上面盛開的梅花,就好像是淡淡的墨水勾勒而成。 王羲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王冕的'我家洗硯池頭樹'其實是化用了這個典故。此外,由于王冕和王羲之都姓王,所以,王冕認為自己跟王羲之是一家。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樣的梅花,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多么好看,只愿意將清香的氣味彌漫在天地間。 王冕一生愛梅,除了這首最知名的《墨梅》之外,他還寫了《白梅》《梅花》《寄題梅》《題月下梅花》《素梅五十八首》《紅梅》《梅竹軒為楊君道賦》等關(guān)于梅花的詩。這里,僅摘錄其中的《白梅》《梅花》二首七絕供大家品讀。
《白梅》的主題跟《墨梅》基本一致,都是從顏色和氣味兩個方面描寫梅花,突出梅花與眾不同、高潔脫俗的品質(zhì)。'白'與'墨',一白一黑,但是都是素色,不像萬紫千紅那么艷麗;'忽然一夜清香發(fā)''只留清氣滿乾坤',其中的'清香''清氣'之于梅花,就好比高尚美德之于詩人王冕。 《白梅》跟《墨梅》的寫作手法實在是太相似了,說是姊妹篇都不為過。雖然這兩篇作品有雷同之嫌,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我們對于梅花在王冕心中的形象的理解。 如果《白梅》和《墨梅》是兩個人寫的,并且他們不是心有靈犀,可能就有很高的洗稿嫌疑了。那么,王冕是在自己洗自己的稿子嗎?我覺得并不是,因為動機不足。王冕寫詩不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自己洗自己的稿子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之所以兩首詩看起來這么像,可能是因為'白梅'和'墨梅'都是梅花風(fēng)骨的一種形式,王冕有感而發(fā),卻沒想到兩首詩不約而同地如此類似。其實,仔細揣摩的話,兩首詩還是有細微不同之處的,《墨梅》更偏向于說梅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白梅》則更加強調(diào)梅花的清香溢滿乾坤。 說完相似的《墨梅》和《白梅》,再看看不一樣的《梅花》。王冕可不是只會從顏色、香氣兩個方面來寫梅花的。
《梅花》一詩則與《白梅》《墨梅》不一樣,《梅花》一詩中既沒有寫梅花的顏色,也沒有寫梅花的清香,而是寫梅花凋落的時刻。這首詩里,王冕構(gòu)建了一個冰消雪融、春回大地、暖風(fēng)和煦、山青水秀的初春世界。 最后兩句,'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一聲'和'無數(shù)'形成對比,'羌管'和'梅花'則分別是聽覺、視覺方面的描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們都知道,梅花是在冬天盛開的花種,當(dāng)她紛紛凋謝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春天即將來臨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如果王冕生在南宋,他一定會跟陸游成為知己吧。因為,陸放翁的愛梅之心也是眾所周知的,他的《卜算子·詠梅》可以說是千古名篇了,此外,'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都是他的詠梅佳句。 王冕和陸游的詠梅作品,你更喜歡誰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