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之前日本對新冠疫情的義捐中,在物資包裝箱上的詩句一時傳為佳話。網(wǎng)上有各路炸裂的熱議,也不乏各種才華橫溢的對詩。 《中國詩詞大會》新晉冠軍彭敏,以古典詩詞的形式回應。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回應為:“恩深轉(zhuǎn)無語,懷抱甚明白”。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回應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青山一道同雲(yún)雨,明月何曾是兩鄕”回應為:“平生一寶劍,留贈結(jié)交人?!?/span>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回應為:“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痹摼涑鲎园拙右住队c元八卜鄰先有是贈》。這是白居易寫給未來的鄰人的,意思為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和茂盛的春天。 談古詩之韻,脫口可頌來一些耳熟能詳?shù)拿洹?/span> 話美景有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飛流直下山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說美人有云: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仨恍Π倜纳鶎m粉黛無顏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汪洋恣肆。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此等壯志豪邁唯有詩仙之天性使然。 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沉著深厚而有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圣知人間疾苦而憂國憂民。 王維的詩清新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佛信手就是一副呼之欲出的山水畫。 光看著天馬行空的文字,就足以有無限的遐想而回味無窮。 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在其扛鼎之作《美學散步》里,從東方文藝美學的角度對古詩詞有鞭辟入里的闡述。詩有空靈及充實之美。 周濟《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精力彌滿?!碧K東坡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span> 藝術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幻出斑斕多彩的美。同是一個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幾層不同的詩境: 元人楊載詩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風露浩無聲?!?/span> 明畫家沈周詩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無聲萬木中。” 清人盛青嶁詠詩云:“半江殘月欲無影,一岸冷云何處香?!?/span> 楊詩寫函蓋乾坤的帝居氣概,沈詩寫迥絕世塵的幽人境界,盛詩寫風流蘊藉流連光景的詩人胸懷。一主氣象,一主幽思禪境,一主情致。在一個藝術表現(xiàn)里情和景交融遞進,發(fā)掘出一層比一層更濃烈的情,同時也滲透一層比一層更深遠的景。 論詩詞之美,不由地想起曾挑燈夜讀過多次的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破字便有了意境。好似云層破裂,月光下微微顫動的花影,像是花朵撫弄自己的影子一般渾然天成。 境界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是有我之境。詞人含蓄幽怨地將他的寂寥呈現(xiàn),來達成共鳴。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無我之境。詩人已融入南山,縱情于自然山水之中,早已物我兩忘。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我雖不求甚解,也頗有醍醐灌頂之意 王國維先生提出的三重境界更是點睛之筆。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病!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以西風刮得綠葉凋謝,唯有爬上高樓,看山長水闊高瞻遠矚,便是有了目標。第二境界概括為目標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即便天塹鴻溝,仍在追逐理想的途中前行。第三境界是指在經(jīng)過多次磨礪修煉,逐漸成熟達成目標,便是能真正地獨具慧眼悟道參禪。 且說讀詩使人靈秀。閑來我也反反復復地淺斟低吟各種的詩句。想起年少時為賦新詞強說愁,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到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失意時讀天生我材必有用。迷惘時憶起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如今更是欣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 試想著能以秋水為姿詩詞為心,甚美。即便疫情猝不及防地繞了心緒亂了方寸,就放聲讀詩吧。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生自是有詩意。 踱步回旋著,忽而見窗臺的花兒正悄然綻放,更勝從前。 柳暗花明又一村。已經(jīng)是春暖花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