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他在中國地圖上劃出一條線,線的一邊繁華、另一邊寂遼

 鱗潛 2020-05-01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條“胡煥庸線”,是連接東北黑河(原:愛輝)和西南騰沖兩個城市的一條直線,以這條線為界、將我國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基本差異區(qū)。

胡煥庸線

這是一條大致傾斜45度的直線,是中國的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最早劃出的,最初是為了描述中國的人口密度分界。

當時,在這條線東南方的36%國土上居住著我國96%的人口,而在線西北方的近64%的國土面積僅居住著4%的人口。

現(xiàn)在,在這條線東南方的近44%的國土面積上居住著約94%的人口,在線西北方約56%的國土上居住著近6%的人口。

這條分界線源于自然地理分割線,如地形、降水量、溫度等分割線,這些因素會決定人類的遷徙,從而影響到人口密度分布。

根據(jù)2017年6月中國科學院發(fā)布的《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遙感監(jiān)測報告(2016)》上的數(shù)據(jù),西北部人口平均密度已由2人/平方公里增長到了近16人/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增長了8倍;東南部平均人口密度由107人/平方公里增長至303人/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增長近3倍。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有“胡煥庸線”,美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人文分界線。

也就是說,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存在人口在地域上的分配不均的情況。

“胡煥庸線”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已經(jīng)成為研究經(jīng)濟現(xiàn)象的一條基線,在諸如氣象、農(nóng)業(yè)、地質(zhì)、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面,都會拿它說出一些道理來。

大體來說,人口聚集的地方,就是財富集中的地方。所以,就有人稱,“胡煥庸線”是一條劃分繁華與寂遼的線。

我們了解下首次劃出這條線的地理學家吧。

胡煥庸,字肖堂,1901年11月20日,生于江蘇省宜興縣,地理學家、中國現(xiàn)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

胡煥庸還是一位地理教育家,他對我國地理學的諸多貢獻都是在教師的崗位上完成的。

我國近代的地理教育是從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后改為中央大學地理系)開始的。創(chuàng)辦這個系的是竺可楨,在竺可楨之后、繼承其事業(yè)者是胡煥庸。

胡煥庸早年在法國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學習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回國后,開始擔任中央大學地學系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研究員。

當時氣象研究所所長和中央大學地學系主任都是竺可楨,于是,胡煥庸就成為竺可楨的助手。

后來,竺可楨不再擔任中央大學教授,原來由其擔任的自然地理學和氣候?qū)W的教學,就由胡煥庸擔任。

中央大學地學系分成地理系和地質(zhì)系后,胡煥庸任地理系主任。這樣,竺可楨培養(yǎng)地理人材的工作,就由胡煥庸接了過來。

胡煥庸和妻子

解放后,他在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從事了長達40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培養(yǎng)了大批的地理人才。

1998年4月30日,胡煥庸因病在上海華東醫(yī)院逝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