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信命,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統(tǒng)統(tǒng)歸結是命中注定。 小時候在老家,經常聽到老人們說:“你們看那誰誰誰,命真好”、“哎,誰誰真倒霉,都怪命不好”。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我國的傳統(tǒng)思想中,“命”確實很重要,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但“命”卻并非一成不變的。如果命是定數(shù),一切皆已命中注定,奮斗又有何意義? 受到老一輩的影響,我以前也信過命,但自從讀完《了凡四訓》之后,我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了凡四訓 人們經常把人生比喻成影視劇,那么人生真的有劇本嗎?如果有,也是未完成,等待你自己書寫后面的篇章。 一、《了凡四訓》:中國三大善書之一!大學畢業(yè)后我參加了一個金融培訓,老師第一天上課就先給我們推薦了四本書,其中三本都是理財?shù)娜腴T書籍,只有一本與我們的培訓“格格不入”,這本書就是《了凡四訓》。這也是我與它的第一次結緣。 《了凡四訓》跟諸葛亮的《戒子訓》一樣,是一篇家書,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寫給子孫后代,用于修身積善的著作,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該書篇幅不長,結合自身經歷述說道理,同時兼容了儒道釋三家思想精華,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了凡四訓 曾國藩讀完這本書后,充滿敬畏,將自己的名號改為“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此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之書。 二、袁了凡的神奇一生袁了凡小時候父親去世,為了將來可以養(yǎng)家糊口,母親讓他放棄學業(yè),轉為學醫(yī)。一次袁了凡偶遇了精通命理的孔先生,孔先生算準他將來可以考取功名,且能做到四川的大尹(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縣長),于是說服了了凡的母親讓他繼續(xù)求學。 在此之后,袁了凡不管是科舉名次,還是領取的石擔俸祿,全部被孔先生算中,無一錯漏。袁了凡從此對孔先生的測算深信不疑,知道一切皆以命中注定,從此對世事也再無貪念之心。 在去南方上任之時,他在棲霞山借宿,與寺中的云谷禪師對坐,云谷禪師見他年紀輕輕卻能這么沉穩(wěn),不起妄念,也頗為驚奇,聽完袁了凡的原因后,云谷說:“本以為你是個豪杰,原來也只是一個凡夫,居然這么迷信。”
云谷禪師 袁了凡自此開始改過己非,積善修德,果然打破了孔先生的命理,出現(xiàn)了新的轉機。了凡先生的一生也發(fā)生了扭轉:
三、改變命運的四大方法(一)、立命之學立命之學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勇于拼搏奮斗,而不應向命運低頭,袁了凡開始便被命理束縛住了,做事毫無激情,在云谷禪師的點播下才開始正視自己,認識到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一切命理皆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所有的福報也全是自己求來的。 (二)、改過之法改過之法
人每天都在不停地犯錯,有的人選擇了無視,有的人則在錯誤中成長。 學會改過,首先就是要有羞恥心,知道羞恥,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次是要有敬畏心,內心充滿敬畏的人就不敢掩蓋自己的過失,最后要有勇敢心,勇于改正自己的過失。 有此三心,長期以往,讓自己不斷修正自己,成就自己。 (三)、積善之方積善之方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常積善德,與人為善,是為自己種下了善良的種子,未來自然長出的是善良的果實;作惡多端的人種下的就是惡果,早晚有一天他們也會自食其果。 有些善果可能抵消了之前的惡果,所以沒有顯現(xiàn),有些可能累積到后代形成福蔭;有些惡果可能不久就會體現(xiàn),有些可能在消耗祖輩積攢的福報,這是在透支后輩的福報,所以多發(fā)善心,多行善舉。 (四)、謙德之效謙德之效
六十四卦中,謙卦是最吉祥的一卦。為人謙和,不至于使人鋒芒畢露,易與人為善,且謙虛低調容易將凡事都化解掉,才能夠將積累的福報傳遞下去。 謙虛使人進步,成功的人必然也是謙虛的人,他們懂的做人的道理,知道約束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大智慧,是改過的良方。 四、《了凡四訓》的現(xiàn)實意義(一)、發(fā)善心,做善事,積善德發(fā)善心,做善事,積善德 這正是《了凡四訓》告誡我們的最重要的道理,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小時候,我們家附近被一個開發(fā)商看中,承包下了一片地,修建了金牛公園。大人們都去那里干活,而我們小孩也經常去那里玩耍。 一年夏天,我同學掉進了大門口的水池里,保安聽到呼救聲后立馬下水救人,可是水性不是特別好,自己游泳還可以,救人卻不行了,關鍵時刻,路過的一個老頭直接跳進了水里,把他們倆人全都救了出來。保安上來后一個勁地對老頭表示感謝,老頭開始還很平靜,等看清這個孩子后反過來對保安說:“小伙子,你千萬別謝我了,我應該謝謝你才對,剛看清這個孩子居然是我孫子。要不是你下水及時,我孫子可能就沒了?!?/p> 這件事很快在我們村傳開了,老人們都說這爺倆命真好,真是命不該絕。與其說是他們命好,倒不如說是老人看見危險時的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善念善舉挽救了這個家。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上天自有公道。 (二)、常自省,知己過,善改正常自省,知己過,善改正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醒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甭斆鞯娜硕际巧朴诜词?,善于改過的人。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個檻,每年的高考都牽動著千萬家庭的心,高考狀元無疑是人們羨慕崇拜的對象。大家認真研究會發(fā)現(xiàn)歷屆狀元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善于總結錯誤習題集。 高中時老師經常讓我們匯集錯題集,把典型的,易錯的題型做匯總,避免再次掉進陷阱。但真正重視的人寥寥無幾,而狀元郎們無疑是此中高手。 重慶高考狀元石嘯天整理了7本厚厚的習題集,他說:“如果說我有什么學習法寶的話,可能就是它們了。雖然有些題錯得很不應該,但我都會寫下來,隨時提醒我?!?/strong>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修正反思中逐漸進步的。 (三)、高格局,大肚量,寬胸襟高格局,大肚量,寬胸襟 善不僅是對別人,更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格局,增大自己的肚量,放寬自己的胸襟。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更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便是被自己的格局和肚量害死的。周瑜的才華可謂是當世無雙,奈何遇到了和他同樣智慧的諸葛亮,周瑜心中嫉妒,被活活氣死,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雖然在正史中周瑜并非心胸狹小之人,但《三國演義》揭示的這個道理值得我們深思。 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的格局,肚量和胸襟,便決定了一個人找到夢想的舞臺,擁有大格局的人方能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了凡四訓 中國人都信命,但命不是一成不變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只有愚蠢的人才會認命,聽從命運的擺布,而平庸的人會選擇拼命,與不甘的命運做斗爭,但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改變命運,讓自己越過越好,也讓子孫后輩享受福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