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百四十七首《秦州雜詩(其七)》(杜甫)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三

 【古風泊客一席談】

  秦州雜詩(其七)

     【中唐·杜甫·五言律詩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拼音版:

mǎng mǎng wàn zhòng shān ,gū chéng shān gǔ jiān。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wú fēng yún chū sāi ,bú yè yuè lín guān 。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
shǔ guó guī hé wǎn ?lóu lán zhǎn wèi hái 。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yān chén yī zhǎng wàng ,shuāi sà zhèng cuī yán 。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作品介紹]

《秦州雜詩二十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以詩代簡的紀行詩,從作者西入秦州(今甘肅天水)寫起,到打算離開秦州結(jié)束,二十首詩或記秦州風物,或敘游蹤觀感,或?qū)戇吶拢蛎枞菥涌嗲?,或發(fā)憂國議論,多側(cè)面地反映了秦州的山川城郭風光和當時動蕩不安的生活,抒發(fā)了作者的傷時感亂憂郁孤憤之情,富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地域色彩。組詩手法富于變化,比興含意深婉,語言精警準確,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注釋]


“孤城”句:秦州處于南北兩山之谷。
“無風”句:秦州位于低谷,故城中人不覺有風,而天風實有之。
“不夜”句:秦州東西皆為谷口,故無山以遮日月。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shù)民族事務(wù)。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譯文]


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于石谷之間。
地面無風,天云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guān)隘。
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效法傅介子之壯舉可能是遇到了障礙。
久久地悵望著煙塵彌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最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其詩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有《杜工部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賞析

《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fā),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shù)厣酱L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據(jù)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zhàn)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guān)輔又饑,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篇章。

整體賞析

《秦州雜詩二十首》是一組以詩代簡的紀行詩,詩作從詩人西入秦州開始,到打算離開秦州結(jié)束,生動地描繪了秦州的山川城郭自然風光之異,抒發(fā)了憂郁孤憤之情,表現(xiàn)出一種壯美偉大的悲愁美。二十首詩或記秦州風物,或敘游蹤觀感,或?qū)戇吶拢蛎枞菥涌嗲?,或發(fā)憂國議論,多側(cè)面地反映了作為邊關(guān)重鎮(zhèn)的秦州的景物與人物的特征和當時動蕩不安的生活,富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地域色彩。第一首和最后一首相呼應(yīng),寫出容居秦州的兩大原因:一是“滿目悲生事”,華州實在生活不下去了;二是“唐堯真自圣”,唐肅宗實在無須輔佐了。而后者當為杜甫離職的主要原因,他已對肅宗心灰意冷。這組詩或敘游蹤,或抒感觸,或發(fā)議論,是研究杜甫在秦州時的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資料,在藝術(shù)上也有很高的價值。
這組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富于變化,多種多樣,不拘一格。這是“雜詩”的特點,也是聯(lián)章體組詩的特點。借景抒情,以景寫情,情景交融,這是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秦州雜詩二十首》也不例外。如第九首寫秦州驛亭的美景,使人眼前一亮令人十分興奮?!皡搀虻偷乇?,高柳半天青”,叢生的竹林讓低地一片碧綠,高聳的柳樹使天空半邊靑藍。遠近高低,互相映襯,描寫生動,真實可感。既指出了“明人眼”的具體原因,更抒發(fā)了作者的稱頌贊美之情。正因為有如此美景,這才引起詩人“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的感嘆,從而抒寫了自己渴望有此家居而不可得的情懷,景中寓情,十分自然。再如第十首“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寫雨中之景,抒發(fā)雨后寂寥索寞之感,亦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比興寄托,含意深婉,也是杜詩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詩貴含蓄,不宜直說,故比興寄托,能使詩意深婉,令人回味無窮。如第五首詠馬詩,由悲馬進而悲事、悲人。鄴城之戰(zhàn),官軍慘敗,究其原因,在于朝廷用人不當、未能把指揮權(quán)授與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將領(lǐng)。此詩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悲愴之情,寓意深婉而韻味悠長。誠如仇兆鰲所說:“借天馬以喻意。良馬陣沒,秋草徒長,傷鄴城軍潰。今者龍種在軍,而空老,其哀鳴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蓖跛脢]則云:“‘老骕’必有所指,按史:是年郭汾陽(子儀)因相州之敗,魚朝恩短之,七月召還京師,當指此。”全詩的比興寄托,顯而易見。最后一聯(lián)“哀鳴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喻軍中戰(zhàn)士雖老殘而思為國戮力,士氣猶振,戰(zhàn)事國事非不可為,最為悲壯,讀之英風颯然,令人振奮。再如第十二首“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兩句,仇注云“花掩危石,影落臥鐘,以況己之窮老,故下有俛仰身世之感?!币嘣⒁馍钔?,含諸有味。
懷古傷今,借史慨時,抒寫自己的懷抱,這是《秦州雜詩二十首》的藝術(shù)手法之一。如第八首就借漢使以慨時事。仇兆鰲注引趙汸云“因桑州為西域驛道,嘆漢以一使窮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今以天下之力,不能勘定幽燕,至令壯士幾盡,一何難耶。是可哀也?!本汀敖铦h使以慨時事”,昔易今難,今不如昔,古今對比,借古傷今,突出了此詩批判時政的鮮明主冒,感情強烈。再如第二首上四記敘古跡,下四對景仿情,“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寫出隗器舊宮的荒頹景象,抒寫作者旅異地的孤獨之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此時的心境與情思,雖詠城北寺,卻借古傷今,亦包含時事之慨。此外如第十四首詠仇池穴,第十二首詠秦州南郭寺,第十一首對雨而傷寇亂皆借古傷今,感慨時事,語短而情長。
敘事描寫,議論深刻,亦是杜詩的常用手法。杜詩多議論,但杜詩的議論往往結(jié)合敘事描寫,使議之有理,論之有據(jù)意義深厚,頗有情韻。如第六首,前六句敘事,寫征兵赴防,突出士兵轉(zhuǎn)戰(zhàn)的勞苦哀傷。后二句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士兵們哪里禁受得住跑來跑去的戍守,只恨國困鄴城的軍隊被叛軍擊潰。既有對統(tǒng)治者的指責批判,也有對士兵的感傷同情。仇注引顧宸曰“少陵‘恨解鄴域圍’一語,實有慨于唐之興亡成敗與。”就以事實為基礎(chǔ),認識深刻,議論合理。再如第十八首“客秦而憂吐蕃”,前四句記邊秋苦景;后四句“言邊可?!?。“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就以反問的議論語氣,表達了詩人對于和親政策的懷疑,識見不凡,頗有說服力。
杜甫詩歌的語言精警準確,《秦州雜詩二十首》堪稱典范。首先是用字的精練準確,其次是造句的奇妙精巧,還有語意正話反說,韻味委婉曲折。二十首全用五律體裁,互相之間又緊密聯(lián)系,顯然這是對長安十年時期聯(lián)章體組詩的進一步改造與發(fā)展,不愧是杜詩中的精華之作。

名家點評

宋代劉克莊《后村詩話》:《秦州》五言二十首,內(nèi)云……唐人游邊之作,數(shù)十篇中間有三數(shù)篇,一篇中間有一、二聯(lián)可采;若此二十篇,山川、城郭之異,土地風氣所宜,開卷一覽,盡在是矣。網(wǎng)山《送蘄帥》云:“杜陵詩卷是圖經(jīng)”,豈不信然!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二十首皆秦州地方,故總云《秦州雜詩》?!鬃髟啤耙蛉恕?,“鴛行侶”正與相照。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題曰《雜詩》,所感非一事,其作非一時,蓋甫棄官游秦,情非得已,身世之感,一寓于詩,即事命意,觸景成文,或系于國,或系于己,要以達其性情則一。然其遇彌困,而思則彌深;其心益苦,而言則益工;縱出橫飛,涵今茹古。昔人謂其秦州以后,律法尤精,蓋所遇有以激發(fā)之也。學者求其本源之所在而參時世以觀之,庶有以窺其藩籬耳。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詳結(jié)聯(lián),知此二十首故是入秦以來,詳揭行蹤心事、投寄中朝朋舊者。通盤布置,用代書箋,體裁自宜渾成。若云雜詩無倫次,則以后《天河》、《初月》等篇,皆雜詩也,何不統(tǒng)入于此?
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詩)又有隨所興觸,一章一意,分觀錯雜,總述累累。射洪《感遇》、太白《古風》、子美《秦州雜詩》之類是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張上若云:是詩二十首,首章敘來秦之由,其馀皆至秦所見所聞也:或游覽,或感懷,或即事;間有帶慨河北處,亦由本地觸發(fā)。大約在西言西,反復于吐蕃之驕橫,使節(jié)之絡(luò)繹,無能為朝庭效一籌者,結(jié)以唐堯自圣,無須野人,惟有以家事付之婦與兒、此身訪道探奇。窮愁卒歲、寄語諸友,無復有立朝之望矣。公之志可知也。
其七
明末清初毛先舒《詩辯坻》:皆人稱老杜字法如“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句法如“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余謂此等皆杜句字之露巧者,渾讀不妨大雅。拈出示人,將開惡道。
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起手貴突兀。王右丞“風勁角弓鳴”,杜工部“莽莽萬里山”、“帶甲滿天地”,岑嘉州“送客飛鳥外”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

佚名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fā),首先到了秦州(治今甘肅天水)。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shù)厣酱L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笔茁?lián)大處落墨,概寫秦州險要的地理形勢。秦州城坐落在隴東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東面,是高峻綿延的六盤山和它的支脈隴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鳥鼠山,四周山嶺重疊,群峰環(huán)繞,是當時邊防上的重鎮(zhèn)。“莽莽”二字,寫出了山嶺的綿延長大和雄奇莽蒼的氣勢,“萬重”則描繪出它的復沓和深廣。在“莽莽萬重山”的狹窄山谷間矗立著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環(huán)境的襯托,越發(fā)顯出了它那獨扼咽喉要道的險要地位。同是寫高山孤城,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渾闊大中帶有閑遠的意態(tài);而“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則隱約透露出一種嚴峻緊張的氣氛。清沈德潛說:“起手壁立萬仞。”(《唐詩別裁集》)這個評語不僅道出了這首詩發(fā)端雄峻的特點,也表達了這兩句詩所給予人的感受。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笔茁?lián)托出雄渾莽蒼的全景,次聯(lián)縮小范圍,專從“孤城”著筆。云動必因風,這是常識;但有時地面無風,高空則風動云移,從地面上的人看來,就有云無風而動的感覺?!安灰埂?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還沒有黑就高懸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臨的直接感受。云無風而動,月不夜而臨,一屬于錯覺,一屬于特定時間的景象,孤立地寫它們,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但一旦將它們和“關(guān)”、“塞”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便立即構(gòu)成奇警的藝術(shù)境界,表達出特有的時代感和詩人的獨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時期,秦州雖處交通要道,卻不屬邊防前線。安史亂起,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之地,地處隴東的秦州才成為邊防軍事重鎮(zhèn)。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戰(zhàn)爭烽火氣息的邊城中,即使是本來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蘊含著不平常的氣息。在系心邊防形勢的詩人感覺中,孤城的云,似乎離邊塞特別近,即使無風,也轉(zhuǎn)瞬間就飄出了邊境;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別關(guān)注防關(guān)戍守,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著險要的雄關(guān)。兩句賦中有興,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現(xiàn)了邊城特有的緊張警戒氣氛,而且表達了詩人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guān)注,正如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的那樣:“三、四警絕。一片憂邊心事,隨風飄去,隨月照著矣?!?nbsp;
        三、四兩句在景物描寫中已經(jīng)寓含邊愁,因而五、六兩句便自然引出對邊事的直接描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睗h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歸國后,任典屬國。第五句的“屬國”即“典屬國”之省,這里指唐朝使節(jié)。大約這時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遲留未歸,故說“屬國歸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斬樓蘭王首還闕事,說吐蕃侵擾的威脅未能解除。兩句用典,同賦一事,而用語錯綜,故不覺復沓,反增感愴。蘇武歸國,傅介子斬樓蘭,都發(fā)生在漢王朝強盛的時代,他們后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而現(xiàn)在的唐王朝,已經(jīng)從繁榮昌盛的頂峰上跌落下來,急劇趨于衰落,像蘇武、傅介子那樣的故事已經(jīng)不可能重演了。同樣是用這兩個典故,在盛唐時代,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維《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的豪語,而現(xiàn)在,卻只能是“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的深沉慨嘆了。對比之下,不難體味出這一聯(lián)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詩人對于國家衰弱局勢的深切憂慮。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遙望關(guān)塞以外,仿佛到處戰(zhàn)塵彌漫,烽煙滾滾,整個西北邊地的局勢,正十分令人憂慮。目接衰颯的邊地景象,聯(lián)想起唐王朝的衰颯趨勢,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額,悵恨不已?!盁焿m”、“衰颯”均從五、六句生出。“一”、“正”兩字,開合相應(yīng),顯示出這種衰颯的局勢正在繼續(xù)發(fā)展,而自己為國事憂傷的心情也正未有盡期。全詩在雄奇闊大的境界中寓含著時代的悲涼,表現(xiàn)為一種悲壯的藝術(shù)美。

佚名

賞析

“加一倍寫法”,是古典詩歌一種深層的表現(xiàn)手法。一般指詩人寫景、敘事、抒情從側(cè)面、反面,或情理之外落筆,以新奇的意象,精警的比興,較之正面摹寫透過一層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抒發(fā)主人公的情思。杜甫《春望》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寫詩人對國事的憂傷?;?、鳥是美的事物,通常令人喜愛高興,然而詩人對著花、鳥還是流淚,感到觸目驚心。一反慣例的描寫,顯出詩人的悲痛之情不比尋常。這種加倍顯示情感深度的表現(xiàn)技巧在《秦州雜詩》 (其七) 中運用得尤為成功。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杜甫來到秦州。安史亂起,唐朝國力削弱,吐蕃乘機奪取隴右、河西之地,秦州成為邊防重鎮(zhèn)。此詩表達了詩人對關(guān)防深切的憂慮之情。首聯(lián)“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概寫秦州的險要位置和處境的孤危。頷聯(lián)“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則是具體描繪秦州的景色。按照常理,是有風才吹云出塞,入夜月才臨關(guān)。因為秦州是邊關(guān),塞內(nèi)塞外僅一墻之隔,所以無風云也出塞。秦州地勢高,月亮似乎升起得早,未入夜月已照臨關(guān)隘。詩人在情理之外用筆,突出秦州的險要高峻非同一般,是加一倍寫法。同時這種異?,F(xiàn)象也反映出觀察者特殊的心態(tài):秦州邊塞維系國家安危,風云變幻,氣氛緊張,以至于孤城之月也好像在擔心邊關(guān)的戍衛(wèi),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似乎在告誡守邊將士枕戈以待?!盁o風云出”、“不夜月臨”本是與人事無涉的自然現(xiàn)象,尚且引起詩人如此的聯(lián)想,那么他對具體的邊防守備的關(guān)切就更不待言。從側(cè)面渲染詩人的憂慮異常,也是加一倍寫法。五、六兩句是對邊事的直接描寫?!皩賴鴼w何晚”,寫唐朝使節(jié)出使吐蕃滯留未歸?!皹翘m斬未還”,是反用漢朝傅介子斬樓蘭王首級還闕的典故,感嘆唐代的國力已遠非昔比,無力解決外族的侵擾威脅。七、八兩句是直接抒情?!盁焿m一長望,衰颯正摧顏”,詩人從秦州樓頭遙望,邊境一帶仿佛到處戰(zhàn)火彌漫,狼煙翻滾。詩人從衰颯的關(guān)塞景象想到唐王朝沒落的前途,不禁悲憤難咽。很明顯,全詩以頷聯(lián)的描寫最為警策傳神,抒情最為蘊藉深沉。加一倍的寫法,首先精確地描繪了秦州要塞的面貌,渲染出邊城緊張戒備的氣氛。首聯(lián)大處落筆、固然雄渾蒼莽之至,但只有繼以三、四句的特寫,方不失之空廓,才傳神地反映出秦州要塞高峻、險要、孤危的特征和緊張、窘急的氛圍,從而成為后兩聯(lián)議論、抒情的基礎(chǔ)。三四句景中已深寓邊愁,形成從寫景到抒情的過渡,頸聯(lián)之轉(zhuǎn)才不顯得突兀。詩人用“加一倍寫法”將邊愁表現(xiàn)得深沉郁結(jié),恰如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評:“三、四警絕。一片憂邊心事,隨風飄去,隨月照著矣。”正因為詩人心事浩茫,思緒聯(lián)翩,故五、六句回顧歷史,七、八句展望將來,一氣貫注,情如潮涌,不能自已。頷聯(lián)與后兩聯(lián)的抒情各具特色:前者蘊藉深沉,后者直接強烈;前者著重空間與深度,后者著重時間與廣度。兩美相兼,珠聯(lián)璧合,故將憂國之情抒發(fā)得深廣綿永。可見無論是在寫景抒情上,結(jié)構(gòu)的承轉(zhuǎn)上,精警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上,三、四兩句都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沒有“加一倍”寫法,就難有這種藝術(shù)效果。
“加一倍”寫法有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從側(cè)面、反面落筆,就含有對比、反襯、映襯、頓挫、翻疊等多種修辭功能,而且取象用譬翻空出奇,字句錘練,往往構(gòu)成奇警的藝術(shù)境界。它能準確傳神地反映景物的本質(zhì)特征,抒寫詩人的深邃情思,而且能激起讀者濃厚的審美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故而在藝術(shù)表達上有事半功倍之效。
“加一倍寫法”在古代詩歌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曹植《雜詩》其一(“高臺多悲風”)寫懷人,欲托孤雁“遺音”,本已是思念已極,但孤雁卻“形影忽不見,翩翩?zhèn)倚摹薄h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弄得“家居徒四壁立”,貧窮已極,但唐崔融詩云:“如今卻善相如富,猶有人間四壁居?!辟Z島:“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渡桑乾》)“卻望”句是“歸心”句的“加一倍寫法”。楊萬里:“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初入淮河絕句》四首)后一句是前一句的 “加一倍寫法”。
“加一倍寫法”“用意用筆甚曲”,亦即用婉轉(zhuǎn)隱曲的手法表達更強烈、更深刻的思想感情。例如,前面說到的《渡桑乾》,本來客居并州,已日夜思念咸陽,其思念已極難堪,無奈又無端而渡桑乾,離咸陽更遠,只能從憶咸陽而轉(zhuǎn)憶客居的并州。這樣“憶咸陽”的鄉(xiāng)思情感就表現(xiàn)得更強烈、更深刻了。
“加一倍寫法”是方法,意在言外、情溢詞外才是它的藝術(shù)效果;“加一倍寫法”必須用曲筆,這樣才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藝術(shù)體味與欣喜!
佚名

《秦州雜詩(其七)》   [中唐·杜甫·五律]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于石谷之間。

秦州處于南北兩山之谷。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

地面無風,天云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guān)隘。

秦州位于低谷,故城中人不覺有風,而天風實有之。秦州東西皆為谷口,故無山以遮日月。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效法傅介子之壯舉可能是遇到了障礙。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shù)民族事務(wù)。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久久地悵望著煙塵彌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秦州雜詩(其七)》,是《秦州雜詩二十首》組詩中的第七首。

《秦州雜詩二十首》是大詩人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從長安出發(fā),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shù)厣酱L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于石谷之間。

首聯(lián)一個“萬”字,一個“孤”字,說明了西域秦州,今甘肅天水的位置險要,處于南北兩山之谷。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地面無風,天云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guān)隘。

秦州位于低谷,故城中人不覺有風,而天風實有之。秦州東西皆為谷口,故無山以遮日月。

次聯(lián)還是由首聯(lián)的地形開始說起秦州的天象。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效法傅介子之壯舉可能是遇到了障礙。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shù)民族事務(wù)。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首聯(lián)和次聯(lián)是說明秦州的戰(zhàn)略位置和險要地形和天象,到頜聯(lián)就與保家衛(wèi)國的詩的主題聯(lián)系了起來。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久久地悵望著煙塵彌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頸聯(lián)表明了大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思想。
秦州雜詩(其七)》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五言律詩組詩之七。

此詩描寫秦州山勢和天象,抒發(fā)了大詩人的傷時感亂之情和憂國憂民思想。


附錄:秦州雜詩二十

首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guān)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州圖領(lǐng)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 

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夸。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fā),風散入云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wù)f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哀鳴思戰(zhàn)斗,迥立向蒼蒼。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jié)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fā)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guān)。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云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凈,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傳道東柯谷,深藏數(shù)十家。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zhèn)鳌?nbsp;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云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舍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谷,不與眾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yǎng)片云。 

野人矜險絕,水竹會平分。采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云多斷續(xù),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云烽峻,懸軍幕井干。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yīng)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點擊輯期圖標,暢游古詩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