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大概11點50分,我感覺特別生氣,然后發(fā)了一個朋友圈,我也覺察了自己的情緒失控背后的味道。 晚上11點50分,一一(孩子的小名)從睡夢中醒來,特別的煩躁,一直在啼哭,我抱著或者安撫她,她還是沒有緩解的樣子,持續(xù)了大概5分鐘左右吧,我就有些生氣,將她用力的放下在床上,然后她哭的更兇了,之后我就象征性狠狠拍了一下她,她的哭聲越來越急促。我當(dāng)時陷入好像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取悅她,然后就憤怒了,實際上可能是對于自己“無能"的憤怒。正在其他房間工作的曉霞,也趕緊過來,抱著一一,隨后一一的情緒立馬就緩解了很多,也不怎么哭了。正在失手打了孩子之后,我開始自責(zé)和反思,有些不好意思,我竟然和一個幼兒生氣。憤怒中的我,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感覺非常的無能??赡茉谛睦碇委熓?,我還算有點兒經(jīng)驗的咨詢師,可是我連一個孩子都不能安撫下來,一定程度上理解那些給孩子輔導(dǎo)作業(yè)的父母為什么會生氣的得病,甚至有些得了“腦?!薄?/span>很多產(chǎn)后抑郁的媽媽,被孩子“折磨”,一度想要和孩子一起結(jié)束生命,本身產(chǎn)后情緒波動大,遇到不能理解、照顧自己丈夫和家人時,那種脆弱非常強,孩子總是在哭泣,還需要抑郁的媽媽照顧時,媽媽就會真的有種“想死的心”,或許一部分媽媽也體驗過不那么嚴重的抑郁,孩子的啼哭會激發(fā)媽媽的無助、無能感,覺得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這種無能感覺激發(fā)了我內(nèi)心脆弱的一部分?;仡欉@種脆弱,我想到我身上的一部分不耐心,這種不耐心實際上我的家人身上都有,我的爸爸、媽媽以及哥哥多有,這種好像就會有點兒“遺傳”的味道。另外在親密關(guān)系中,就是以前 的分手中,一旦確定分手,我就不會采用所謂的“死纏爛打”,即使覺得有些難受,可是呢,既然確定分手,那就長痛不如短痛。 對孩子的憤怒中,我能感受到那一刻我不是孩子的父親,而是一個孩子,因為孩子吵鬧到我,我無法進一步接住她,于是攻擊她。內(nèi)心獨白也是:既然怎么安慰你都沒有用,那么你就哭的更徹底一些吧!或許嬰幼兒的哭聲很容易喚起成人的焦慮,包括一部分重要的分離焦慮。 既然怎么安慰你都沒有用,那么你就哭的更徹底一些吧!這種想法,可能不僅僅在我身上有,我觀察身邊很多人其實生活中多少都會有。尤其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可能就會把自己情緒感受帶給同事或者家人。這就是所謂的“踢貓效應(yīng)”。我們把自己憤怒帶給自己家人或者同事,他們也會受到傷害。實際上具體憤怒指向同事或者家人,主要是那種關(guān)系更加安全。精神分析常常說:憤怒源于安全的關(guān)系,也就是孩子不會攻擊我,我肯定是安全的。這種無力感,讓我覺得好像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然后就會很生氣,然后就想攻擊,感覺自己失去對孩子的控制,實際上那一刻我并不是一一的父親,而是一個孩子。攻擊孩子之后,進一步證明我是一個無能的父親,不是一個好爸爸,然后覺得我怎么回事,我對自己的行為感覺到有些“驚訝”,來訪者看到會不會覺得,原來你們心理咨詢師也還是去打孩子呀!實際上來說,感覺自己情緒體驗比較深。我感覺,我在努力去接納她,也有些累和煩躁,本來工作一天就有些疲憊,希望她可以理解我,可是她根本不理解我。當(dāng)然,要求不到兩歲的孩子理解我,我的心理就是有個超我嚴格要求內(nèi)在小孩,只不過把內(nèi)在小孩投射在孩子身上。我的內(nèi)在父母就是要求內(nèi)在小孩聽話,可是就是不聽話,好像內(nèi)在小孩有些變本加利的感覺。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會有一些子人格。每個子人格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怎么好,我的缺乏耐心的子人格,就是比較不能就是那個吵鬧的孩子,甚至?xí)?jīng)常打吵鬧的孩子,孩子哭泣激發(fā)起缺乏耐心子人格的痛苦和不安。 從客體、自體關(guān)系分析:孩子的憤怒實際上可能是我的自體受損或者不完美,我想要進行補償,通過攻擊孩子,可以進行補償。分析到這里,對我來說這種體驗有一些挫敗感。可以感覺到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和不安。實際上相對比,我的耐心好了很多,也是因為媳婦的緣故,相互影響,她的耐心非常好。這樣的描述我,我感覺自己來訪者看到我這一面,會覺得原來你是這樣呀,我是一個真實的咨詢師,這樣的表述肯定會影響我在來訪者心中形象,可是這個的確是我的子人格一部分,你要明白渡心人并不是你看到的我這個人的全部,渡心只是更喜歡心理學(xué)而已,還有:真的愛你、勇敢的心、追夢組合、一一、智者等等人。我們很多人生活中可能都有,像我的“非理性”行為,看起來很“傻或蠢”。往往這些非理性的攻擊,會發(fā)泄在他們認為安全的人身上,這些人不會離開或者攻擊到他們,往往這種攻擊會對他人造成一些傷害或者創(chuàng)傷,實際上也并沒修復(fù)攻擊者,只是一時發(fā)泄,有部分人可能一直就是攻擊——反思——內(nèi)疚——再攻擊的循環(huán)模式。 所以在咨詢的反移情中,來訪者一旦激怒咨詢師,找到咨詢師的“軟肋”,那些咨詢師對于來訪者的攻擊意味咨詢失控階段,可能意味關(guān)系的結(jié)束,那一刻,也許意味著咨詢結(jié)束,畢竟咨詢關(guān)系和親子關(guān)系還是有區(qū)別。咨詢時也是咨詢師的某些內(nèi)在模式的呈現(xiàn),實際上那一刻不存在咨詢師,或許咨詢師應(yīng)該給來訪者付費!
當(dāng)我生完氣之后,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以下次一定要踐行“大怒數(shù)到六,小怒數(shù)到三的原則”(情緒傳遞到大腦皮層需要時間),更加耐心的看到孩子存在,包括我的內(nèi)在小孩,他是自由的 ,他想哭就哭一會兒,也是可以的。接納這種不完美,并不是意味著下次繼續(xù)打孩子,而是冷靜的時候,稍微按個暫停鍵,你就會理性處理。人生的階段有時候也需要暫停鍵。我們喜歡的一些明星,就是按下暫停鍵退隱一段時間,很多國外大學(xué)生也會有間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