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點:什么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又該如何通過早期的親子閱讀來得到實質性的提升?來了解一下這6個實用小工具。 本文作者禛祺媽咪,是童行社群內的優(yōu)秀媽咪,5班的管理員,感謝她的投稿。 周二 思維 ?? 全文共5536字,閱讀時間17分鐘 ?????? 前一段時間,我和一些媽媽交流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很多媽媽倒苦水說:我家的孩子繪本讀了不少、故事也聽了不少,可為什么到了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寫日記、寫作文,卻總是“茶壺里煮水餃——倒不出”,倒出來的都是混混的餃子水; 還有的媽媽說:我也以為孩子讀了千冊繪本能做“神筆馬良”,可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兒,完全是下筆無力、毫無章法?。?/span> 也有的媽媽很苦惱:老師反饋孩子課堂上的表現(xiàn),做閱讀理解題根本詞不達意、一點不上道,有時候請孩子講個故事或者說一段話,都是天馬行空的、語言組織也沒有邏輯性。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類比我們大人,仔細想一想,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當認真讀完一本書,腦子里也許留下了“飛鳥的痕跡”,可一看別人的書評,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讀了一本假書,別人書評中講的細節(jié)和知識點、甚至思考點,自己一個也沒留意到。 這都是為什么呢? 我們之前也聽說過親子閱讀的一種理念,讀繪本的時候千萬不要向孩子做解釋,要讓孩子自己去想象、讓孩子自己領會故事里語言的美和道理。 包括我自己,也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導致我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是做到了“讀字”。其實呢,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時,是需要和孩子互動的,無論多小的孩子,我們都可以和他互動,在互動中建立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力。 大量的研究證明,孩子的腦容量在三歲的時候就已經達到大人腦容量的80%,幼兒的大腦每秒可以產生2百萬個鏈接,早期的經歷和互動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如何通過繪本閱讀構建讓孩子終身受益的閱讀思維,此文共5210字,快速瀏覽閱讀約需10分鐘。讀完后您能get到鍛煉閱讀思維的6個實用小工具,親子閱讀隨時隨地都能用起來。 孩子們的閱讀活動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它是建立在感知語言基礎上,涉及興趣、意志、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閱讀思維過程實際上是對語言文字的分析整合,是對上下文的比較關聯(lián),是對抽象內涵的實體概括,也是判斷及推理的過程的構建。 所以,0-6歲的早期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建立與語言發(fā)展的連接。一定程度上也反應,故事聽得多、書讀的多的孩子,一般表達能力都比較強。 今天主要結合澳大利亞幻想大家葛瑞米·貝斯的心靈三部曲之《小不點大象》來和大家分享。這是我和孩子特別特別喜歡的澳大利亞幻想作家葛瑞米·貝斯的系列作品之一。他的繪本我全都收藏了,有的繪本特別燒腦,有的繪本透露的人生哲理也非常豐富。 這里有一段作者本人分享的繪本創(chuàng)作之源的視頻,可以有助于我們和孩子一起更好的了閱讀和理解繪本。 另外,還有一個視頻是關于繪本正文分享的,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點擊下面視頻觀看: 如果你是初次看到這本繪本,看了封面、封底以及瀏覽完繪本內頁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心里是否產生了一些疑問,或者有一種迫不及待想知道這個繪本到底講述的什么故事的欲望呢,再或者是否對繪本內容有了自己的預測呢? 帶著這些問題,請大家跟隨我一起來讀這本繪本。希望接下來的分享內容,能夠對大家今后提高親子閱讀質量、鍛煉孩子的閱讀思維有些啟發(fā)和幫助。 1 做好閱讀前的預測和推論 一起讀繪本《小不點大象》 讀完書名和孩子做一個預測: 這本書應該講述的是一只小小的大象的故事;再看封面圖片,小男孩手捧著大象,可以預測這只小不點大象和小男孩肯定有一些相關性,可以問問孩子小男孩是不是小不點大象的主人或其他更開放的問題;封面上遠景有一個房子,可以和孩子一起猜一猜這個房子會是誰的呢;再看封底頁,周圍一圈仍然是各種形態(tài)的小不點大象,中間的文字則為故事留下了一個懸念;翻開蝴蝶頁,這里排列著這么多大象,細心觀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再引導孩子看扉頁的圖畫,與封面進行聯(lián)想。 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個似乎很簡單,其實并不是。對于真正掌握了閱讀技巧的人來說,預測和推論并不稀罕,但是這并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需要加以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建議在和孩子第一次讀書的時候就做好。 閱讀正文前這樣做的好處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孩子帶著問題開啟閱讀,啟動了他的理智腦,會根據自己已知的或者預測的情節(jié),去推論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特征,進一步預測接下來事情怎么發(fā)展、人物關系怎么建立的,也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力和對整本書展開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 總之,帶著懸念去探索和揭秘,會讓大腦時刻保持興奮的狀態(tài)。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在整個億萬年的進化過程當中,隨著我們人類生存和狩獵的本能進化出來的,不是為記東西而生的,而是為了探索和搜尋而生的。 大腦對于發(fā)現(xiàn)新目標、追尋新事物、探索新東西等非常興奮,在與自己有關的生存能力的探索、發(fā)現(xiàn)中最能夠調動大腦的活力。在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當中獲得的自我的經驗智力的提升,這是人類最早的學習本能。(見《放假在家玩中學,提升思維的三個小方法》) 2 帶好兩面“鏡子”和一個“乒乓球” 開啟正文閱讀 那我們和孩子開啟繪本正文閱讀時該怎么做呢?帶兩面什么樣的“鏡子”呢?為什么說要帶一個乒乓球呢?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一座“顯微鏡”,一架“望遠鏡”,一個“乒乓球”。 顯微鏡 顯微鏡??,顧名思義孩子可以觀察到肉眼看不見的細枝末節(jié)和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事物。和孩子一起用“顯微鏡”來讀書,讓孩子發(fā)現(xiàn)繪本故事中的言外之意,很多繪本故事的畫面都隱含了特別深刻的寓意,都是在文字之外的一種表達方式。 一起讀繪本《小不點大象》 讀過這本繪本的家長是否發(fā)現(xiàn)了呢,繪本從蝴蝶頁開始就暗藏玄機,這里有一些小不點大象是特征性大象??,而且這些特征性大象在正文中反復出現(xiàn);還有扉頁上的小男孩手里握著的??小喇叭,也是個神奇的小喇叭,在繪本正文很多個不顯眼的地方也反復出現(xiàn);還有一頁畫面中一角翹起的墻紙和桌子上的一個男人的相框,大象串出來時一張飯桌上的兩雙碗筷三把椅子…… 這些孩子有沒有觀察到呢?觀察到了的話,問問孩子,他想到了什么,又認為是什么呢?這本繪本還有特別多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觀察去探索的好內容,這里把這個“顯微鏡”工具帶給大家,今后可以用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 通過長期的刻意訓練,能很好的鍛煉孩子的觀察力、洞察力,而且還能形成大腦的條件反射。觀察力一般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個是視覺感知因素,另一個是思維因素。視覺感知強的孩子,總是能注意到別人不能注意到的點。如果再插上思維的翅膀,孩子理解力也就伴隨著形成了。 親子伴讀過程中,大人良好的引導可以帶動孩子更好的去觀察、探索,最后形成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望遠鏡 望遠鏡,顧名思義是讓孩子看的遠,看到目光所不及之處。比如,看完某一頁后,故意把關子賣在前,帶著孩子對下一步情節(jié)發(fā)展或人物對話做一個預測或者假設,然后和孩子讀后面的故事,以驗證這個預測或假設。 一起讀繪本《小不點大象》 在使用望遠鏡的時候,用角色代入法很管用。比如,繪本中當媽媽提出“家里絕對不能養(yǎng)它(小老鼠)”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如果你是這個小男孩,你接下來會怎么辦呢?”或者說,“如果你是這個小男孩,你會把小老鼠留下來嗎?”比如,當媽媽說“收割機徹底壞了,怎么把田里麥子收割回來呢”,你可以問問孩子,“媽媽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小男孩會怎么樣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孩子會不由自主的想繼續(xù)往前探究故事的發(fā)展。 這樣做的好處 這樣做一方面調動孩子主動思考的腦細胞,另一方面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鍛煉了同理心。我們知道,同理心在社會交往中特別重要,它是與他人溝通協(xié)作、建立信任和影響領導他人的基礎。所謂置身其中、感同身受這些真實的感情,都是可以鍛煉形成的。 乒乓球 這是我對親子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深入交流方式的一種總結。兩人在同一水平線上打乒乓球,你來我往,乒乓球在空中形成的軌跡,而這就相當于是我們和孩子溝通時,問題啟發(fā)和交流在大腦中形成的神經溝壑。 一起讀繪本《小不點大象》 讀繪本時,孩子可能會問:為什么大象能飛???或許,他還會問:他的爸爸去哪里了呢?我們也可以提出問題來深入探討:為什么媽媽不讓養(yǎng)小老鼠,他卻偷偷的養(yǎng)呢?大象是從哪里來的呢?他們?yōu)槭裁匆獛椭∧泻⒁患夷兀坎乱徊滤陌职挚赡苁鞘裁绰殬I(yè)呢?討論這些問題時,我們不斷的啟發(fā)他,用繪本中的圖畫元素和文字來讓孩子理解。 這樣做的好處 我們想象一下,為什么在一些球類比賽中,教練會帶著隊員去分析對手往常的賽事,是因為軌跡其實也是肌肉記憶、動作反應的一種表征。同樣,大腦通過這種啟發(fā)式引導、提出開放性問題來互動溝通,牽引孩子不斷探索,理解力、鑒賞力也會越來越強。 對于大多孩子來說,不能理解的閱讀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在閱讀過程中時刻關注自己讀懂了沒有。 像我家弟弟今年剛2歲多點,他喜歡反復的讀一本書,每天讀好多遍,有一段時間里天天晚上讀讀都是那一本書。想必很多家長也都遇到過。他也會主動問,這是什么,還會重復文章里的詞匯和句子問“是什么,為什么”。 這說明孩子已經開動小腦瓜想問題了。 對于不喜歡被打斷閱讀雅興的孩子(我家哥哥就是這樣),我們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嘗試一次提一個小問題,啟發(fā)孩子思考。 在閱讀中使用這幾個工具:顯微鏡、望遠鏡、乒乓球,幫助孩子進行探究性閱讀法,讓孩子通過觀察、預測、推論、驗證不斷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不但提升了孩子的閱讀理解力和閱讀興趣,也能提升孩子的推理技巧,積累推理經驗,形成分析能力,對培養(yǎng)孩子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3 閱讀后的復盤至關重要 有效的閱讀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結構的。那么, 閱讀后,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這里也為大家介紹幾個實用的小工具:照鏡子、變色龍、格子圖。 照鏡子: 照鏡子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對讀過的知識在頭腦里重新深度復盤,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同時對孩子形成更好的賞析力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在讀完全部內容后,合上繪本,和孩子一起仔細品味其中的細節(jié),比如作者在每一頁都悄悄留下了他的名字,問問孩子對繪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和孩子一起回憶下小不點大象與蝗蟲搏斗的精彩場景,再問問孩子大象與蝗蟲搏斗時孩子和媽媽在哪里呢?或者還可以啟發(fā)孩子思考,“這部作品可能是作者在什么時代背景下寫出來的?有什么依據呢?為什么作者他那樣思考問題?”等等。 當然,對于小一點的寶寶,可以在讀完一頁或者在讀完一個相對完整的情節(jié)后,讓孩子嘗試復述,也是鍛煉記憶力、提升綜合理解力的好方法。 變色龍: 變色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將閱讀內容與已有的認知以及結合當下環(huán)境進行聯(lián)想拓展,豐富孩子的聯(lián)想力、想象力。這其實與心理學上的可供性思想是一致的。所謂可供性,指的是物體與環(huán)境為人類提供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我們和孩子一起就他現(xiàn)有知識和認知能力與當下讀的這本繪本建立聯(lián)系,進行聯(lián)想、聯(lián)結、拓展。 讀完繪本后,我們還可以問孩子:“你從這本書中收獲了什么?”“你之前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故事呢?”“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你特別喜歡一個小動物,可是媽媽不讓你養(yǎng)?”“你之前在動物園見過的大象,和這里的大象一樣嗎?”“你覺得蝗蟲會給莊園帶來什么呢?” 這樣的探討,對建立孩子的聯(lián)想思維非常有幫助。思維的本質是,反映我們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 長期用這個“變色龍法”的思維工具,孩子對讀過的文字會有不斷新的理解與認識,也會在閱讀時真切的感受到,任何一本書的內容都是與自己的認知以及生活息息相關的。 格子圖: 格子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在閱讀中學會多元思考、多角度看問題,為建立批判性思維打基礎。格子圖是利用數學上矩陣的形式,把多個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平鋪展開在我們眼前,從而獲得對問題的全局認識,促進對問題的多元思考。 我們人類的大腦天生不太擅長獨立處理復雜問題,于是就給了思維定勢、偏見和認知偏差生存的空間。也許讀完《小不點大象》,孩子會覺得蝗蟲真的是超級大害處??!那如果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蝗蟲一定就是大壞蛋嗎?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帶著這個問題和孩子繼續(xù)探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蝗蟲其實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 通過這樣的思考,孩子的思路會更加開闊,也會避免形成非黑即白的世界觀。 4 培養(yǎng)閱讀思維的重要性 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是,一個不會閱讀的孩子是一個潛在的差生。不會閱讀,我想大概應該指的是閱讀思維能力還尚未從閱讀中構建起來的狀態(tài)。 從前面的內容分享,我們不難看出,閱讀其實是一件需要視覺、語言、注意力、記憶力、感覺腦等各腦區(qū)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腦力活動。但最開始,這種合作是不存在的。 我們可以大致下一個定義:閱讀過程中,一個能完整復述故事內容、能準確理解文字含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文字引申意義、能用已有的知識展開想象并深度拓展的孩子,這才是真正的閱讀者。 這些孩子的閱讀思維能力肯定是經過長期訓練了的。而那些只是單純的在媽媽的懷抱里讀了故事、聽了故事的小朋友,他們的大腦結構還完全沒有形成閱讀型大腦。 有很多媽媽困惑于“為什么孩子讀了很多繪本、聽了很多故事,卻不會寫不會說呢?”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舍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北哪棠桃苍f過:“讀別人的文章,寫自己的文章。” 我也想對孩子們補充說一句,“聽別人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比綦x開閱讀談寫作和演講,基本是一個站不住腳的話題??晌覀冃枰⒆訒喿x,只有會閱讀才會有好的輸出。 輸出包括觀點性輸出和故事性輸出。觀點輸出,需要作者有思想;故事輸出,需要作者有情感。而思想與情感,是通過在閱讀中獲得的。閱讀思維建立好,有過硬的理解力、推理力、賞析力、記憶力、分析力,想必寫作演講就不會是難事了。 孩子們通過閱讀可以探尋外在的世界;通過寫作可以自省內在的世界;通過演講可以向外界傳遞內在的情感。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文字。而閱讀則是架起外在世界和內在情感的橋梁,所以閱讀思維的建立就格外重要了。 帶孩子用這幾個有趣的閱讀思維工具玩轉親子閱讀全過程,孩子不僅會感到有趣,還能樂于挖掘故事情節(jié)的奧妙,不僅能領略經典讀物以及經典之外的種種信息,同時也拓展了眼界、鍛煉了綜合思維、內化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也就能從中慢慢習得寫好一篇作文和講好一個故事的路徑了。 孩子們的童年光陰是短暫的,對這個廣闊世界的了解雖然有著這個年齡的局限,但高品質高精進的閱讀卻可以幫助他們通過他人的經驗間接了解、深入認識這個世界。祝愿大家都能找到陪伴孩子打開閱讀思維之門的金鑰匙! 作者:禛祺媽咪 |
|
來自: 昵稱44943940 > 《童行教育 郝景芳 晴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