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寺、太白樓、 竹桿巷、老槐樹... ...我想,這些地標性的景點,是每一位濟寧人腦海中都無法取代的記憶 ... ... 今日,偶然從網(wǎng)上看到了周文奎先生的畫集《故韻銘懷》,觀后深感驚嘆! 周先生的這幅畫集將老濟寧過往的痕跡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進行了精心的勾勒和描繪,用畫筆生動的還原了一段段生活的記憶,讓那些老建筑、舊街巷、古河道變得鮮活了起來。 這些畫作會不會觸碰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角落呢?讓我們一起 “遇見記憶中的濟寧”... ... 鐵塔寺、聲遠樓 鐵塔寺又名崇覺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北齊皇建元年(560年),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聲遠樓始建于北宋中葉,樓內(nèi)懸掛一口巨型鐵鐘,撞擊鐵鐘,響徹全城,聲遠10余里,故名“聲遠樓”。 山陽古槐 因”老槐樹“所處的道路,是濟寧城的至高點,歷史上有“水漫全城,此處獨安”之說,濟寧人乃巧作奇思,取“漁翁失舟至此嘆,山陰樵夫竅作歡”之意命名此地為“漁山”。古槐位于漁山之南,山南為陽,故名“山陽古槐”。 古南池 “古南池” 就是指“王母閣”,建于唐代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756年),面積400余畝。自古以來,這里就是達官顯貴、文人騷客流連忘返、吟詩題賦的好去處。杜甫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康熙、乾隆曾駐蹕濟寧,游覽南池,題詞寫詩。 東大寺 濟寧東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坐落在濟寧小閘口上河西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間,以后經(jīng)明、清各朝及當代數(shù)次修繕,使建筑面積達到4134平方米.因前門正臨老運河,俗稱“順河東大寺”,因處全市9座清真寺之東,故簡稱東大寺。 竹竿巷 竹竿巷位于老運河南岸,總長約2華里,伴隨著元代開鑿運河應運而生,是以經(jīng)營竹編、土產(chǎn)、雜貨等為主的濟寧著名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竹竿巷是目前反映明清時期濟寧商業(yè)概貌的典型街區(qū),直接反映了濟寧運河文化的特色。 太白樓 太白樓即“太白酒樓”,是唐代賀蘭氏經(jīng)營的酒樓,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里(今小閘口附近)。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移家至任城(濟寧),居住在酒樓之前,“常在酒樓日與同志荒宴”。 運河碼頭 濟寧古運河,俗稱濟州河、運糧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濟寧是調(diào)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樞紐,元明清三朝均設有最高司運機構河道總督衙門,使?jié)鷮幊蔀槁暶@赫的“運河之都”。 小土山 “曲鄉(xiāng)藝?!睗鷮幹荨4蠖鄶?shù)人知道濟寧人民公園的假山,卻不知假山的前身——小土山兒,這是當年藝人賣藝的聚集地,相當于北京的天橋。 宣阜門 老玉堂 ![]() 大閘口 ![]() 人民公園 ![]() 南門外 ![]() 百貨大樓 ![]() 老洋橋 ![]() 觀蓮亭 ![]() 戴莊教堂 ![]() 南門大街 ![]() 人民醫(yī)院 ![]() 濟寧一中 ![]() 潘家大樓 ... ... 春風秋月、夏雨冬陽 時光帶走了我們的青春歲月 卻帶不走烙印在我們腦海中的美好過往 帶不走我們那顆始終熱愛生活的心 致敬“ 城市的守望者”周文奎先生! 祝福大濟寧越來越好! 圖文來自:光頭大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