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粉虱、飛虱等害蟲是危害作物最廣,發(fā)生面積最大,繁殖最快,危害時間最長,造成損失最大的害蟲,每年都有大量地塊遭受嚴重危害,為防治這些害蟲,農(nóng)民朋友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由于害蟲抗藥性的增強,傳統(tǒng)藥劑防治效果越來越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個防治效果較好藥劑,這個藥劑就是吡蚜·呋蟲胺,據(jù)試驗,其活性比菊酯類藥劑高140倍,是替代傳統(tǒng)藥劑的理想殺蟲劑。 藥劑簡介 吡蚜·呋蟲胺是由吡蚜酮和呋蟲胺復配而成的一種殺蟲劑,該藥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內(nèi)吸傳導性強,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對蚜蟲、粉虱、稻飛虱、薊馬、葉蟬等刺吸式害蟲有較好的防效。 吡蚜酮是新型的吡啶雜環(huán)類殺蟲劑。其作用方式獨特,主要是影響昆蟲的進食行為,只要蚜蟲、飛虱、粉虱等刺吸式害蟲一接觸到吡蚜酮,幾乎立即產(chǎn)生口針阻塞效應,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終饑餓致死,與其它殺蟲劑無交互抗性。吡蚜酮對若蟲和成蟲都有效。該藥能滲透到植物葉片中,持效期長達1個月以上,對天敵安全,是防治抗性害蟲和生產(chǎn)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最理想的藥劑。 呋蟲胺為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與現(xiàn)有的煙堿類殺蟲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完全不同,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內(nèi)吸性強、速效性好,持效期長等特點,與第一、二代煙堿類殺蟲劑相比,殺蟲譜更廣,使用更方便,持效期長達4周以上,能夠克服一二代殺蟲劑帶來的抗性風險,是目前5大類殺蟲劑中,用量最大的殺蟲劑之一。 主要特性 吡蚜·呋蟲胺復配使用,增效作用更加突出,具有雙重內(nèi)吸,全面殺蟲、高傳導、強內(nèi)吸多重殺蟲方式,跨葉層移殺蟲,無死角殺滅抗性害蟲,擴大了殺蟲譜,提高了速效性,延緩了抗藥性,延長了持效期,使用更加方便。既可以噴施,也可以灌根,還可以拌種。 適用作物 主要用于小麥、水稻、棉花、蔬菜、果樹、煙葉、中藥材、花卉等多種作物。 防治對象 主要用于防治蚜蟲、白粉虱、煙粉虱、稻飛虱、灰飛虱、薊馬、葉蟬等害蟲,并對蜚蠊、白蟻、家蠅等衛(wèi)生害蟲高效。 使用方法 (1)防治水稻稻飛虱:可在稻飛虱發(fā)生初期,每畝用75%吡蚜·呋蟲胺可濕性粉劑9-12克,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可快速控制稻飛虱的繼續(xù)危害和蔓延。持效期可達20天左右。 (2)防治黃瓜、西瓜、番茄、辣椒、西葫蘆等作物白粉虱、煙粉虱,可在發(fā)生初期,用7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8-11克/畝,兌水30公斤后均勻噴霧,可快速控制害蟲的危害。持效期可達20~30天。 (3)防治桃樹、蘋果等果樹蚜蟲,可在發(fā)生初期,用7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對全株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可快速控制蚜蟲的繼續(xù)危害和蔓延,持效期可達20天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