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6歲兒童墜入枯井致命的新聞,我不由地想起了故鄉(xiāng)的老井。故鄉(xiāng)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家家戶戶都有水井。不能想象,沒有老井的村莊會是什么樣子。 每家每戶的老井都是一樣的。一個直徑約一米、深度不到兩米的圓坑就構成了水井。水不深,春季水滿的時候,也就一米五的樣子;在平時,也就一米的深度。水井旁大多鋪設了水泥和石階,便于人們打水。一般來說,有水井的地方,旁邊還會有大樹,為人們帶來無限的清涼。 我家也有一口清涼的水井。它挨著田邊,呈橢圓形,寬一米,長約一米五。一側挨著稻田,一側挨著山邊的懸崖。 小時候,村莊沒有抽水機,水井的位置比住房還低,所以自來水自然是無從說起的。家里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水都需要靠肩膀去挑。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挑水的工作就落到了母親的身上。我是母親的小跟班,母親去挑水,我就喜歡跟著。最開始用的是木桶。木桶是用木板合圍而成,加以鐵絲緊固。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特別地佩服那時候的能工巧匠?,F(xiàn)在都是塑料桶,而在那個工業(yè)還不發(fā)達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是用木桶。木桶需要泡水,如果長期不用,就會漏水。當然了,長期擱置不用的木桶在使用之前,放進水里浸泡幾日,就可以放心使用了。由于長期泡水,木桶就有了分量。一擔空木桶也有十來斤重,如果再挑滿水,就有了百斤的重量了。 鄉(xiāng)下用的扁擔分兩種。一種是木扁擔,主要用于挑籮筐。扁擔的兩頭有扎子,籮筐上裝有繩子,繩子就放在扎子里面,防止打滑。這種主要是挑稻谷、大米等較重的物什。另一種就是竹扁擔,用小半邊竹子削成的,中部略寬,以便減輕肩部的壓強。兩頭略細小,然而到了盡頭,又會突兀而起,這個突起的地方,就是用于綁繩子,起到防止繩子打滑的作用。在使用時,繩子可調節(jié)長短,下方有鐵鉤,用于勾起木桶的提手。這一切凝聚了勞動人們智慧的結晶。 母親來到井邊,習慣性把木桶放下來,先打一點水把桶洗一洗,然后倒掉。母親把桶洗好了,就去打水。等兩桶水都打上來,她把扁擔架在肩膀上,彎下腰,用鐵鉤勾住木桶的提手,然后直起身來。竹扁擔發(fā)出吱呀的聲響。我喜歡在母親起步后,快速跟上去,把手伸進桶里捧水喝。水波蕩漾,喝到喉間,清冽無比。母親感覺到了,就笑著罵:“好吃鬼。早叫你喝,你不喝?!笔前?,母親早就叫我喝水了,我卻沒有喝,總感覺在桶里捧水喝更有一番滋味。 母親是開玩笑的。我不再喝水,而是跟在母親后面一蹦一跳往家里跑。扁擔發(fā)出的“吱呀——”聲奏成了鄉(xiāng)間動人的歌謠。 東西用久了,需要清洗,水井也是如此。每過一兩個月,我們就需要去淘井。淘井有兩個好處,一是除去垃圾,改善水質;二是疏通水源,讓水井里的水更多,如果長期不疏通,水井的水會變少。其實淘井還有第三個好處,那是屬于我們孩子的游戲。水井里有泥鰍、螃蟹和田螺,所以我和哥哥每次都是爭先恐后去淘井。 淘井很簡單。帶上一個桶和兩個臉盆就可以了。當然,最好是再帶上一把小鋤頭或者小鐵鎬,用于鏟土。我們來到井邊,先用水桶打上一桶水放在岸上,這桶干凈的水是用來養(yǎng)泥鰍和螃蟹的;然后,我們一起跳進水井里,水井就成了我們歡樂的天堂。我和哥哥每人站在一角,各拿一個臉盆往外面潑水。大概盞茶功夫,我們就把水潑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點點水的時候,泥鰍還躲在泥巴里,那些小魚小蝦開始驚慌失措地亂竄。我們輕而易舉地收拾了它們和螃蟹,接著在泥巴里捉泥鰍??粗阉鼈內糠胚M水桶里,我們的工作就進入到最后的清掃淤泥收尾階段。畢竟一兩個月就會淘井,所以淤泥不多,工作量并不大。我們做完這一切,提著桶滿載而歸,好不開心。不用擔心家里沒有水用,過幾個小時,水井又會滿起來。 水井其實不單單是供我們喝水那么簡單,在干旱的年月,還救活了我們以及一村莊稼的性命。1997年,湘南大旱,我們村莊也不例外。連續(xù)半年沒有下雨,塘里的水早已經放完了,土地干旱就算了,可是稻田里的禾苗不行。那時,稻田皸裂成一條條裂縫,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大家開始求雨。在廟宇里燒香、拜佛、捐款,各種方法都用了,然而都沒有任何效果。令大家驚訝的是,我們每家每戶的老井依然是滿滿的,讓人直呼奇跡。勤勞的人們?yōu)榱瞬蛔尫N下的稻谷顆粒無收,紛紛挑著水桶去井里打水,大家用勺子、水杯往稻田里潑水。由于一擔水潑不了太多的地方,再加上一些人家怕井水不夠用,于是大家又背上噴霧器走進了稻田或者土地,用噴霧器噴灑出來的一點點水滋潤一下土地和農作物,不讓它們被渴死。 老井在抗旱中發(fā)揮了驚人的爆發(fā)力,不但救活了我們,救活了禾苗、莊稼,還救活了其他人。我們下游很多村子的人都沒水喝了,開始到我們村里挑水喝。他們特別羨慕我們,說:“你們村里的都是神井!”聽著他人贊賞的話,感受他們羨慕的目光,我們也倍感臉上有光。 隨著我后來出來打工,老井的記憶就慢慢走遠,當然,它并沒有正真地遠去,而是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望老井。這才知道,隨著人口大量外流,村莊人口日益減少,很多老井開始荒廢,最終沒水了。這是多么地心痛啊! 現(xiàn)在要是回家,想像小時候那樣喝一口甜到心窩的井水,只能去大奶奶家了,那是我們村莊唯一保存完好無損的老井了。那里的水依然豐茂,并且保持著童年時代的清涼,成為故土最美的珍藏,但愿這最后一口老井成為村莊值得我留念的最后的嫵媚之所。 編輯:小舟探海 |
|
來自: 新用戶5690995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