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同事家里玩,看到他孩子陳飛正在寫作業(yè),剛隨口說了句,喲,陳飛這么專心,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沒想到這句話就引來后面他媽媽一個多小時的嘮叨??偨Y一個問題,就是覺得這孩子太調皮,從來不會好好的讀書寫字。每天都讓他們操心焦慮不已,甚至懷疑是兒童多動癥要準備送去醫(yī)院治療。 其實我也經(jīng)常勸她說,沒有那么嚴重。他只是可能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不太感興趣的所致。事實上,他平時玩電子游戲就能一個人饒有興趣地玩幾個小時,并沒有分心精神不集中的現(xiàn)象。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現(xiàn)象。兒童時期的專注力培養(yǎng)其實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要開始,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些民間諺語還是有著深刻的意義的。因為在孩子三歲左右,是他們認知和感知大力發(fā)展的轉折點。 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fā)育逐成型,通過行走鍛煉,語言學習等頻繁的刺激,智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飛速的提高。自然而然,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有哪些呢?我們歸納有下面幾點。 1、容易分心:做事情總是感覺很隨意,很難將一件事從頭到尾的做完。 2、學習困難:聽故事學習不專心,總是小動作不斷。做作業(yè)看書也不能獨自安靜,有過多無關的活動。 3、沖動任性:不能專心致志,就會心煩氣躁。遇到失敗或者被指責,就會更加尋找外部的原因,隨性發(fā)揮不理性思考。 4、自控力差:正因為不習慣專注自我,不學會自我約束,就總是容易跟隨新鮮的刺激不停的改變行動的方向,找不到真正的目標。 如果這些行為不去早發(fā)現(xiàn),或者發(fā)現(xiàn)了不及時加以糾正,就會慢慢影響孩子的性格和今后的行為習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有出息。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能力,畢竟做任務事情都需要有專注精神才會取得好的結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要覺得一歲的孩子還很小,啥都不懂就大意放棄。 兒童教育專家蒙臺梭利就說過;無論哪個孩子,只要達到某一個階段,都會對一些事物感興趣。 所以我們就應該從孩子感興趣的地方著手開始培訓。從小就要開始專門的訓練,從日常的說話,動作,只要用心,都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和做事能力。 那么如何進行孩子注意力的培訓呢? 一、首先父母要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 有些父母就總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呵斥孩子,管教孩子,卻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殊不知中國傳統(tǒng)教育造就有句經(jīng)典臺詞叫,言傳身教。其實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特別是0--3歲的孩子,生活中大部分接觸的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的所有言行都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二、多陪孩子說話 孩子是需要溝通的,而且幼兒階段正是孩子大腦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及時的多和孩子溝通,多給他念書,講故事,用條理清晰的言語培養(yǎng)孩子產生邏輯思維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大腦結構和智力發(fā)展會得到快速的提高。而且這種有意的親子互動,也能更好地減少孩子不斷被漫無目的的外界刺激不斷影響,從而失去對一件事的專注興趣,養(yǎng)成不能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三、減少玩電子游戲的時間 現(xiàn)在家中無處不在的數(shù)碼產品,對于孩子的專注力習慣養(yǎng)成會有很大的不利影響。因為電子產品總是不斷地變換著新奇刺激的視聽節(jié)目來吸引孩子的注意。不會留給大腦過多獨立思考的時間。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那么多新鮮刺激,特別是知識學習,更或者需要是一種枯燥無味的艱苦斗志。 ![]() 四、不要無端打斷孩子的行動 一些父母總是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很多時候,孩子自己專心致志的自我游戲會被父母覺得無聊的可笑而去呵斥,干擾破壞。長久以往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害怕任何短時間注意力集中的事情,害怕會引來父母的不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