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47首詩詞。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肚餁q》 這是一首傷春詞,詞人借著描寫春景春情,抒發(fā)的卻是政治上的不幸、愛情上的失意、貶謫的苦楚、飄零的孤寂。今與昔的鮮明對比,讓整首詞都充溢著一種凄涼的基調(diào)。 ![]() 詞的上片主要寫今日的生活情景。 淺水邊,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氣已經(jīng)悄悄消退。枝頭的繁花落下紛亂的影子,隨著微風(fēng)搖曳不斷;流鶯在花叢間婉轉(zhuǎn)地啼鳴,啼聲急促而細(xì)碎。 在這里,詩人的情緒還是歡喜的,然而緊接著幾句,情調(diào)卻轉(zhuǎn)而變得低沉。 詩人只身飄零,想要借酒消愁,卻難得能有一回酣然沉醉。那離別的凄楚,讓他的衣帶漸緩,形容消瘦。見不到昔日的友人,眼前唯有悠悠碧云、沉沉暮色與之相對。 ![]() 詞的下片則抒發(fā)由昔到今的悵惘情懷。 想當(dāng)年,志士俊才們一同趕赴西池盛會,華車寶馬奔馳,眾人歡聚一堂、把酒吟詩,好不暢快??啥?,風(fēng)云轉(zhuǎn)瞬突變,昔日攜手同游處,還有幾人未受摧殘? 這里涉及到一個政治事件——新舊黨爭。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著王安石變法,引發(fā)了一場新舊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舊黨其中不乏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而秦觀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也便被看作舊黨的一員。 ![]() 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啟用新黨,舊黨被大肆貶斥。此時已44歲的秦觀,也被逐出朝堂,從杭州、處州到郴州、橫州、雷州,開始了長久的貶謫。這首《千秋歲》大約就寫于這時。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寫仕途政治理想的破滅,也是寫自己容顏的衰老憔悴。春天快要盡了,往昔的那些美好的日子永遠(yuǎn)也不會回來了。只余下落花千點萬點,牽起如海的愁緒。 所謂傷心人作傷心詞,秦觀的情感幽微曲折而敏感單薄。當(dāng)挫折打擊來臨,他無法如蘇軾那般豁達樂觀,而是一任情感低回、低沉下去,自傷自嘆,自卑自憐,一往情深,直至于死。 ![]() 在寫完這首詞后沒過幾年,秦觀便逝世了,“風(fēng)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