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說: 在紛繁不堪的塵世中, 用你的“上帝之眼” 去觀察、創(chuàng)造、捕捉種種; 從高處對景物做全盤的觀照, 去逼近萬事萬物的核心; 人生的枝枝節(jié)節(jié),反反復(fù)復(fù), 自其大者而觀之,雖不過一瞬, 但你已具有先天資質(zhì) 與后天培養(yǎng)兼容并蓄的賦能; 曾讀到一詩句: 日影昏黃里,你黑色的輪廓, 月光游入你的眼眸, 你的火柴盒民謠,你的吉卜賽民歌; 人生的遠方,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生活的近觀: “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 往事,常模糊不清;
浮生如夢, 何妨就當它是夢,盡興地夢它一場; 世事如云, 何妨就當它是云,從容地觀它千變; 大才大德的人, 即使是眉宇方寸之地簡單的一念流轉(zhuǎn), 也是其眼里秋水明澄或澎湃; 雄鷹翱翔天際,青蛙坐井觀天; 自古及今, 人們的眼界: 門楣要高,屋宇要廣,庭院要深, 然后,“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眼界, 是最大的財富; 眼界, 就是一個人把握世界的寬度或廣度;
《金剛經(jīng)》里, 佛陀問須菩提“如來有肉眼嗎”, 答說“是,如來有肉眼”; 又問“如來有天眼嗎”, 答說:“是,如來有天眼; 佛陀從用肉眼、天眼,一直修到佛眼, 眼中看到的是恒河之沙, 如細沙的眾生之心; “過去心,不可得; 現(xiàn)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宋代的山水畫,透視點, 以肉眼升高到天眼的視野, 最精彩的長卷山水都蘊含著 平遠、高遠、深遠的意境;
三千程驛站與亭臺, 八千里疏云和淡月; 眼界一大,內(nèi)心就會宏闊, 精神就會逍遙, 靈魂就會奔逸如云; 那大眼界, 猶如與之走在黑暗里, 突然世界的窗戶, 為你一扇扇打開, 然后陽光匝地,風煙俱靜; 王陽明十二歲時對老師說: 人生第一等事是要讀書做圣賢; 自小不甘平庸的志氣, 才有后來成其為“心學宗師”;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每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yè), 過個轟轟烈烈的人生;
真正的眼界, 生命在恬淡的心境里, 任風婉約地吹,云含情地過, 花香偷眼,流水迷離; 但它依然一棵樹, 八風不動,堅守如如; 當年, 金岳霖深愛著林徽因, 卻寧愿隔著一生的眼界守望; 這來自靈魂的格局, 讓人唏噓; 不要在利欲熏心的人那里開眼界, 不要在追逐權(quán)力的人那里找眼界, 內(nèi)心被錢權(quán)誘惑和迷亂的人不會有眼界; 眼界高遠,才能從容寬容, 涵養(yǎng)性情,立地頂天, 可謂“眼界高時無礙物, 心源開處有清波”;
莊子說: 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 大匠取法焉; 精致,是最好的修養(yǎng); “照顧腳下”, 佛教的解釋就是一個人做事要腳踏實地, 一步一個腳印把路走好, 把事做好,把人做好, 好好修為的德, 就是修煉好自己的氣場; 人們津津樂道, 《八七版紅樓夢》經(jīng)典, 就是因為 對每一個細節(jié)的用心和精到投入; 據(jù)說黃永玉的大房子窗戶, 一例開得特別大, 后讀了他寫的《窗上》, 才知道不過是他年輕時 只是為了抵達人生目的地的一個夢;
精致是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生活態(tài)度, 追求細節(jié)的講究, 真正從內(nèi)落實到細節(jié), 對己“刻”的細微; 有人說陳道明“刻薄”得如此高尚, 桀驁得如此溫暖, 他在片場彬彬有禮,舍己為人顧全大局; 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 她繡花,他給她裁皮包,給女兒做衣服, 窗外落葉無聲,屋里時光靜好, 他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 “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眾生喧鬧,塵夢縈繞, 說服自己,精致地去老; 將柴米油鹽醬醋茶 過成另一種詩和遠方, 是心無掛礙,是大氣度, 是大財富,是大涵養(yǎng), 是大智慧;
人生很短,苦多樂少, 但是有眼界,講精致的人, 才能將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精彩; 莫奈的眼睛, 視野是廣大的,犀利的,聰明的, 他用一生八十多年的歲月, 來讓身上其他的眼睛打開; 辛果說過: 好的文章一定要有思想性, 一定要寫得有生活精致的細節(jié), 有邏輯,才能成功; 我做事比世上任何人都肯用心, 都會用心,用心血; 愿我們眼盈陽光,精致到老; 齊生死,任逍遙; 與天地往來,與世俗相處; 在大海邊,在高山上, 在大自然中笑容坦蕩, 心花爛漫! 作者簡介:陸永祥,筆名:乳舟,師從許白鳳先生、周退密先生?,F(xiàn)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之江詩社副社長、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