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62歲,腹部脹滿如鼓1年余?;颊呋佳x病50余年,血吸蟲肝病,肝硬化3年。從2010年初開始出現(xiàn)腹水,一直口服西藥利尿劑等對癥治療,但腹水難消。 刻診:腹部脹滿如鼓,牽引兩脅脹痛,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納呆,小便量少,大便溏,舌質(zhì)淡嫩,苔白滑,脈沉細(xì)。 診斷:臌脹(血吸蟲肝病、肝硬化)。 辨證:脾腎陽虛,水濕泛濫,夾瘀濁證。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佐以活血化瘀。 方藥:茯苓,白術(shù),木瓜,草豆蔻,大腹皮,炮姜,制附子,黃芪,土鱉蟲,莪術(shù),茜草,厚樸,桔梗,廣木香,雞內(nèi)金,炒麥芽。 二診:藥后腹脹已減輕,小便量增加,畏寒肢冷,明顯緩解,仍乏力,勞動后尤甚,納差,大便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xì)。加山藥,健脾益氣。 三診:腹脹已經(jīng)大為緩解,飲食增加,精神明顯好轉(zhuǎn),但心煩,夜臥不安,小便增多,大便干,4日未行。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沉細(xì)數(shù)。腹水已基本吸收,僅少量腹水。 患者脾腎陽虛,水濕泛濫之證已除。目前應(yīng)為肝郁脾虛。治療:疏肝理脾,益氣為主。藥物: 黃芪,當(dāng)歸,黨參,柴胡,郁金,姜黃,薄荷,赤芍藥,雞血藤,黃精,茜草,土鱉蟲,山藥,桂枝,大腹皮,炙甘草。 四診:稍腹脹,牽引少腹,精神好轉(zhuǎn),每餐進食二兩米飯后,亦不甚腹脹,能做家務(wù)勞動。睡眠欠佳,小便偏少,大便時干時稀,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沉細(xì)。 治療以疏肝健脾為法。方藥: 黨參,黃芪,當(dāng)歸,白芍,赤芍,柴胡,郁金,姜黃,薄荷,雞血藤,土鱉蟲,茜草,益母草,大腹皮,炒麥芽,甘草。 此后病證日漸好轉(zhuǎn),以此為基本方加鱉甲軟堅散結(jié)做成蜜丸口服近1年。腹水再未出現(xiàn),肝功能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