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xù),部分民眾相繼出現疑病、焦慮、憤怒、恐慌等心理問題。疫情在檢驗著我們生理免疫力的同時,也在考驗著我們的“心理免疫力”。面對肆虐的疫情,消極心態(tài)會讓我們陷入負性思維和情緒,導致無所適從、擔驚受怕、軟弱無力,而積極心態(tài)則會讓我們積極思考,充滿信心和希望,進而采取積極行動,有效防疫抗疫。 一、坦然接納現實,保持平和心態(tài) 1.接納現實 接納現實是指對當前遭遇的事件和問題秉持一種面對、接受、認可且不批判的態(tài)度。只有我們從內心真誠地承認并接納自己的遭遇和所有感受,才會促使我們更積極去應對。因此,當前我們首先要承認并接納疫情的現實存在,接納這次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給我們心理帶來的危機——或許是焦慮,或許是恐慌,或許是憤怒等等。接納了現實,我們就不會去幻想、否認或者抱怨當前的客觀存在,它是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以科學的行動去面對現實的第一步。 2.不去評判 評判意味著分歧、高低與對錯,批判會讓我們對遭遇的負性事件產生負性思維和情緒,會打破心理平衡,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我們需要客觀、中立地看待疫情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學會不去評判自己與他人的過錯,寬容疫情期間因為經驗不足或者情景緊急而導致的各種問題,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做出更積極的建設性行為。 二、關注積極事件,充滿信心力量 1.關注積極事件 關注積極事件意味著對事件的積極、陽光、正性方面予以關注。人類的注意具有選擇性,當外界存在諸多刺激時,人們只能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關注積極事件,可以幫助個體產生積極情緒,而積極的情緒可以激活認知,使我們的思維更敏捷、認知更靈活,從而更有效地應對環(huán)境、解決問題,增強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同時,有研究發(fā)現,當個體心態(tài)穩(wěn)定、幸福快樂時,大腦分泌多巴胺內啡肽會增多,從而促進免疫細胞的生成,提高其活性,增強生理免疫力,提高對病毒的抵抗力。因此,在疫情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積極事件,關注疫情發(fā)展的積極態(tài)勢,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疫情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積極改變。 2.停止自動思維 如果你經常選擇關注消極信息,大腦會將消極思維列入自動思維模式,一旦你進行思考就會啟動你的自動化思維。因此我們需要主動轉換自己的自動思維模式,尤其是面對緊急的應激事件。停止自動思維,學會積極自我暗示,改變潛意識層面帶給我們的消極思維,將會使我們充滿力量,以堅定的信心去面對疫情。 三、心懷感恩仁愛,升華生命價值 1.心懷感恩 感恩是個體因接受他人恩惠或幫助獲得有利結果而產生感激的情感狀態(tài)或情感傾向。感恩可促進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促使個體產生積極行為。在疫情中,表達感恩能夠在短時間內帶給我們極強的成就感與幸福感,因為感恩他人的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最大認可。你可以通過寫感恩日志或微信朋友圈來記錄這場疫情中令你感動與感恩的事情;向自己的朋友家人表達感謝;感恩自己已有的生活和所愛的人。 2.心懷仁愛 感恩能夠使我們脫離煩惱,而仁愛則會使我們的生命價值得到升華。仁愛即不希望別人受苦。懷有一顆仁愛之心能促使個體產生強大的成就感,且不會輕易陷于痛苦之中。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要懷仁愛之心。你可以積極轉發(fā)正能量的微信,還可以主動參與抗疫活動,為抗疫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等。 四、保持積極行動,認真活在當下 1.積極行動 面對疫情,唯有積極行動起來,才能讓我們共渡難關。多余的擔憂并不會促使事件好轉,反而會讓人更加焦慮與恐慌。因此,盡快地采取積極的舉動,不僅會使我們從負性思維的漩渦中盡快脫離出來,還能幫助個體產生積極的情緒。 2.專注當下 專注當下是應對應激事件備受推崇的一種心理自我調節(jié)方式。專注當下就是將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當下的事件中,認真地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每一個瞬間。請將你的注意力集中于當下的事件中:當你吃飯時就專注于吃飯,當你看劇時就專心看劇,當你休息時就安心休息。堅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每做一件事都專注其中。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保障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為此次疫情提供最佳的幫助與支持。 心態(tài)是命運的正真主人。如果我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首先就要主宰自己的心態(tài)。面對此次疫情,我們必須保持積極心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以強大的心理基礎來打贏這場防疫抗疫的攻堅戰(zhàn)。
(郭成) |
|